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护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价值评价

2018-02-19宋敏泰州市中医院脑病科江苏泰州225300

系统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偏瘫神经功能脑梗死

宋敏泰州市中医院脑病科,江苏泰州 2253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偏瘫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偏瘫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及运动等功能障碍,若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发生,因此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1]。所以加强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关键[2]。为此该次将2016年3月—2018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了分组护理干预,将其中44例患者给予了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并将其与临床常规护理措施进行了效果对比,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观察随机选取了该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评价对象,将其中44例患者定为观察组,另外44例患者定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3.5±3.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 36~72 岁,平均年龄(54.0±3.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通过综合检查核实后符合临床“急性脑梗死偏瘫”诊断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患者及家属通过对该次观察护理全过程进行了解后,经协商自愿签署该次观察护理知情书。所有符合标准的患者均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心脑、肝病及肾脏疾病的患者,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智力功能障碍的患者,不能积极配合完成本次观察治疗协议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的日常用药及饮食给予临床常规指导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给予患者卫生清洁及空气流通的病房环境;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措施:①卧床期康复护理。每日定期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及温热水擦洗患侧肢体,从而促进患肢血流循环及缓解肿胀情况;定期帮助患者调整体位,并要将床头抬高15~30°,指导患者进行自主翻身,预防压疮并发症发生。每晚睡前帮助患者将肢体摆放好,避免患肢受压,防止出现关节变形及僵硬现象;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以及神志清楚时,可指导及帮助患者在床上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帮助患者进行上下肢各关节内外伸展及屈曲锻炼,每次锻炼10次,3次/d;并指导患者进行张手握拳训练,让患者将手上举至头顶,使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然后把双上肢置于腹部,并指导患者深呼吸,缓解患肢无力现象,随后再将上肢慢慢抬高,进行反复操作;下肢训练主要是指导患者将健足放入患足下向健侧移动或抬高,每次锻炼10~20次,3次/d。若肢体存在运动功能,可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日常活动[3-4]。②离床康复训练。半个月后根据患者卧床期肢体恢复情况,指导患者下床适当活动,首先指导患者进行座位肢体伸展锻炼,逐渐进行站立与坐位交替训练,提高患者的身体平衡,然后进行原地踏步-迈步-步行训练,行走时要缓慢进行,并依据患者身体耐受程度适当调整运动量,同时根据患者恢复程度给予捏橡皮泥、抓玻璃球及翻纸牌等辅助训练,并进行握柱拐杖、推动轮椅及上下楼梯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训练强度要根据患者耐受度逐渐增加[5-6]。

1.4 观察标准

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康复调查表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心理状态、认知度、睡眠质量、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调查评分对比,每项满分为5分,得分越高表明各项功能改善越好。

1.5 护理治疗效果判定

显效:护理后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临床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神经功能、临床自觉症状和肌力均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神经功能、临床自觉症状和肌力与护理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将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后的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最终数据结果作为护理治疗总有效率判定标准。

1.6 统计方法

对于该次研究分析中的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两组计数资料应用[n(%)]和(±s)描述,实施 t检验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康复效果显著提高,其数据结果达到了97.7%,而对照组患者护理康复总有效率仅为86.4%,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康复效果对比情况

2.2 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对比

调查记录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较小,其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各项功能评分对比情况[(±s),分]

表2 两组各项功能评分对比情况[(±s),分]

组别组别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2.7±0.5 2.6±0.4 1.035 9>0.05 2.8±0.6 2.7±0.5 0.849 3>0.05 2.9±0.7 2.8±0.6 0.719 4>0.05 4.8±1.6 3.2±1.1 5.466 0<0.05 4.9±1.7 3.3±1.2 5.100 3<0.05 4.7±1.5 3.4±1.3 4.344 3<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而该病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致残率高、并发症多及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急剧下降,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及护理治疗依从性,因此给治疗康复效果造成严重影响,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发生[7]。所以针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护理配合,帮助患者及时改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身体康复速度,最终才能使患者治疗康复达到最佳理想效果[8]。据相关研究表明,针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帮助患者及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护理康复效果。早期康复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科学合理的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措施,通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卧床期及离床期康复护理,促进患肢血流循环及缓解肿胀情况,从而预防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速度,使患者能够尽早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最终使患者的护理康复达到最佳理想效果[9]。在张凤莉[10]相关学者研究组也表明,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后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0.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该次观察结果比较相似。该次观察结果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的观察组患者护理康复总有效率达到了97.7%,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护理康复总有效率的86.4%,其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护理后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组间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护理康复效果,促进患者身体恢复速度,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该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偏瘫神经功能脑梗死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