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龄草鱼种高效养殖技术
2018-02-19盛祝松
盛祝松
(安徽省凤台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凤台 232101)
安徽省凤台县有皖北地区最大的苗种培育基地,现有常规水产苗种培育面积3000余亩,年培育鱼苗10亿尾以上,为淮河以北地区的渔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作为我国国鱼的“四大家鱼”中主要养殖品种的草鱼,在二龄鱼种培育过程中的出血病却成了制约草鱼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凤台县境内草鱼二龄鱼种培育成活率仅为40%~50%。为改变这种现状,2015~2017年凤台县城北湖渔场对草鱼二龄鱼种培育中出血病防治工作进行了不断探索,将草鱼三联疫苗引入到凤台县草鱼二龄鱼种培育中,取得了平均培育成活率95%,最高培育成活率达98%,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培育条件
1.1 池塘条件
池塘位于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凤台县城北湖东岸、合阜铁路南侧100m,面积10672m2,池底呈东南高、西北低斜坡状,高差约0.5m;独立进排水,进水口在塘西南角,出水口在塘东北角,水源取自城北湖,水质清新,无污染,pH7.2~8.2,DO7.5~8.5。
1.2 池塘清整
1月25日将池塘水抽干、晾晒、清除塘底过多淤泥和塘边杂草,保留淤泥深在5~10cm;3月2日用生石灰100kg/667m2化水全池泼洒,消毒。
进、排水口外侧设防逃栅,防治杂物等堵塞进排水口,栅内用6#~8#网布覆上,防止小型鱼类进入管道内繁殖;内侧用20#和60#双层过滤网袋,防止鱼卵进入池塘。3月14日向池塘注水1.2~1.7m。
1.3 机械配套
在池塘北侧离岸3m左右并列搭建相隔5m左右的跳板2个,将投饵机置于跳板前端、固定。
在池塘正中固定3KW叶轮式增氧机2台。
在电源箱侧、较为安全的位置安装3或2.2KW罗茨鼓风机1台,用Φ50mmPE管做主管道,用Φ20mm微孔增氧管做增气盘,每盘直径1m,圆形,呈锅底状倒扣在池底,2盘/亩。
1.4 青饲料配套
1月底至2月下旬将塘埂施肥、深翻、耙匀、整平、浇透水,将苏丹草种籽均匀撒播在埂面上。
2 培育方法
2.1 苗种投放
2.1.1 苗种来源。苗种来自颍上县八里河四大家鱼苗种繁育场,无病、无伤,规格整齐,一冬龄草鱼种。
2.1.2 放养密度。10672m2塘共投放一冬龄草鱼种24000尾750kg、鲢鱼6000尾300kg、鳙鱼3000尾150kg、团头鲂3000尾107kg、鲫鱼 2800尾155kg。
2.1.3 放养时间。3月16日将鲢、鳙、团头鲂、鲫鱼拉网集中,按规格称重、计数后分别投放于各塘中;3月17日草鱼种拉网集中,并按规格大小称重、过数后分别囤养于各养殖池内的网箱中。
2.1.4 疫苗注射。3月18日上午10:00疫苗运到后,开始进行疫苗背鳍注射,注射剂量为1.25ml/尾。
2.2 生产管理
2.2.1 饲料投喂。饲料购自合肥通威厂生产,蛋白质含量为28%的全价颗粒饲料,投喂量按存塘草鱼体重的2%~5%,2 次/d,上午 7:30~8:30,下午 5:00~6:00。
鱼种下塘初期投喂蛋白质含量在28%~30%的全价颗粒饲料,投喂量为存塘草鱼体重的2%左右,搭配适量青饲料。随着温度升高,每7~10d调整1次投喂量。
8月中旬以后,改投蛋白质含量24%~26%的全价颗粒饲料,投喂量控制在5%,搭配适量青饲料。
2.2.2 水质调节。鱼种下塘后7d左右,用EM菌原液2kg亩调水1次;清明(4月5日)以后,每10d向池塘内加注新水10cm左右。4~5月份,每天上午10:00将微孔增氧机打开至下午2:00,平均每天开机4h;遇天气变化,在早晨1~8点增开增氧机。
2.2.3 病害防治。清明节(4月5日)和谷雨节(4月20日)前后,用晶体敌百虫0.2~0.4ppm全池泼洒各1次。
3 结果与讨论
3.1 草鱼三联疫苗防治草鱼“三病”,将全县二龄草鱼种培育成活率由原来的不足70%,提高到95%以上,最高达98%的较好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3.2 微孔增氧和微生物制剂(EM原液)在鱼种培育中的应用,使池塘上下层水体溶氧、微生物分布均匀,提高了水生动物的生长速度,草鱼种的培育规格由原来的不足 0.5kg/尾,增长到 0.65~0.75kg/尾。 同时,微孔增氧较叶轮式增氧机亩均减少电费500元左右。
3.3 水质改善、病害减少,降低了生产中药物的施用次数。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仅在清明和谷雨时用了2次杀虫药,在高温季节以生物制剂和生石灰调节水质为主,减少了药害和施药对水生动物的刺激,降低了生产成本,药物用量由原来的1000元/亩下降到540.75元/亩(疫苗+生石灰+生物制剂+杀虫药)。
3.4 病害减少、水体容氧充足,饲料利用率得到提高,饵料系数仅为1.185,投入产出比1:1.25。
参考文献:
[1]王利,谢长勇.鱼类疫苗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3,24(5):26-28.
[2]孙恒昌,陈庭金,黄艳等.鱼用疫苗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12):1651-1656.
[3]李涛,吴后波.鱼用生物工程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6,30(8):78-82.
[4]刘群.鱼用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J]乡村科技,2016(3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