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18-02-20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
文/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中国一重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打造公司发展新引擎、增添发展新动力、实现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抓手,着力搭建从思想、平台、阵地、载体、机制“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让劳模、工匠形象立起来,确保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企业落地生根,有效激活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电炉前的汗水
强化思想认识 推进劳模和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中国一重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被周总理誉为“国宝”,是目前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近年来,受自身体制机制等主客观因素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尤其2014~2016年连续亏损。面对严峻形势和挑战,公司党委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面打响了企业改革脱困攻坚战。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产业工人占全部职工队伍的七成,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对于中国一重意义重大,尤其对于要改革脱困和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的中国一重来说尤为重要。为此,公司党委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并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
一是加强舆论引导,凝聚劳动光荣、精益求精正能量。中国一重每年初组织劳模座谈会,听取劳模代表对公司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每年“五一”对劳动模范等进行高调表彰,引导广大职工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认识。同时,在优秀党员、先进人物、科技成果评比等活动中,坚持重点向基层劳模创新工作室业务骨干倾斜,激励人才不断奋发有为。
二是组织典型报告,广泛宣传劳模、工匠先进事迹。为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精神的“宣传台”作用,公司先后在富区总部和大连、天津基地举办了3场劳模工匠先进事迹报告会,由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宣讲,使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进生产班组、技术处室、项目现场,在全公司上下形成尊重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
三是媒体广泛宣传,扩大中国一重劳模、工匠事迹影响力。通过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黑龙江工人报》等主流媒体,对公司的劳模、先进人物进行广泛宣传,并制作成专题宣传片,在全国总工会网站刊播,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坚持资源整合 搭建劳模和工匠创新平台
为使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由精神层面转化到物质层面,中国一重党委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公司改革发展,搭建有利于劳模、工匠和优秀人物发挥作用的转型创新平台、管理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党建创新平台,并通过平台着力在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技能人员、党员中发掘劳模和工匠。
在转型创新平台方面:围绕大力开拓专项装备、核电装备、石化装备、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积极谋求在农业机械、环保、金融等领域进行业务拓展,尽快使中国一重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新路。
在管理创新平台方面:通过搭建“225”管理创新平台,并以此为核心,以点带面、由表及里,推动建立新的集分权制度、新的生产经营机制、推进内部市场化管理等管理模式的创效,不断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在科技创新平台方面: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工相结合”的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以党员骨干技术人员为带头的研发项目承包制,实现核心技术攻关、关键技术突破,促进公司层面、基层一线科研、技术人员在核电、水电、石化、压力机等领域一批项目取得成功。
在党建创新平台方面:全力打造“经营的竞争力在市场、管理的竞争力在现场、党建的竞争力在气场”的创业氛围,把党员活动(创新)工作室作为深化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创优创效的重要平台,确保党建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抓手、见效益,使党建工作融入中心更紧密、推动工作更有效、服务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阵地建设 保障劳模和工匠“唱主角”
中国一重党委在建立完善劳模和工匠创新平台基础上,坚持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发展,按照统一安装场所标志、统一打造内饰布局、统一配置文件资料的“三统一”要求,先后在15个子公司、事业部生产现场建立由省级劳模、市级劳模和公司级劳模为带头人的创新工作室19个,覆盖了冷热加工、技术研发等重点领域;成立课题组52个,吸纳创新成员356人,带动职工群众达1 200余人次。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劳模和工匠的名字命名,由劳模和工匠“担纲领衔”,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唱主角”,以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和攻克重点、难点问题为主的创新工作团队,是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发射源”。管理中,公司党委在经费、设备设施和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形成“党政支持、工会实施、劳模挂帅、职工参与”的良好创建氛围。
同时,创新工作室做到“三定”:
一是定课题,根据生产经营中的难点问题和技术研发中的热点问题,制定劳模创新工作室中长期和短期的攻关课题,明确月度、季度和年度工作目标。
二是定计划,将创新工作室任务逐月分解,让创新工作室成员人人肩上有指标,既感压力又有动力。
三是定制度,劳模创新工作室制定出严格详细的管理考核制度,形成按制度管人、依规章考核的良好局面。
创新活动载体 激发职工勇于创造、精益求精的积极性主动性
中国一重党委投入100万元用于2016年创新“百万一重杯”劳动竞赛,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和“大学校”作用,推动广大党员、科技工作者、劳动模范等主体创业有目标、创新有方向、创效有成果。2年多来,已累计投入500余万元,有效助力中国一重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同时,中国一重党委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组织生产一线劳动模范伊世明、刘伯鸣、李长福等党员利用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伊世明炼钢规程”“刘伯鸣锻造方法”“李长福加工技巧”,让大家分享,引导职工自主、自发、自觉参与岗位创新,释放创新创效能量。截至目前,在“百万一重杯”劳动竞赛带动下,全公司已完成基层创新课题210项,累计创效4.54亿元。
建立完善机制 确保劳模和工匠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中国一重党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通过建立完善机制,使创新工作室成为劳模工匠精神的“宣传台”、职工素质提升的“加油站”、先锋模范作用的“示范杆”、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坚队”、一重品牌效应的“放大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公司成立了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建立“组织领导、行政主导、工会搭台、各方协同、全员参与”的大工作格局。同时,公司经常性、多层级召开劳动模范座谈会,共享劳模代表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在公司网站上建立专门窗口,将成果进行展示和共享。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公司不断完善工作室项目立项、攻关研讨、人员培训交流等制度,做到按制度管人、依规章考核。
三是完善过程控制。公司明确计划,任务逐月分解,完善从申报、立项、攻关到评估、验收、总结及成果启用的一整套创新流程,保证工作紧盯主题、突出成效。
四是健全激励措施。公司定期组织评审各创新工作室成果,并向市、省、全国总工会推荐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成果,对获得不同层级荣誉的工作室给予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让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中国一重党委深刻体会到,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就是要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就是要逐渐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引领广大职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用实干精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通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实践中闯出一条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