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题立意是大事儿

2018-02-18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38期
关键词:纸屑国人店员

刚刚结束了一次摸底考试,沙龙教室里人声鼎沸,有讨论数理化答案的,有抱怨英语听力没听懂的,还有对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作文头痛不已的。

此次的期末作文题目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在教了許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其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芙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

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薛玉佳首先发言:“争第一不是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吗?我们这次作文可以肯定国人的竞争意识吗?”他的同桌马上反驳:“你没有注意材料里钢琴大师‘太强调竞争中的‘太这个关键性字眼吗?处处、时时争第一也太累了吧,没有必要!”

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了讨论,因为大家都知道审题立意乃考场作文之大事,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审题稍有偏差,就会造成作文“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纵使有再好的文采、再巧妙的结构,都于事无补。

立足整体,认真审题

沙龙正式开始了,徐老师挥了挥手,示意大家静下来,然后接着大家刚才的讨论说:“审题立意很重要,但并非难于上青天,也有招数可以解决,我们此次沙龙领悟的要点就是‘立足整体,认真审题。我们先来看霍翠盈同学的这篇文章,大家找找看这篇文章的亮点在哪里。”

该争才争,争应有度

霍翠盈

格拉芙曼的那句“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引发了我的思考。

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这是不少中国人心中的疑问。

有些时候,竞争的确是必要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不竞争,就落后”“不竞争,就死亡”。而且,有的时候,通过竞争可以使自己能力得到增长,使自己更高,使社会更强。

但是某些时候竞争又是不必要的。不涉及生存,不涉及发展,不涉及进步,争权势,争虚名,争利益……这些就是不必要的,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是不正当、不正义的。国人忽略了“争什么”的前提条件,在什么事情上都趋之若鹜地去竞争,难免会被外国朋友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了”。一个“太”字,就告诉我们,中国人在竞争这个问题上,不辨有无,不分好坏,不分时地,不管对象,不顾一切。这是要不得的。

国人不仅喜欢竞争,而且喜欢争第一。争第一难道有什么不好吗?这是不少中国人心中又一个疑问。

的确,有的时候争第一没什么不好,不仅没什么不好,而且是大大有利。争到第一,可以比第二、第三享受到更多的资源,得到更大的荣誉。这就是国人喜欢争第一的深层次的心理原因。

然而,就如刚才对竞争的分析一样,如果这竞争是不正当的、不正义的,是为了争权势,争虚名,争利益,或为“争第一”不择手段,危害会很大。退一步来说,即使这竞争是正当、正义的,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时、处处、事事都争第一,也是不现实的。

细细想来,国人的竞争、争第一的心态,也有客观原因。中国人口众多,如果没有争第一的心态,很容易落后甚至是被淘汰。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明白竞争分为正当、正义和不正当、不正义;并非争第一不好,而是不正当的、盲目的争第一不好。

愿国人放平心态,该争才争;即使要争,也要适时、适度竞争!愿几年以后格拉芙曼来到中国,他会说:“中国人已经摆脱了那种潜意识里的恐慌盲目,学会了淡定从容,该争则争,争亦有度了!”

心悦诚服,各抒己见

同学们发表看法前,徐老师首先强调:“大家应该很清楚,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征,有两点:第一,它会提供材料;第二,它的作文要求具有特殊性,要求中的‘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要求直面题目中的问题或现象,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对材料展开直接的分析与讨论;而‘思考与权衡,尤其是‘权衡,意味着必须对材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立场进行原因比较、利弊分析。”

小明若有所悟:“这样说来,我们审题时要立足整体,既要分析材料,还要注意材料后的写作要求,二者缺一不可。那么此次作文如果孤立地提出‘争第一或‘不争第一,而对二者没有比较分析,就不符合题意了。显然,霍翠盈同学的文章非常好地注意到了这一点。”

可岚立刻进行补充:“的确,霍翠盈的这篇文章权衡比较了要争第一和不必刻意竞争两种观点的利与弊,而且对材料本身也作了整体、全面的审视,综合两种观点,得出了‘该争则争,争亦有度的观点,这是非常切合题意,而且是非常高明的。”

平常非常惧怕写作文的天昊也反思自己:“我看到这个材料时,根本没有琢磨材料和写作要求中的关键字眼,随随便便就确定了自己文章的立意——物竞天择,点赞竞争。看来这样是不对的。”

循循善诱,集思广益

“通过前面的分析,大家可以总结一下议论文审题立意的秘笈吗?”徐老师启发大家。

胡英杰第一个发言:“徐老师,可以用‘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很多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立意角度的突破口。而且在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廖天宇也很积极:“其实,议论文立意若要深刻,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因为生活中很多事物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比如此次作文,就可以提出为什么不可以‘太强调竞争,由这个问题顺藤摸瓜写下去,肯定会有很多闪光点。”

大家的分析很透彻,徐老师又给大家作了补充和完善:“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多人或多件事,但这些人和事有非常明确的主次关系。审题时我们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具体审题时可以从主要的人物或事件的角度考虑。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好像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也没有明显的主与次。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或反面立意。”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沙龙接近尾声,大家到底掌握了议论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了吗?徐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屑。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读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大家纷纷说这则材料可以用“提炼事件中心法”审题。

这则材料一共有四个对象:瓷器、破布纸屑、店员、买者。其实只要我们理清了这些对象各自的象征义,那么,这则材料的寓意就呼之欲出了。

瓷器象征着现实或理想中高贵、美好的人或事物;破布纸屑象征着那些看似卑微无用、累赘,或不合时宜,不合时代潮流,但实际上却不可或缺,甚至有时还可以为他人或社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的人或事物;店员象征着社会上那些善于发现并利用好“破布纸屑”的一类人;买者则正好相反,象征着那种目光短浅、以貌取人的一类人。

至此,这则材料的寓意便呈现出来了: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忽视、更不能轻易抛弃诸如破布纸屑一类的人或事物,人和物要做到各尽其用。由此一来,写作的思路也打开了。

思路一:材料中的店员懂得用破布将瓷器缠起来,并在装瓷器的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以保护瓷器完好,因而可据此立意: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要善于发现,要善于利用。

思路二:买者觉得这些破布废纸不但没有用,而且还是一个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最终瓷器因没有被很好地保护,以致落地而摔碎,因而可据此立意: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勿目光短浅、以貌取人或取物。

思路三:结合店员和买者两人对待破布废纸的态度来分析,一个选择保留,一个选择抛弃,而故事的结尾告诉我们不应轻易抛弃,因而可据此立意:要懂得理性地舍弃与保留。

猜你喜欢

纸屑国人店员
“调皮”的纸屑
小儿腹泻是怎么回事?
会“跳舞”的纸屑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会跳舞的纸屑
多功能
2014国人出境游盘点
当个店员不容易
很快就会冷的,请趁热吃
一闪一闪亮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