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府演变论:从汉乐府到明清拟乐府

2018-02-19王辉斌

学术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杨维桢乐府诗乐府

王辉斌

乐府诗的每一种类型,在其各自的发展史上,都先后经历了“诞生→发展→再发展”这样的一种“前进式”过程,其中的“发展”与“再发展”,即是导致各种各类乐府诗“变化”与“再变化”的关键所在。而这种“变化”与“再变化”事实的存在,既丰富了各类乐府诗的演变历程,又构成了助推其走向更广阔天地的一股内驱力,而或彼或此,都是与乐府诗的繁荣与发展密切关联的。有鉴于此,本文特着眼于“发展→再发展”与“变化→再变化”的角度,对旧题乐府(古乐府)向拟乐府(拟古乐府)过渡的演变之况,以及拟乐府与旧题乐府的同异、拟乐府因演变所获成就与所存在的问题,作一具体考察与透视。

一、乐府旧题的历史成因

在乐府诗的接受史上,人们一般以郭茂倩《乐府诗集》为据,将唐及唐以前的乐府诗分为两大类,即把汉魏、晋、六朝三个阶段的乐府诗称为旧题乐府,唐人自创新题的乐府诗则称为新题乐府。所以,旧题乐府实质上是相对于唐代的新题乐府而言的。一新题,一旧题,所反映的则是乐府诗在其发展史上的巨大变化。在李唐一代,旧题乐府又被称为“古乐府”,因其题为“旧题”或者“古题”而使然,如元稹(779-831)《乐府古题序》中之“古题”,即为其例。而唐人所言之“古题”,主要指的是汉魏乐府题,其次则为两晋、六朝的乐府题,如吴兢(670-749)《乐府古题要解》之“古题”,指的即为汉魏、两晋、六朝的乐府题(有少许为“前乐府”题,说详下)。吴兢是初、盛唐之际的一位史学家,其所言“乐府古题”之最“古”者,自然是汉代的乐府题,因为在吴兢看来,“乐府古题”之“古”是不可能超越汉代的,这从其《乐府古题要解序》之“乐府之兴,肇于汉魏”[1]云云,便可准确获知。汉与魏作为两个历史朝代,虽然关联度甚为密切,实则是以曹丕登帝位于黄初元年(220)为分界线的,即从汉武帝“乃立乐府”的元朔五年(前124)始①关于汉武帝“乃立乐府”的具体时间,史书无载,此作元朔五年者,具体参见拙作《“前乐府”概观》一文,载《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6期。,至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止,其340余年间的所有乐府诗,皆属于汉代乐府,也即为人们所习称之“汉乐府”。

但吴兢却不知晓,在汉武帝“乃立乐府”之前,也是有“乐府古题”的,而这种“古题”,实际上就是“前乐府”之“古题”②关于“前乐府”的概念、生成及其创作实况等,具体参见拙著《中国乐府诗批评史》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26页。,如扬雄(前 53-18)《琴清英》所载之《雉朝飞操》《履霜操》等,即为其例。仅就这两例“古题”言,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虽然“要解”了《雉朝飞操》(卷下作《朝雉飞》),但于《履霜操》则未收入。其实,据拙著《中国乐府诗批评史》第一章第二节可知,类似于《履霜操》这样的“前乐府”之“古题”,共有九十五题,凡一二六首乐府诗①参见拙著《中国乐府诗批评史》第一章第二节,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5-26页。。但无论是“前乐府”抑或汉乐府的“古题”,都存在着一个无可否定的文学史事实,即其最初主要是音乐之题(曲名),而非文学之题(乐府诗名)。如《吕氏春秋》卷五《仲夏纪·五曰古乐》所载有云:

帝喾命咸黑作《声歌》:《九招》《六列》《六英》。……帝喾大喜,乃以康帝德。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置缶而鼓之……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舜立……乃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 ……殷汤即位,夏为无道,暴虐万民,侵削诸侯,不用轨度,天下患之。汤于是率六州以讨桀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宁。汤乃命伊尹作《大护》,歌《晨露》,修《九招》《六列》《六英》,以见其善。[2]

其中所言之《九招》《六列》《六英》《大护》《晨露》等,皆为《声歌》之属,而作为《声歌》的《九招》等,首先是帝喾时期之曲名,之后则乃有“咸黑作”“质修”“伊尹作”,即依之以填写其各自时期的曲辞,于是,作为上古曲名的《九招》《六列》等音乐之题,即因此一变而为乐府诗之题。所以,《吕氏春秋》卷五《仲夏纪·五曰古乐》所载之《九招》《六列》等,既为上古时期的曲名,又为咸黑、质、伊尹藉之所“作”之辞名,也就是“前乐府”之题名。

这种由音乐之题而乐府诗之题的演变实况,在上古时期的“前乐府”中是如此,于汉、魏、晋、南朝、北朝时期的乐府诗之题的演变,亦属如此。如释智匠《古今乐录》引王僧虔《大明三年宴乐技录》有云:“平调有七曲,一曰《长歌行》,二曰《短歌行》,三曰《猛虎行》,四曰《君子行》,五曰《燕歌行》,六曰《从军行》,七曰《鞠歌行》。 ”这里所录载的“平调七曲”之《长歌行》《猛虎行》等,皆为(平调)曲名,据此七曲而填写的曲辞,即为“平调歌辞”,具体则为《燕歌行》等曲辞。但在传唱的过程中,《猛虎行》等曲调因战争等原因,早已佚亡,所流传之曲辞,即成为了旧题乐府《燕歌行》《猛虎行》等。《古今乐录》引王僧虔《大明三年宴乐技录》又有云:

“瑟调曲”有《善哉行》《陇西行》《折杨柳行》《东门行》《东西门行》《顺东西门行》《饮马行》《上留田行》《新城安乐宫行》《妇病行》《孤子生行》《放歌行》《大墙上蒿行》《野田黄爵(雀)行》《钓竿行》《临高台行》《长安城西行》《武舍之中行》《雁门太守行》《艳歌何尝行》《艳歌福钟行》《艳歌双鸿行》《煌煌京洛行》《帝王所居行》《门有车马客行》《墙上难用趋行》《日重光行》《蜀道难行》《棹歌行》《有所思行》《蒲坂行》《采梨橘行》《白杨行》《胡无人行》《青龙行》《公无渡河行》。[3]

共录载了“瑟调曲”的三十六曲之名。其中,《长安城西行》《武舍之中行》《帝王所居行》《艳歌福钟行》《艳歌双鸿行》《采梨橘行》《青龙行》七曲,不仅曲调早已佚亡,而且据郭茂倩《乐府诗集》可知,其曲辞也未能流传下来。这一实况表明,王僧虔《大明三年宴乐技录》所录载之“瑟调曲”三十六曲之名,至迟于唐以前只剩下二十九曲之名,而这二十九曲的曲辞,即为《善哉行》《陇西行》等乐府诗,也就是二十九首旧题乐府。

而实际上,无论是“前乐府”抑或汉魏乐府等,其诗题早先皆为乐曲之名,后则由于曲辞的缘故,大都演变成了乐府诗之题。这些乐府诗题虽然皆与曲名相关,但于其曲调已基本上没有什么关联了,故郭茂倩在编撰《乐府诗集》时,仅将其分为“郊庙歌辞”“相和曲辞”“琴曲歌辞”等而已。由是而观,可知乐府诗虽然与音乐关系密切,但其在流传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早已与音乐脱离了关系,音乐之名即因此成为了曲辞之名,也即后人所称道的乐府诗题。

二、唐人所认识的古乐府

唐代是一个乐府诗相当繁荣发达的国度,且旧题乐府与新题乐府的创作异常热闹,并涌现出了一批名家与大家,如元结、杜甫、王维、李白、王昌龄、李贺、柳宗元、韩愈、刘禹锡、张籍、元稹、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温庭筠等,其各自集中即都存在着数量不等的乐府诗佳构。这些诗人之于汉、魏、晋、六朝乐府如《行路难》《猛虎行》等诗题,一般称之为“古题”,而以之创作的乐府诗,则称之为“古乐府”,更有甚者,则是将“古乐府”待之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如诗人李白(701-762),晚年就曾授“古乐府之学”于韦渠牟(749-801)。对此,权德舆《左谏议大夫韦公诗集序》已有所载,云:

初,君年十一,尝赋《铜雀台》绝句,右拾遗李白见而大骇,因授以古乐之学,且以瓖琦轶拔为己任。[4]

其中的“古乐之学”,《文苑英华》卷七一二、《全唐文》卷四九○著录是文,均作“古乐府之学”,甚是。关于李白“古乐府之学”的内涵及其要义,拙著《中国乐府诗批评史》第五章第二节已言之甚详,此不具述。

其实,唐代诗人所言之“古乐府”,主要包含着两种类型,其一为对唐以前乐府诗的总称,即汉魏乐府、两晋乐府、南北朝乐府,以及少许“前乐府”,均属“古乐府”的范畴。对于这类“古乐府”,曹操、曹植、鲍照、李白、李贺等人之作,最具代表性,因而所获成就也最高。其二即元稹《乐府古题序》所言“虽用古题,全无古义”之类的“古乐府”。这种类型的“古乐府”,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旧题写新事,如“《出门行》不言离别,《将进酒》特书列(烈)女”等;二是以新题写时事,也即“或颇同古义,全创新词者”之谓,如“《田家》止述军输、《捉捕词》先蝼蚁”等[5]。这两种情况的“古乐府”,皆为元稹友人刘猛、李馀肇其始,元稹还因其“咸有新意”,而“和”了刘猛十首(即《梦上天》《冬白纻》《将进酒》《采珠行》《董逃行》《忆远曲》《夫远征》《织妇词》《田家词》《侠客行》,“和”了李馀九首(即《君莫非》《田野狐兔行》《当来日大难行》《人道短》《苦乐相倚曲》《出门行》《捉捕歌》《古筑城曲》《估客乐》),共十九首①元稹所“和”刘猛“古乐府”十首、李馀“古乐府”九首者,具体参见《全唐诗》卷一四八《梦上天》《君莫非》之题下注,第4605、4607页。此十九首“古乐府”并为是卷所著录,特此说明。。 此则表明,元稹对于这两种情况的“古乐府”,乃是相当雅好与喜爱的。

存在于唐代的上述两类“古乐府”,前者属对汉魏、两晋、南北朝乐府的仿作,也即因模拟所致,后者则为一种全新的创制。以前者论,如李白集中的《将进酒》《行路难》《猛虎行》等篇,虽然皆为脍炙人口的名作,但却都是建立在乐府旧题的基础上的,即这些乐府诗均为李白以前诗人的乐府旧题而为,故后人多称之为“拟作”或“仿作”。而在先唐诗人中,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的乐府诗,无论是四言(曹操)、七言(曹丕)抑或五言(曹植),即均属于“拟作”之列,对此,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已言之甚详②参见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第二编第一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126页。,可参看,此不具述。但就“拟作”之艺术实践言,则其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即所拟者纯为乐府旧题,如曹操《蒿里行》、曹丕《燕歌行》、李白《行路难》等;一为题前有“拟”字,如荀昶《拟相逢狭路间》、领边秀《拟三妇》、鲍照(414-466)《拟乐府白头吟》等③在南朝诗人的乐府诗中,另有一种题前有“代”字的,如《四部丛刊》本《鲍氏集》卷一《代挽歌》《代东门行》等,虽亦属“拟”题之列,但因其在乐府诗史上影响甚微,故本文不将其列入讨论的对象,特此说明。。就唐人的古乐府而言,其只有前者而无后者,这一事实表明,唐人对于古乐府之“拟作”或“仿作”的认识,与曹氏父子是完全等同的。

被元稹认为“咸有新意”且“和”了十九首的另一类“乐府古题”,其实就是一种与新题乐府关系密切的“古乐府”,即其完全不同于曹操、李白、李贺集中的那种汉魏、两晋、六朝时期的古乐府。这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古乐府”,完全可以“新古乐府”名之。中唐时期的这种“新古乐府”,参与创作的诗人虽然并不多,但其于元代晚期乃至有明一代,于“铁崖古乐府”与拟古乐府,却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的。

三、拟古乐府与乐府旧题

所谓“拟古乐府”,又称“拟乐府”,指的就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乐府诗,也即“古乐府”,其虽然肇始于曹操父子,但正式被称之“拟古乐府”且为众所接受者,则是在明代初、中期之际。据徐陵《玉台新咏》可知,在乐府题前冠以“拟”“拟乐府”等字样者,乃为晋、宋时期的一批诗人,如荀昶、领边秀、鲍照等人(详上)。至宋,则有黄庭坚、周紫芝等人以为,如黄庭坚作于治平三年(1066)的《拟古乐府长相思寄黄几复》一诗④黄庭坚《拟古乐府长相思寄黄几复》作于治平三年者,具体参见此诗之题下注:《全宋诗》卷一○一九《黄庭坚》四十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1634页。,即为其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收录古乐府二十八首,其中如《拟梁父呤》《拟桃叶团扇歌》等,即皆冠有“拟”字。虽然如此,但拟古乐府之成为一种创作时尚者,则是在朱明一代,如茶陵派领袖人物李东阳(1447-1516),就曾将其乐府组诗名之为《拟古乐府》①李东阳的这组大型古乐府组诗,《四库全书》本《怀麓堂集》卷一作《古乐府》,中华书籍版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第一,则作《拟古乐府》,此作《拟古乐府》者,从《列朝诗集》,特此说明。。这是一组大型古乐府,凡101首(也有为整100首的,即无最后一首《花将军歌》),诗题全为作者所创制,且几乎全为三字题,如《申生怨》《绵山怨》《屠兵来》《筑城怨》《避火行》《挂剑曲》《渐台水》《卜相篇》,等等,其名曰“拟古乐府”,实则皆为新题。而其内容,则皆属咏史的范畴,且所咏之史乃由先秦而明初。诗之开首,附有《拟古乐府引》一文,详细介绍了作者创作《拟古乐府》的动机与原委,如有云:

予尝观汉、魏间乐府歌辞,爱其质而不俚,腴而不艳,有古诗言志依永之遗意,播之乡国,各有攸宜。……唐李太白才调虽高,而题与义多仍其旧,张籍、王建以下无讥焉。元杨廉夫力去陈俗而纵其辩博,于声与调或不暇恤。……间取史册所载忠臣义士、幽人贞妇奇踪异事,触之目而感之乎心,喜愕忧惧愤懑无聊不平之气,或因人命题,或缘事立义,托诸韵语,各为篇什,长短丰约,唯其所止,徐疾高下,随所会而为之。内取达意,外求合律,虽不敢希古作者,庶几得十一于千百讴吟讽诵之际。[6]

在这篇《引》文中,李东阳主要言及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汉魏乐府及李白、张籍、王建、杨维桢等人乐府诗的简要评价;二是交待了其创作《拟古乐府》之宗旨与材料来源,以及艺术方面之特点等。其中的“因人命题”与“缘事立义”,确属与李白“题与义多仍其旧”的古乐府迥然有别,而近似于元稹的“即事名篇”与白居易之“因事立题”。此则表明,古乐府在其发展的路途中,已由其旧有的“本事”“本义”,向着新题乐府之“新事”“新义”变化。而这种变化,着眼于渊源的角度审视,其实是远绍唐代元稹等人“新古乐府”、近承元末杨维桢“铁崖古乐府”所致。

元稹、刘猛等人的“新古乐府”,上已言之,此不赘述。杨维桢(1296-1370)的“铁崖古乐府”,因《铁崖古乐府》一书而得名。这是一部由杨维桢门人吴复选编的古乐府诗集,凡十卷,共收古乐府400余首②关于杨维桢的《铁崖古乐府》,行世者既有十卷本,也有十六卷本,十卷本全为“古乐府”,十六卷本的前十卷为“古乐府”,后六卷为《复古诗集》及有关附录。又,十卷本《铁岩古乐府》由于版本不同,其所收“古乐府”的数量也不相同,如明刻本收诗四一二首,《四库全书》本收诗四〇九首,《四部丛刊》本收诗四一四首。,其中的古乐府诗题,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先唐时期之乐府古题,如《履霜操》《别鹤操》《雉朝飞》《将进酒》《日重光行》等;一为杨维桢自创新题,如《平原君》《春申君》《地震谣》《南妇还》等。 这两种“古乐府”之所述所写,主要在于时事、今事与新事,即如属于咏史范畴的《平原君》《春申君》《鸿门会》等,也大都具有“旧事翻新”的特点,而喻今与鉴今,则又为其重心之所在。这其实是一种“杨维桢式”的“古乐府”,而与元稹等人的“新古乐府”几无区别。不独如此 ,杨维桢的这种“古乐府”,在制题方面还与古体诗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如《春情》《虎丘篇》《小临海曲》《道人一亩宅》《禽演赠丁道人》《佛郞国进天马歌》《铁面郞美赵御史也》《蔡君健五世家庆图诗》等,不仅二字题、三字题、四字题、五字题、六字题、七字题、八字题、九字题应有尽有,而且在杨维桢看来,似乎什么样式、什么内容的诗题,都是可称之为“古乐府”诗题的。受杨维桢的影响,一个专门创作这种“古乐府”的诗派——铁崖诗派即因此而产生,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古乐府运动”,且一直持续于明代初期③关于元未以杨维桢为代表的“古乐府运动”,以及其产生的过程与影响等,具体参见拙著《唐后乐府诗史》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黄山书社2010年版,第269-282页、第283-298页。。

而与杨维桢同为“古乐府运动”代表人物的李孝光(1285-1350),不仅在自制新题方面较杨维桢更甚(其“古乐府”题如《黄民尚所藏王若水〈陶令归来图〉》《云之阳送人之兄代之》《行则有车送李德章侍尊父入京师》等),而且还于其“古乐府”中有意识地安排了许多“兮”字(也有部分“之”字),如“山有云兮”(《鲁氏怡云堂》)、“有车兮涉远”(《有车送韩从事行县》)等,并美其名曰“古乐府骚”[7]。这完全是一种特点独具的“古乐府”。从渊源的角度考察,李孝光的这卷“古乐府骚”,应是受了理学家张载《古乐府》组诗(共九首)影响的结果,因为其中的《鞠歌行》等篇,即多以“兮”字而为④关于张载《古乐府》多用“兮”字之实况,具体参见拙著《唐后乐府诗史》第二章第二节,黄山书社2010年版,第68-87页。;要之,便是与蔡琰《胡笳十八拍》关系密切。这种“古乐府”较之杨维桢的“铁崖古乐府”,虽然更具有“新”意,但离唐人(元稹、刘猛、李馀等人例外)所言之古乐府则更远也更偏。所以,从总的方面讲,元季以杨维桢、李孝光为代表的一批“杨维桢式”的“古乐府”(也即“新古乐府”)的问世,则是彻底地颠覆了人们对古乐府的认识。正因此,杨维桢的这类“古乐府”,在明代颇受人们所雅好,如李东阳即为其一。上引李东阳《拟古乐府引》之“元杨廉夫力去陈俗而纵其辩博,于声与调或不暇恤”云云,即是对杨维桢“铁崖古乐府”的一种首肯(“力去陈俗而纵其辩博”),其中虽然也言及了“声与调或不暇恤”的缺憾,但却是无关宏旨的。故而,李东阳才“间取史册所载忠臣义士、幽人贞妇奇纵异事”,创作了一组大型《拟古乐府》。

继李东阳之后,先后执“后七子”牛耳的王世贞、李攀龙,以及皇甫汸、李同芳、金圣叹、袁宏道等诸多诗人,也皆曾以“拟作”之法,创作了数量不等的古乐府①关于明代拟古乐府(古乐府)的创作实况,具体参见拙著《唐后乐府诗史》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黄山书社,2010年,第269-282、283-298页。。但这些诗人的古乐府,既有别于杨维桢、李孝光的“新古乐府”,也不同于李东阳的“拟古乐府”,即其皆属以乐府旧题而为者。以李攀龙为例,其《沧溟集》所收录两卷古乐府,不仅全属以旧题乐府而为,且不乏《白云谣》《南山歌》这样的“前乐府”题;而值得注意的是,李攀龙的这两卷古乐府,还一反元稹、杨维桢、李东阳等人“新古乐府”之“常规”,即其所述所写,皆为史事、旧事,而与时事、今事基本无涉。袁宏道有《拟古乐府》组诗,凡十首,皆属以旧题而为,其中虽有所感怀,且不乏新意,但作者更注重的却是这组《拟古乐府》的“本事”与“本义”。这种两“注重”的情况,一直由明未而清初,甚至清中期。这样看来,可知自元稹、刘猛、李馀等人所兴起的“新古乐府”,在经历了宋、元、明时期之诸种变化后,又于明中、晚期之际回到了李白、李贺时期以旧题创作古乐府的文学“原点”。

四、拟古乐府得失之种种

在三千年的乐府诗(含“前乐府”、汉唐乐府、唐后乐府三大阶段)史上②关于乐府诗史的“三千年”之说,具体参见拙著《中国乐府诗批评史》附于卷首的《几点说明》一文,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2页。,因了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的艺术实践,拟古乐府(即拟乐府)才得以正式问世于汉、魏之际,由斯时而清中期(清仁宗嘉庆年间),其间约1600年左右,此即拟古乐府发展的大致时段。在这约1600年中,拟古乐府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其中以刘猛、李馀创作“乐府古题”、元稹“选而和之”的元和十二年(817)为分界线[8],前者为前期,以曹操三父子、鲍照、李白、李贺等诗人为代表;后者为后期,以元稹、刘猛、李馀、周紫芝、杨维桢、李孝光、李东阳等诗人为代表。前者的拟古乐府创作,实际上就是“以旧题作乐府”,后者之拟古乐府,虽有旧题,但更多的却是一些新题,有的甚至全为新题,此即这两个时期拟古乐府最为本质的区别。综观拟古乐府约1600年的演变之况,其于创作、发展与传播的历史进程中,成就既卓,问题亦非少,而正是因了这二者的并存,才使得拟古乐府更为世人所关注。

前期拟古乐府所获之成就,要而言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注重所“拟”乐府题的“本事”与“本义”,这是乐府诗除音乐之外的一项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正因此,“题解”乐府者大都在“本事”“本义”上下功夫,如杨雄《琴清英》、蔡邕《琴操》、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左克明《古乐府》等,即无不如此。(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这一时期的古乐府,在题材内容方面,较之问世未久的新乐府而言,更为宽广丰富,举凡病时、伤民、咏史、吊古、感怀、游仙、恋情、军旅、相思、宴饮、习俗等,几乎无所不包,对此,仅曹氏三父子的86题 130首旧题乐府③曹操三父子现存乐府诗数量为:曹操二十一题二十七首,曹丕十九题二十四首,曹植四十六题七十九首,合计八十六题一三〇首,具体参见拙著《先唐诗人考论》第三章第三节,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第93-105页。,即足可为之证。(3)于创作实践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变革,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以律作古”,即是近体诗在初唐反映于乐府诗创作中的一项重要变化,并对宋、元、明、清诸朝之乐府诗创作以深远影响。而李白古乐府中之“旧题新事”“旧题翻新”“拟题求变”等创获④关于李白古乐府之创获,具体参见拙作《李白与“古乐府学”及其批评史意义》,载《李白研究论丛》总第六辑,第36-52页。,则更是成为了拟古乐府之演变在李唐前期的一种直接反映。(4)推出了多种形式的连章体,如曹操《气出倡》3首是一种形式,即“杂言体式”;鲍照《拟行路难》18首是一种形式,即“七言体式”;而韩愈《琴操》10首则是又一种形式,即“诗序体式”,乃皆为其例。

后期拟古乐府所获之成就,其重点则为:(1)制题更具特点。这一特点的存在表明,“拟古乐府”四字之于此期,直接成为了题名或者题名的一部分,如黄庭坚《拟古乐府长相思寄黄几复》、李东阳《拟古乐府》100首、胡缵宗《拟涯翁拟古乐府》、袁宏道《拟古乐府》10首等,这是对“拟古乐府”这一名目在艺术实践中的公开标举,于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拟古乐府之重视所起的作用,应是不可低估的。(2)创制出了一种全新的古乐府题名,此即上所言之“新古乐府”。元稹在元和年间所“和”刘猛、李馀之“乐府古题”19首,以及刘猛、李馀的“乐府古题”之作、方回《木绵怨》①方回的《木绵怨》为作者创制之古乐府题,其“并序”已明言之,可参看。、杨维桢《铁崖古乐府》、李孝光《古乐府骚》、李东阳《拟古乐府》等,即全属于“新古乐府”的范畴,其之问世,无疑是扩大了古乐府之拟题界域的。(3)无论是旧题乐府抑或“新古乐府”,其病时、伤民的成份更重,作者的时代责任感也更强。如梅尧臣《猛虎行》、周紫芝《公无渡河》、李弥逊《行路难》、袁桷《东门行》,以及杨维桢《苦雨谣》《地震谣》《大风谣》《盐车重》《盐商行》《食糠谣》等,即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4)以咏史为重点的创作实况。以咏史为题材的古乐府历代皆有,但此期之咏史古乐府,却成为了咏史乐府诗史上的一座高标,且直接影响着有清一代咏史乐府创作高潮的到来,而宋泽元所编之《四家咏史乐府》,即是对此最好之例证。此书共选编了杨维桢、李东阳、尤侗、洪亮吉四人的咏史乐府778首,其中,杨维桢365首、李东阳100首、尤侗100首、洪亮吉213首。因此之故,杨维桢等4人即成为了乐府诗史上的“咏史乐府四大家”。

以上所论,虽有前后期之分,但其中并无重合之处,这一实况表明,拟古乐府在其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所获成就是相当之多的,这对于助推1600年间乐府诗的繁荣与发展,显然是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与作用的。虽然如此,但拟乐府在其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的还较为严重,为便于认识,下面兹例举两端,以窥其一斑,具体为:

第一,关于部分“新古乐府题”的问题。拟古乐府中的“新古乐府”之题,如元稹《梦上天》、方回《木棉怨》①、杨维桢《鸿门会》、李孝光《双松图》、李东阳《筑城怨》等,因大都为作者所创制,“无复依傍”,本为新题,似不得称为“乐府古题”。而以之创作的乐府诗,也自然是不得称之为拟乐古府的。所谓“拟古乐府”,本是指以乐府旧题“仿”“拟”之古乐府,若为新题,则就应归类于新乐府。正因此,李东阳的《拟古乐府》100首,即多为时人与后人所批评,如冯班《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即其为例。该文有云:

李西涯作诗三卷(指《怀麓堂集》之《拟古乐府》二卷与《诗稿后》之《古乐府》一卷——引者注),次第咏古,自谓乐府。此文既不谐于金石,则非乐也;又不取古题,则不应附于乐府也;又不咏时事,如汉人歌谣及杜陵新题乐府,直是有韵史论,自可题曰史赞,或曰咏史诗,则可矣,不应曰乐府也。……西涯之词,引绳切墨,议论太重,文无比兴,非诗之体也。[9]

其中的“又不取古题,则不应附于乐府也;又不咏时事……不应曰乐府也”云云,即已将问题说得相当清楚:既然“不应曰乐府也”,自然就更不得称其为拟古乐府了。此为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有不少新题纯为“杂言题”,如杨维桢《蔡君健五世家庆图诗》、李孝光《黄民尚所藏王若水〈陶令归来图〉》等,因与古乐府的命题规律毫不相干,而成为了一种地道的古体诗题。

第二,关于古乐府的“拟作”问题。古乐府虽然与音乐密切相关,但其曲辞却是颇讲究作法的,因之,后人拟作古乐府者,理应按其作法以为,而不得进行大的“变化”,否则即不得称为“拟”或者“拟作”了。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在论及拟古乐府的作法时,曾如是写道:

今欲拟乐府,当先辨其世代,核其体裁,《郊祀》不可为《铙歌》,《铙歌》不可为《相和》,《相和》不可为《清商》;拟汉不可涉魏,拟魏不可涉六朝,拟六朝不可涉唐,使形神酷肖,格调相当。即于本题乖迕,然语不失为汉、魏、六朝,诗不失为乐府,自足传远。[10]

在这段文字中,胡应麟分别就拟古乐府所涉之“世代”“体裁”“本题”等进行了讨论,认为“拟汉不可涉魏,拟魏不可涉六朝,拟六朝不可涉唐”,而实际的情况是,不少拟古乐府的作者,大都以“自说自话”的方式在进行着古乐府的拟作,因而自然就会遭到时人与后人的非议,如李攀龙即为其一。李攀龙《沧溟集》收古乐府凡两卷,且皆为汉、魏乐府古题,但因未能依古乐府之作法而为,故钱谦益于《列朝诗集·李按察攀龙》之李攀龙小传中,乃大加指责,认为:

其拟古乐府也,谓当如胡宽之营新丰,鸡犬皆识其家。宽所营者,新丰也,其阡陌衢路未改,故宽得而貌之也。令改而营商之毫,周之镐,我知宽之必束手也。……易五字而为《翁离》,易数句而为《东门行》《战城南》,盗《思悲翁》之句而云“鸟子五,鸟母六”,《陌上桑》窃《孔雀东南飞》之诗句而云“西邻焦仲卿,兰芝对道隅”,影响剽贼,文义违反,拟议乎?变化乎?[11]

在明、清两朝的诗话著作中,类似于胡应麟《诗薮》、钱谦益《列朝诗集》作者小传对拟古乐府之批评者,还有很多,恕不一一赘述。此则表明,无论是就拟古乐府的成就、特点而言,抑或其创作经验而论,对于拟古乐府的得与失,都是需要认真总结与归纳的。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其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更为全面、翔实、系统地认识乐府诗与拟乐府的关系,以及各自之成就与特点。

猜你喜欢

杨维桢乐府诗乐府
乐府诗中发展出早期叙事诗
《乐府新声》2021年(第39卷)总目录
乐府诗
倪瓒 杨维桢 “洁”与“脏”的故事
品读乐府
周志高
徐利明
逼我做官,我就跳海
《乐府三首》
《传奇汇考》《乐府考略》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