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大学生孤独感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

2018-02-19孟时如张馨桐孙上童

当代旅游 2018年8期
关键词:孤独感影响大学生

孟时如 张馨桐 孙上童

摘要:对于大学生来说,人际关系是其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人际关系敏感的情况。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的孤独感是导致其出现人际关系敏感的主要因素,为了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对自身的孤独感进行有效克服,从而对人际关系敏感进行改善,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孤独感对于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人际关系敏感;影响

孤独感能够对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衡量,如果大学生长期存在孤独感,则可能导致其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恶化以及主观能动性发挥受限的情况,可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大学生出现人格障碍、精神疾病以及抑郁等情况。根据相关统计,孤独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普遍性特点,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其重视,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一、孤独感

(一)孤独感基本情况

孤独感是一种对内心进行封闭的反映,在感到自身被外界排斥或是与外界进行隔绝时所产生的苦闷、孤伶的情感。如果孤独感偶然或短暂的出现,并不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而如果孤独感长期存在并且情况较为严重,则可能导致情绪障碍出现,并能够导致人的健康水平以及生活质量降低。并且,孤独感能够增加自身与他人的疏离和与社会的隔膜,而疏离和隔膜能够进一步加强孤独感,从而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长此以往,可能出现人格失常的情况。

(二)孤独感传染因素

相关研究显示,孤独者身边人被传染孤独感的几率在40%~65%之间,孤独者身边人的身边人被传染的几率在14%~36%之间,孤独者身边人的身边人的身边人被传染的几率则在6%~26%之间,但是在事实上还需因人而异。并且,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头痛、痤疮甚至身高都可能受到孤独感的影响。

二、大学生孤独感与人际关系敏感现状

(一)大学生孤独感情况

在大学中,孤独者和严重孤独者的数量约占全部大学生的50%以上,并且在年级、专业、性别、生源地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在性别方面,女大学生的孤独者数量占全部所调查的全部女大学生的47.74%,男大学生的孤独者数量占全部所调查的全部男大学生的57.01%;在年级方面,大四学生的孤独者占比最高,为39.11%,其次为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在专业方面,医学专业孤独及严重孤独的大学生占比最高,理科与工科出现孤独以及严重孤独的大学生占比相对较高,文科以及农科大学生的孤独及严重孤独发生率相对较低;在生源地方面,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孤独和严重孤独的发生率为56.01%,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孤独和严重孤独的发生率为49.72%;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独生子女中孤独和严重孤独的发生率为57.34%,非独生子女的孤独和严重孤独的发生率为49.19%。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情况

当前全部调查对象中,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发生率为16.84%,其中男大學生的人际关系敏感为18.49%,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为15.21%,性别之间具有显著差异;而在年级、专业、生源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则均不具有显著差异。

(三)大学生孤独感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

研究显示,孤独以及严重孤独的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对比,人际关系敏感差异显著,且孤独以及严重孤独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发生率为普通大学生1.282倍。

(1)不同性别大学生孤独感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

在男大学生当中,有孤独感及严重孤独感的人群人际关系敏感为13.82%,无孤独感的人群人际关系敏感为11.49%,无显著差异;在女大学生当中,有孤独感及严重孤独感的人群人际关系敏感为13.19%,无孤独感的人群人际关系敏感为9.79%,差异较为显著。

(2)不同年级大学生孤独感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

大一学生中,有孤独感及严重孤独感的人群人际关系敏感为11.38%,无孤独感的人群人际关系敏感为11.34%,无显著差异;大二学生中,有孤独感及严重孤独感的人群人际关系敏感为13.85%,无孤独感的人群人际关系敏感为11.52%,无显著差异;大三学生中,有孤独感及严重孤独感的人群人际关系敏感为14.23%,无孤独感的人群人际关系敏感为10.76,无显著差异;大四学生中,有孤独感及严重孤独感的人群人际关系敏感为14.23%,无孤独感的人群人际关系敏感为7.26,具有显著差异。

(3)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孤独感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中,有孤独感及严重孤独感的人群人际关系敏感为14.49%,无孤独感的人群人际关系敏感为8.32%,具有显著差异;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中,有孤独感及严重孤独感的人群人际关系敏感为12.76%,无孤独感的人群人际关系敏感为11.94%,无显著差异。

三、大学生孤独感的改善方法

(一)克服自卑

自卑情绪能够导致大学生害怕与他人进行接触,进而形成孤独感,而大学生应该能够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具有诸多的不同点,所以不具有可比性,只要增加自信,就能够发生自身的有点和过人之处,并能够逐渐的走出孤独。

(二)多与外界交流

大学生应该增加与外界的交流,让自身能够对外界的情况更加了解,同时也能够让外界对自身更加了解,从而增加自身的自信,并逐渐降低孤独感。

结束语:

孤独感是导致大学生初相见人际关系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能够对大学生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所以对于存在孤独感的大学生,应该积极采用合适的方式走出孤独。

参考文献:

[1]张凤.儿童权力感知与孤独感的关系:学校人际关系的作用及绘画特征差异[D].北京林业大学,2018.

[2]宾洋.大学新生自尊对孤独感的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中介及干预[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马金焕,张耀庭,史梦梦.大学生自尊与孤独感、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作者简介:

孟时如(1997.08-),女,汉族,本科学历,辽宁省鞍山市人。

张馨桐(1996.02-),女,满族,本科学历,辽宁省抚顺市人。

孙上童(1995.09-),女,汉族,本科学历,辽宁省朝阳市人。

猜你喜欢

孤独感影响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