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汽车产业开放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2018-02-19巫细波
[摘 要]简要梳理汽车产业合资股比放开、单一品牌合资企业数量限制放开、汽车进口关税下调等新一轮汽车产业合资开放政策的出台背景及内容,重点分析新政策出台可能对我国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从政府、企业及行业协会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为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并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产业;合资股比;汽车进口关税;自主品牌汽车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8-0057-04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background of new round of auto industry open policies such as liberalization of auto industry joint ventures, liberalization of single-brand joint ventures and the reduction of automobile import tariffs. It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new policies on Chinas auto industry. The paper focuses on impact of new policies on Chinese auto industry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enterprises to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hinese auto industry to the high-end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Keywords: Joint Stock Ratio; Automobile Import tariff; Emerging Automobile Industry; Self-owned Brand Automobile
[作者简介]巫细波(1983-),男,广东五华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汽车产业、GIS与空间计量方法应用。
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汽车产业是我国新一轮产业开放的重点领域。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的讲话中提到,尽快放宽汽车行业等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以及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这两项产业合资及开放政策将对我国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我国汽车产业需要新机遇谋划新转型,分析新政策出台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更好地把握全新发展机遇。总体上看,新一轮汽车产业合资开放政策对正寻求转型升级的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
一、新一轮汽车产业合资开放政策出台背景及内容
(一)政策出台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是我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而汽车产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领域之一。自1994年起,我国对汽车产业实施了较为严格的产业保护政策,即中外合资整车生产企业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同一外资汽车企业在国内只能建立不超過两家生产同类整车的合资企业。这些产业政策对我国构建现代汽车工业体系、加速汽车普及进程、辐射带动自主品牌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自2009年起连续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同时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新兴领域转型发展,原有的汽车产业政策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新步伐,导致我国汽车产业难以真正融入全球汽车市场,反而不利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真正做大做强。
过于依赖合资企业、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偏弱、中国品牌全球化进程滞后等问题对我国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形成制约,亟须实施汽车行业放开合资股比、降低进口关税等新一轮产业合资开放政策,通过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加快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进程,推动我国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龙头企业成为世界汽车强企,同时吸引更多先进技术与国内汽车产业实现跨界融合,有助于我国抢占汽车产业新兴领域发展高地。
(二)新一轮汽车产业合资开放政策内容
1. 汽车产业合资股比开放政策
我国一直对汽车产业实施较为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新一轮政策重点针对合资股比、合资企业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进行开放,具体内容如下: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单一品牌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制造业是我国开放最早也是市场竞争最充分的领域,而作为制造业中最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业的开放也在逐步实施过程中,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已有大幅提升,但要真正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对汽车产业实施新一轮的开放则势在必行。
2. 汽车进口关税下调
1986—2006年我国进口车关税经过9次调整,由220%下调至25%并延续至今,未来将继续下调,但具体下调幅度还未公布。总体上看,我国汽车进口关税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而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目前日本汽车进口是零关税,美国是2.5%,韩国是8%,欧盟是10%,而印度、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分别为60%、35%和33%。
二、影响分析
总体上看,新一轮汽车产业合资开放政策采取分领域、分阶段的方式实施,意味着新政策对我国现有汽车产业的冲击效应较为缓和,将更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深度嵌入全球汽车产业并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一)合资股比及单一品牌合资企业数量限制放开政策的影响
1. 对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领域的影响
总体上看,新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现有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领域的冲击不明显,有利于整合全球高端资源加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根据新一轮汽车产业合资股比开放政策,2018年放开新能源汽车和专用车领域的股比限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新能源汽车企业将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由于我国通过实施密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使得我国连续3年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培育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逐步扩大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话语权,因此新政策的实施不会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巨大冲击,反而有利于我国引进全球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领域的高端人才、资本及技术资源,加速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并通过优胜劣汰培育出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此外,由于我国专用车市场规模较小而且以国产品牌为主,新政策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国内专用车市场竞争水平,加速行业兼并重组从而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并有望推动外资专用车企在我国建厂。
2. 对乘用车领域的影响
根据新一轮汽车产业合资股比开放政策,到2022年我国将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同一品牌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国内汽车市场有足够时间来消化新政策,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汽车销售价格、刺激自主品牌汽车加快发展步伐、完善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引进更多高端汽车品牌在国内建厂,同时也要面临跨国汽车品牌过多建厂挤占自主品牌发展空间,与市场接轨不足的国有汽车企业人才流失等挑战。
(1)汽车产品进一步多样化,汽车价格将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合资股比及合资企业数量限制开放,跨国企业将会引进更多车型,进一步丰富国内汽车产品类型;现有经营成本较高的合资模式将得到改变,生产成本也有望得到较大幅度下降,将使合资汽车产品售价下降,不断上演 “价格战”,最终使汽车总体价格呈现下降趋势。
(2)刺激自主品牌加快发展,加速行业兼并重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汽车品牌数量过百且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还在快速增长。2017年年销量超过100万辆的汽车品牌只有大众、本田、吉利、别克、丰田、日产、宝骏7个,有53个品牌的年销量不足10万辆,自主品牌中只有吉利、宝骏、哈弗、长安4个品牌年销量超50万辆,自主品牌整体竞争力不如合资品牌,因此新政策的实施将刺激自主品牌加快发展步伐,通过“鲶鱼效应”提升优秀自主品牌竞争实力,落后的车企生存空间将进一步挤压,最终促使中国汽车行业向融合趋势发展,加速行业兼并重组进程。
(3)进一步深化合资合作,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汽车行业合资股比放开之后,大众、奥迪、宝马、奔驰、通用、本田、丰田等影响力和竞争力较好的汽车公司有望成立超过2家合资企业或成立独资企业,促使合资或独资企业导入更多优秀车型到国内生产,吸引更多相关配套的国际零部件生产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在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汽车零部件领域尤为明显,有利于促进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不断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
(4)中高端市场自主品牌面临更大挑战。目前由于中外双方特殊的50:50股权结构导致合资汽车企业在运营成本、决策效率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弊端,掌控核心技术的外方迫切希望掌握更多的股份。随着合资股比的开放,尽管外方独资的可能性不大,但外方股比提高的可能性非常大,外方话语权将进一步得到提升,自主品牌将面临巨大挑战,整体话语权或将减弱,对国企影响尤为明显。目前在乘用车市场领域,合资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仍然超过50%,而且中高端及豪华品牌市场几乎全是合资品牌,而且汽车进口关税的降低会使更多更低价豪华品牌汽车进入国内市场。
(5)新兴汽车领域发展加快。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我国实现超越难度较大,近几年我国通过密集的产业政策并借助庞大的市场规模,在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方面与外资汽车产品不断缩小差距,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赶超。外资车企为了抢占国内庞大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市场份额,必须按照我国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行业标准开展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
(6)产业技术人才流动将加速,对国有汽车企业形成挑战。无论是在新能源领域、商用车领域还是在乘用车领域,汽车产业合资股比的放开势必会吸引更多外资企业进入国内汽车市场,而产业技术人才将成为汽车企业争夺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与市场接轨不够彻底、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的国有汽车企业而言,外资企业和自主品牌企业将对产业技术人才更具新引力,这将对国有汽车企业形成巨大挑战。
3.对商用车领域的影响
新一轮汽车产业开放政策规定到2020年商用车领域将放开股比限制,总体来看,对我国商用车领域的影响较小。与乘用车市场不同,由于国内商用车使用环境较为特殊,较高的路桥费导致大部分商用车常年处于满载状态、更新周期较短,售价昂贵的合资品牌商用车难有市场,因此我国商用车市场依然是自主品牌占据统治地位,能够占到70%的市场份额。2017年,我国商用车销量达到416万辆,其中货车363.3万辆,客车52.7万辆。目前合资品牌商用车成功的案例非常少,以重型卡车为例,商用车市场主流品牌以一汽、东风、福田、中国重型汽车、陕西汽车、上汽依维柯红岩为主,这6家企业中仅有上汽依维柯红岩是合资企业。预计到2020年,大众、沃尔沃等一系列拥有商用车品牌的汽车企业将在国内成立合资或独资公司,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内商用车产品类型,但对国内商用车市场的总体影响不大。
(二)汽车进口关税降低的影响
汽车进口关税下调将提高我国汽车进口量,对发展汽车平行进口业务并进一步完善我国汽车产品市场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可能对我国自主品牌在中高端及豪华汽车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进口车大部分是高端豪华车,高昂的价格和维修成本导致市场份额比较低。2017年我国汽车进口量为121.6万辆,占全国汽车销量比重仅5%左右,因此不会对国内汽车市场大格局造成太大的影响。从2017年进口车排量结构来看,1.5L~3.0L排量进口车占比较高,大约为80%,关税下调后小排量进口车数量可能会呈现较快增长趋势。此外,进口车关税下调将挤压中高端国产车型市场,对中高端及豪华车市场形成巨大挑战。尽管目前还没有公布具体的关税下调幅度,但预计下调至15%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进口汽车关税降到15%~25%之间,那么国内一线自主品牌在面临全球市场竞争压力的同时還有着一定的价格优势,而对于一些合资车企来而言,也并不会从根本上动摇其靠合资车盈利的模式;如果关税降低到10%~15%,则进口车与国产车仍有一定程度价差,对中国汽车产业价格体系影响有限;若进一步降低到10%及以下,可能大部分外资企业无需在国内投资建厂,将工厂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转而将精力集中在出口更廉价汽车到我国市场,但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很小。
三、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开展跟踪研究,主管部门需准确研判汽车产业发展新动态
尽管新一轮汽车产业合资开放政策具体细则还未正式出台,但新一轮政策将采取分阶段、分领域实施,给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从容应对预留了足够空间,因此需要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展开前期研究并持续跟踪,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准确研判汽车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新兴领域的发展动态,做好风险预警的同时积极抢占发展新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正常轨道后,应积极出台国家层面的支持智能汽车发展的专项规划,积极抢占全球智能汽车发展高地并逐步掌握话语权。
2.调整产业发展重点,转向新能源、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
目前,汽车产业正在发生深刻而重大的变革,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将使汽车产业成为融合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服务、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庞大产业体系,我国要构建能够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产业,汽车产业已具备坚实基础,而要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由传统燃油汽车领域转型升级到新兴领域,对整车产量已接近3000万辆的中国汽车产业而言,还要重视新兴汽车零部件领域,及时调整汽车产业发展重点,优先支持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汽车新业态发展,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品牌。
3.大力培育汽车服务业新业态,建设全球知名的汽车贸易枢纽港
汽车进口关税下调后,我国整车进口有望大幅度提升,发挥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汽车产业集聚、市场辐射力强、营商环境优越等优势,重点在汽车进口、口岸批发、市场零售、保税展示以及产业配套等方面培育新兴汽车服务业,打造汽车平行进口全产业服务链,进一步提升我国汽车进口贸易的影响力,建设若干全球知名的汽车贸易枢纽港。
(二)企业层面
1.加强技术研发,减少对外资企业的依赖
随着新一轮产业合资开放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将进入国内市场,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使得国内过于依赖外资的汽车产业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因此非常有必要强化核心技术研发,减少对外资企业的依赖,确保我国汽车产业稳健发展。对我国自主品牌而言,高性能涡轮增压发动机、多档位自动变速箱、高性能混合动力系统、智能网联系统、底盘设计与调教、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等领域均已实现突破,但在高性能汽车芯片、48V电气系统、智能汽车软件生态系统构建、自动驾驶集成解决方案等领域还需要加强公关与研发,可以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技术购买、兼并重组等多样化方式,尽量减少对外资企业的过度依赖,增强我国汽车企业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及采购链上的议价能力。
2.本土车企间加强合作,培育全球性竞争力
上汽、一汽、东风、北汽、广汽等国有汽车集团应适当调整过于依赖外资企业的合作模式,将合资合作对象逐渐转向国内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芯片设计、大数据、信息服务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如进一步深入推进广汽集团与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商用车研发制造、48V电气系统、高性能混合动力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高集成度电控系统、开放车载信息系统等领域继续开展深入合作,推进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合力,形成汽车产业领域的强强联合;鼓励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整车企业与华为在汽车电子芯片设计领域开展合作、与百度在智能驾驶数据服务领域开展合作、与宁德时代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开展合作、与大洋电机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领域开展合作等,形成跨领域的合作,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竞争力。
3.大力推进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产业合作
鼓励吉利、比亚迪、广汽传祺、长城、奇瑞等整车厂积极向海外扩展,重点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鼓励国内整车企业通过世博会、广交会、大型国际汽车展等展会平台,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汽车产业建设;鼓励开发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际需求和消费习惯的汽车产品,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做好投融资服务,鼓励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开展境外项目战略合作,就具体项目定制金融服务套餐,提升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4.加强汽车产业新兴领域高端人才培养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的快速成长以及汽车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汽车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入合作,开展定向人才培养,增强我国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减少对国外汽车技术人才的依赖。此外,随着新一轮开放,国有汽车企业应该突破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缺点,避免高端产业技术人才过度流失。
(三)行业协会层面
1.充分发挥沟通联系作用
积极发挥汽车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作用,将企业在新一轮汽车产业合资开放下可能面临的困难及时反馈到政府主管部门,方便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相关应对措施,使政府层面、企业和行业协会之间能够形成合力。
2.加强对企业的指导
针对新一轮汽车产业合资开放政策的实施,邀请汽车行业专家开展产业发展趋势分析,采取讲座、座谈、出版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就汽車产业发展动态、新政策可能影响等方面给企业给予指导,促使汽车企业积极谋划并抢抓发展新机遇。
3.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
就新一轮汽车产业合资开放政策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开展专题走访调研,将汽车企业尤其是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对汽车新兴领域的人才、技术方面需求,及时反馈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推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
[参考文献]
[1]怀玉.股比放开政策对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随想[J].上海汽车,2016(12):1-2.
[2]朱盛镭.合资博弈进入“暗战期”——关于汽车合资股比开放的思考[J].上海汽车,2014(6):1-2.
[3]俞立严.汽车合资股比放开,外方谨慎中方更自信[N].第一财经日报,2018-05-08(A12).
[4]吴小飞,张洪杰.汽车外资股比将逐步开放 合资车企话语权或临再博弈[N].中国经营报,2018-04-30(T03).
[5]王莉雯,汽车业外资股比将放开 现有合资格局会否颠覆?[N].上海证券报,2018-04-21(005).
[6]杨忠阳.放开汽车合资股比激发创新活力[N].经济日报,2018-04-19(009).
[7] 李永钧.汽车合资股比放开:自信与机遇[J].重型汽车,2018(4).
(责任编辑:张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