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凡忘工》到《金蛇狂舞》
2018-02-19裴玫
裴 玫
(上海音乐学院,上海 200000)
“《老八板》是一首渊源流长的民间乐曲,二百年来流行于全国各地,演出形式从弦索、丝竹、筝曲、琵琶曲扩展到民歌、歌舞和戏曲,并因旋律、节拍、节奏、速度、调式、织体和曲式结构的变化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变体。”《凡忘工》是《老八板》的变体之一,因它将《老八板》的尾部两句作为乐曲的开头,故俗称《倒八板》;且“由于用了移花接木的’隔凡’手法改变了八板的调式结构而被称为《阳八曲》《凡忘工》和《绝工板》;又因气氛热烈、有龙飞凤舞之势而被称为《金蛇狂舞》。”
乐谱中的“凡”是工尺谱中的凡字,是音阶中的fa音,“工”字是工尺谱中的工字,是音阶中的mi音。“以凡代工”是民间移宫变调的手法之一,也可称为“借字”。与《老八板》相较,由于“隔凡”手法的运用,乐曲从D宫调式向下五度成为G宫调式,随之小三度的音程到大二度音程为主的转变。音程和调式的改变使乐曲情绪转为欢快热烈的基调。整首乐曲分为引子、展开部、尾声三部分,情绪在音乐素材接递中发展。
一、《凡忘工》
乐曲慢起,文静平和,开头乐汇承接《老八板》的结尾曲调。引子结束处和全曲结束乐汇以不同节拍、节奏的合头形式遥相呼应。以骨干音旋律来看,全曲是在a b c三种乐汇素材基础上加花变奏,贯穿全曲。乐汇在承接与变化中有固定的过渡句式,即乐汇c:以八分音符为主的五度音程跳进。整首乐曲慢起渐快,旋律的模进推向高潮,以“螺丝结顶”(丝竹界称这种变奏手法为“蛇蜕皮”)逐渐清晰呈现骨干旋律音调。全曲经显示主题、发展主题、结束主题,乐思在统一中对比,对比中发展。(乐谱分析基于成海华整理《凡忘工》)。引子(1-10小节);展开部(11-149小节)尾声(150-166小节)。
乐汇A(10-46)
乐汇B(47-98)
乐汇C(99-149)
作为变体最多的a素材,皆以徵音sol为落音,其主要骨干音及旋律(10-25)可以总结为:
素材B骨干音及旋律(26--39):
素材c骨干音及旋律:
《倒八板》并没有完全排除“工”音,只是它已退居经过音的地位,它在调式中的作用,以为“凡”音所替代而已。这也是乐曲标题“有凡无工”的示意(见下谱例)。
《老八板》三、四句:
《凡忘工》三、四句:
《凡忘工》在合头的结尾还可继续承接素材b,继续发展循环下去。这种特点在“八大曲”中就像是《四合如意》的曲牌连缀一般,环环相扣,周而复始。不管是《老六板》衍生出的“五代同堂”、还是“三六”系统、“四合”曲牌系统,抑或是以“工工四尺上”的上下句旋律为“宗”,展衍于各个体裁中的多样旋律音调,皆为中国传统器乐创作规律中的有限中求无限。器乐如此,民歌、戏曲亦是。
二、《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是1934年由聂耳改编江南丝竹曲《凡忘工》而成的一首器乐合奏曲,乐曲保持了《凡忘工》的曲式结构、乐句骨干音以及乐器搭桥间固定的过渡乐汇。不同的是,《金蛇狂舞》节奏简单明了,铿锵有力,一开始即强弱对比明显的、规整的八分音符组合为主要节奏型且贯穿全曲,紧凑简练,热烈欢快,奠定了整曲明朗向上的感情基调。乐器在不同乐段的对话、交替中层层推动着情绪的发展递进。
《金蛇狂舞》是带再现的引子加三段体ABA’结构。引子和《凡忘工》引子乐汇相同。
A部分是《凡忘工》的素材a,《凡忘工》中附点、八分音符和大切分等节拍类型丰富,音程的加花更多,旋律抒情性更强。《金蛇狂舞》以简单清晰的骨干音,在15小节内围绕re音将素材A呈现出来。
B部分是《凡忘工》的素材b,在五度音程不断跳进中,上下句以对答的方式在2/4节拍中强弱交替,螺丝结顶的方式使音乐素材不断凝练,精简上扬,速度不断加快,成为推向高潮的主要部分。在打击乐器节奏感加强的渲染中,音量对比逐渐强烈,铿锵有力。强弱对比、领奏与合奏对比,将节日喜庆之感表现出来。
结尾再现A素材,用打击乐器烘托节奏,打击乐器和乐队不时的交替,情绪更加热烈。有文章曾提到,经改编而来的《金蛇狂舞》,其简洁干练的曲式结构、明快有力的收尾,是否与当时三四十年代中国抗日革命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预示光明时代到来的期盼和情怀。
脱胎于《凡忘工》的《金蛇狂舞》,在节奏上有着明显的倾向,以八分音符为主的节拍始终保持强调着饱满的节奏行进感。曲式安排上以清晰的带再现三段体,从引子开始,皆以骨干音为主要脉络,省去江南丝竹乐曲中音程的反复迂回加花。AB素材承接中,没有像《凡忘工》一样做先展衍a素材再嵌入新素材的修辞逻辑,而是直接承接B素材。《凡忘工》中,最多变体和最多出现的是乐汇a,通过节奏变化和旋律加花的不同进行多次展衍。在乐汇和结构曲式上有着精简紧凑的选择。
“聂耳在曲调上基本上没有改变传统乐曲《倒八板》的原型(《倒八板》是《老六板》的一种变体),他的天才表现在配器的感觉上和对乐曲的处理上,他用三弦、双清主奏第一段音乐,又加强了锣鼓等打击乐器的作用,使得一首传统乐曲获得了全新的生命。旧篇恍成新章,简直如变蛹成蝶般神奇。聂耳给它起名叫《金蛇狂舞》。《金蛇狂舞》使得《倒八板》延伸出奇异的流彩,表现出了时代的特色和气氛,成为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百代唱片中原型简谱上所写‘快板、诙谐’,应是指乐曲的核心特色。在强敌入侵的年代应强调乐观、诙谐,无疑是民族精神的高扬。”
《凡忘工》通过改变“八板”的乐句顺序,通过强调fa音在调式有了新的音响听觉。演奏中的嵌挡让路,你高我低,乐汇的加花添眼,细雅、灵动、轻巧的风格体现着江南丝竹乐曲的风格。《金蛇狂舞》对《凡忘工》的改编,增加了打击乐,三段式中打击乐与吹奏乐、拉弦乐、弹拨乐在力度、速度上对比鲜明,风格更加明朗、刚强,从丝竹乐的雅致细腻到管弦乐的明朗开放。《金蛇狂舞》按照原曲乐思发展顺序,省去主题重复变化的出现,通过对乐句的衔接整合、旋律的续承发展和配器的丰富变化,成就了《凡忘工》更加热烈的情绪基调,使得《金蛇狂舞》既有传统曲调的韵味,又有新情绪的注入,这些声音丰富了民间器乐的演奏乐汇,也包含了当时历史条件下代表心声的时代乐音。
“历代的杰出民间音乐家们以其对艺术的深邃洞察力,选择一些既具有鲜明个性又有可塑性的传承乐曲,充分发挥他们的创作才华,将‘母曲’(据以发展的原型)发展成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包括地方色彩和个人风格)的变体。他们的创作不是以量取胜,而是善于将人们喜闻乐见的经典乐曲注入个人的‘新鲜血液’,使其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即充分发挥‘母曲’的可塑性和个人特长,‘把文章做足’,深深开掘‘母曲’的内涵,推陈出新。这是一种在有限中求无限的哲理思想。他们一方面把一些优秀作品视作珍宝,‘爱不释手’;另一方面又加以精雕细刻,赋予新的生命力。”
三、结语
历史经典乐音的保留、螺丝结顶思维的凝结、年代音乐中的振奋力量,《金蛇狂舞》这首典范之作作为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背景音乐面向世界。或许除了音乐本体的传承外,承载在其中的岁月记忆、精神支撑和理想信念,使很多像《金蛇狂舞》一样的作品有着难以复制的时代生命力。对传统语汇的选择,也是对传统音乐的梳理和再认知。在根植于优秀传统作品的语汇下,当代作品对音响的诉求在传统和现代的双向对接中互汲养分。从“非江南山水孕育不了江南丝竹,非江南丝竹无以衬托江南山水”的地域性乐曲,到层层衍变成为广被演奏的民族管弦乐作品,民间曲调因环境和场域变化带来的音响审美变化,使得被逐渐提炼,不断改编,时代和理念为其镀上了更多的可能性。器乐音乐在不同时期有了适应时代的呈现方式和特色变化,那么优秀传统乐曲的发掘、改编和呈现,也都具有丰富江南丝竹演奏曲库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