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快通道麻醉中的效果探讨
2018-02-19濮健峰高静丹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常熟215500
濮健峰,高静丹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常熟 215500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胆囊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为胆囊疾病手术带来福音,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采用腹腔镜技术具有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创口恢复快等诸多优点[1]。腹腔镜手术常用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但是患者术后创口疼痛仍是麻醉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2]。临床上用于常通过腹腔喷洒药物以及术中创口局部注射麻醉药物来缓解患者术后创口疼痛[3]。在该文中,通过设置对照的方法比较传统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在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从2016年1月—2018年8月入院的需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的胆囊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从入院的需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的胆囊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8~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5±7.61)岁,ASA 分级为Ⅰ~Ⅱ级,排除长期服用止痛药物以及罗哌卡因过敏症患者,排除患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41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4.07±7.82)岁;研究组41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42.87±8.0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的患者与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行全身麻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首先开放静脉通道,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指标的变化。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国药准字H42022076)3~4 μg/kg,丙泊酚(国药准字 J20080023)2 mg/kg,顺式阿曲库铵(国药准字 X20000153)0.15 mg/kg,行喉罩插入控制呼吸。 麻醉维持:丙泊酚 4~12 mg/(kg·h),七氟醚(国药准字H20040771)1%~2%持续吸入,瑞芬太尼(国药准字 H20030197)3~6 μg/(kg·h)持续静脉输注,维持双频谱指数(BIS)在 45~60。
手术结束前10 min时停用药物,常规缝合。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但在手术区切口形成后,需在每个切口处注射0.5%的罗哌卡因4 mL。
1.2.2 手术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三孔法实施,麻醉完成后于患者脐下做一长度约为1.5 cm切口,在剑突下、右肋缘下各做一长度约为0.5 cm切口,分别置入腹腔镜、套管针、胆囊抓钳,取出胆囊前用腹腔镜检查腹腔内有无胆管损伤、胆漏等情况发生,然后将脐部3个戳孔间的组织切断,取物袋连同胆囊一起取出,最后将脐孔腹膜及皮下组织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采取不同麻醉方法后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烦躁时间、患者术后创口疼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疼痛评价采取VAS评分,总分为1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术后疼痛越明显。
1.4 统计方法
实验结果的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与无不适时间比较
研究组平均术后苏醒时间为 (4.27±0.87)min,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组术后烦躁发生率12.20%(5/41)显著低于对照组36.59%(15/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平均术后苏醒时间比较[(±s),min]
表1 患者平均术后苏醒时间比较[(±s),min]
组别术后苏醒时间对照组(n=41)研究组(n=41)t值P值6.35±1.36 4.27±0.87 6.39<0.05
2.2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3、6、12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术后3 h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对照组(n=41)研究组(n=41)t值P值3.25±0.66 2.31±0.24 4.84<0.05 2.86±0.28 1.71±0.21 8.21<0.05 2.03±0.26 1.37±0.35 6.24<0.05 1.52±0.31 1.05±0.27 0.174>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后发现,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5%;研究组患者中共4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胆囊疾病的手术方法,此法处理后患者术后创口小、患者康复较快等优点,但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易出现腹腔壁受损、电凝止血以及二氧化碳灌注等操作导致患者治疗后易出现疼痛症状[4]。因此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在麻醉的同时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症状对于手术成功具有积极意义。罗哌卡因是一种酰胺类麻醉药物,临床上常用以进行局部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该药物在作用时药效持久且对于机体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5-6]。
在该研究中,通过设置对照的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的全身麻醉,而研究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基础上给予切口注射罗哌卡因。比较采取两种方法后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结果发现,对照组患者平均术后苏醒时间为(6.35±1.36)min 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这些结果表明,在麻醉过程中进行切口注射罗哌卡因能够起到明显的辅助麻醉效果,可以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对于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9%,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3、6、12 h以及24 h患者的VAS疼痛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3 h平均VAS评分为(2.31±0.24)分,6 h 平均 VAS 评分为(1.71±0.21)分,12 h 平均 VAS 评分为(1.37±0.35)分,24 h平均 VAS 评分为(1.05±0.27)分,研究组术后 3、6、12 h疼痛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24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孙金春[8]的研究中研究组3 h平均 VAS评分为(2.36±0.34)分,6 h平均 VAS评分为(1.72±0.21)分,12 h平均 VAS评分为(1.33±0.25)分,24 h 平均 VAS 评分为(1.06±0.23)分,研究组术后3、6、12 h疼痛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24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的结果相一致。这些结果说明,采取术中切口注射与缝合前腹腔喷洒罗哌卡因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切口疼痛,缓解术后痛苦。分析原因认为,罗哌卡因药物的药效维持时间较长,因此在创口缝合前在切口处注射该药物能够起到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快通道麻醉中给予罗哌卡因能够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同时具有术后切口镇痛的良好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