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五个要素

2018-02-19郭玉金

新教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探究教师教学

郭玉金

【编者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培养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探究性学习不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思维方式。因此,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就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本专辑刊登的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探究学习是当前新课程着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有别于教师主讲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经历“提出质疑、实践探讨、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自主质疑、研究、思辨、讨论、解决的过程中,更快捷地激发自身思考的价值,近距离触摸知识的本质,获得探究过程愉悦的体验,彰显个体良好的求知状态。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着重考虑以下五个要素。

一、问题意识是探究之“源”

学贵有疑。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探究学习的核心要义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怀疑精神。事实证明,一切学习研究都始于“问题”,终于“问题”。问题意识既是探究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生发新的思想、方法、知识和行动的种子。探究学习的本质就是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凡是有思想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皇帝的新装》一课,设计了“预学、共学、延学”三大板块,窦老师在“预学”板块是这样处理的。

同学们,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应该带着自己的收获和疑问进入课堂。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预学收获,你可以从主要内容、写作方法、任务、主题等方面谈。

(屏幕出示预学单。1. 我的感受:可从主要内容、写作方法、人物、主题等方面思考;2. 我的疑问:。)

师:预学中,我们不仅要有收获,还要带着思考来读书。下面,谁有疑问?

生:安徒生为什么不把故事的结局写出来?

生:这件衣服要表达的是什么?

生:为什么人们会受骗?

生:为什么安徒生不把结尾写出来呢?

师:不提重复的问题!耳朵要用来听,大脑要不断编织别人的观点来形成自己新的问题。别人提过了我们就不提,学会倾听。

生:皇帝为什么会发抖?

师:关注细节,能对细节提出问题,不错!

生:为什么小男孩的爸爸不能像小男孩一样诚实?

生:为什么皇帝明明知道没有穿衣服,却还要继续游行呢?……

师:是呀,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大人都迷失了呢?这件新装究竟是一件怎样的新装?它有什么样的魅力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安徒生的童话。

从上面的教学片段可以看出,窦老师不仅关注学生读书时产生的问题与困惑,更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并适时点拨指导,可谓用心良苦。

二、自主学习是探究之“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就是日常教学中的课前预习和前置性学习。这里的自主学习必须是以学生自我为主体,在提出问题后,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发现,并独立寻求问题的解决。

笔者团队的教师在执教五年级公开课《七律·长征》时,将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作为重要的思考环节,设计了如下自学单。

1. 读一读,将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字词查字典想办法解决。

2. 查一查,搜集资料,了解毛主席和红军长征的相关信息,并摘要写在资料卡上。

3. 画一画,将诗中“逶迤”和“磅礴”两个词语用图画方式画下来,体现对词语的理解。

4. 讲一讲,搜集长征中的小故事,先自己试着讲一讲,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这份自学单的设计,着力通过多样形式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要求学生搜集毛主席和长征的资料,并做成资料卡。学生不仅要学会搜集资料,更要从海量的信息中学会整理、筛选、提炼有价值的资料。再如设计画一画的练习,要求学生把对“逶迤”和“磅礴”两个词语的理解画下来,也是对学生概括、运用、理解、分析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不仅要查阅五岭、乌蒙山的资料,还要查阅“逶迤”和“磅礴”的词典解释,并用图画体现出两者不同的气势,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内化,也让学生体会到毛主席用词的精准巧妙。

三、有效指导是探究之“本”

探究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但是绝不能忽略或轻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探究得好不好,关键还要看教师的指导好不好。实际教学中,真正有效率、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究学习,必然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巧妙点拨和合理评价的推动下进行的。

如特级教师虞大明执教《牛郎织女》一课,着重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当学生讲到故事的结尾时,虞老师问:“王母娘娘用玉簪一划,出现了一条天河。牛郎不是有神奇的牛皮吗,怎么就飞不过去了呢?这一情节怎么讲呢?”

在学生错愕之时,他补充了另一个民间故事《白蛇传》的片断,引导学生从中寻找灵感。学生们很聪明地发现了水漫金山故事片断中的这一句:“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长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涨一丈。任凭波浪怎样大,总是漫不过去。”

于是,虞老师让学生们把这一句式运用到“牛郎织女”故事中来,学生们讲得津津有味:“天河波涛汹涌,牛郎飞高一尺,天河就涨高一尺。牛郎飞高一丈,天河就涨高一丈。牛郎飞前一尺,天河就变宽一尺,牛郎飞前一丈,天河就变宽一丈。任凭牛郎怎么飞,总是飞不过去。”

添加的这些内容是课文中没有的,以此来告诉学生们:讲故事可以添入合理的想象。虞老师的指导于无形中见功力,仅仅补充了一个例句,学生马上心领神会。一个简单的指导,看似随机,实则用心,可谓四两拨千斤:一是学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时用《白蛇传》的故事加以佐证辅助,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二是让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发现语言文字的妙用,同时积累语言;三是将想象能力的培养加以具象化,使得想象有了凭借,更加合理,更富有变化。

四、合作互助是探究之“道”

在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背景下,学习日益演变为一种社会化的行为,而小组合作无疑成为更适应时代发展,更恰当地满足学生认知品质和情感需求,更适合探究学习的组织形式。“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这句话,侧面印证了合作互助的必要性。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集体荣誉感,而且也更有利于发挥群体的互助探究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成熟度。

窦桂梅老师执教《皇帝的新装》一课的“共学”阶段,就精心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是出示共学单,巧妙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别从皇帝、大臣和百姓这三者中选择其一进行研究,讨论他们不敢承认事物本身的原因。第二次是请学生合作表演文章最后一部分,要求学生脱稿,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组内设计脚本,分好角色,记住台词,并从教师提供的三段音乐和三幅《皇帝的新装》名画中,任选一段音乐做背景音乐,任选一幅图画做背景画面,经过小组的自由排练后,分别上台表演。最终每个小组进行了严密分工:一人读旁白,一人演皇帝,两人演大臣,一人演小男孩,其他同学扮演老百姓。学生们排练得热火朝天,表演得惟妙惟肖,赢得满堂喝彩。

窦老师课堂采取的小组互助合作形式,不仅给组内成员个体提供了释放才能的舞台,而且也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辩论、内化、整合的空间,更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素养的熏陶。这节课在深化内容理解、发挥集体智慧、提升课堂效率上,提供了极好的范例。

五、创新思维是探究之“根”

探究学习突破了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教师、统一授课的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大胆想象、大胆质疑、大胆实践、大胆超越的新型学习环境。爱因斯坦说过,“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基于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其根本出发点在于培养学生想象、创新、思辨等良好思维品质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或环节的开放与创造。

以特级教师蒋军晶执教的《文成公主进藏》为例,本课教学目标定位明确,充分考虑文体特征和学生的起点基础,选取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解民间故事语言生动的特点,从神奇的情节中感受人物形象,抓住关键词句复述故事。课堂上,蒋老师由扶到放,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复述故事为教学手段,设计了四个层面的讲故事练习,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体验中获得主动学习的乐趣。

一是看地名图示讲述故事,并顺势认读文中陌生的藏族人名、地名。如:路纳——达尤龙真——乃巴山——西藏——拉萨,和松赞干布一起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是借助叙事结构提示,讲述其中的故事。如:碰到困难——小鸟说——只见她——從此以后……

三是借助叙事结构提示,练讲其他的故事。如:一条大河——一片沼泽——一只恶鸟——一座大山……

四是提供材料,创编情节练讲故事。如:日月山,海拔3520米,山土呈火红色,是青藏高原上很特别的一处山。

蒋老师丰富多样的训练形式,极具开放性和创新性,文本内容是学生在自主解读的过程中理解到的,民间故事的特点与魅力也是学生在大量对比阅读与讲述思考中发现的。蒋老师不仅关注从“一篇文章”到“一类文章”的学习,还引领学生充分地得意、得言、得法、得能,也扎实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多角度、立体化的思维方式,真是匠心独具。

总之,只有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机,强化教师有效指导,发挥小组合作互助,聚焦创新思维品质,才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探究教师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