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8-02-18蔡瑞煜王海萍
蔡瑞煜 王海萍
【摘 要】目的:分析、阐述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溶栓后的24h-48h,接受MRI、CTA、MRA评估患者脑血管情况。入院后24h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血脂、血糖、半胱氨酸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单因素分析,年龄、臂间血压、高血糖、半胱氨酸值均大于1。两组患者多因素对比,年龄OR值为1.034-1.300,臂间血压OR值为1.403-16.251,高血糖OR值为1.097-12.654,半胱氨酸OR值为1.040-1.186。两组患者预后影响对比,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差于非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结论: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属于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常见性疾病,其存在的危险因素为血压、血糖、血脂、臂间血压差异、半胱氨酸等指标。临床工作人员对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认知不足,疾病诊断与疾病治疗不规范,在未来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3--02
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指的是各类病因导致的脑内小血管病变,会出现一些临床、病理改变的综合病症[1]。受到影响的小血管会导致患者出现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等,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各项危险因素会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质量。本文主要研究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是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开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且入组患者均符合本文研究;(2)患者对于本次研究的内容知情,并且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2)患者存在沟通障碍,无法完成研究调查。
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为41-86岁,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均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的4.5h内,神经功能评估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患者NIHSS评分为4-22分。接受rt-PA静脉溶栓剂量为0.90mg/kg,总量控制在90mg。在患者溶栓后的24h-48h,接受MRI、CTA、MRA评估患者脑血管情况。入院后24h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量双上臂血压,检测患者血脂、血糖、半胱氨酸等指标。
1.2 标本采集 在患者入院后24h,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量双上臂血压,检验患者血糖、血脂、半胱氨酸等指标。
1.3 缺血性脑小血管诊断 参照2015年颁布的 《中国缺血性脑小血管诊治共识》作为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诊断标准。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划分为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非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每组25例。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21.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检验, 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据具备统计学意义,将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内,OR值大于1则为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单因素分析,年龄、臂间血压、高血糖、半胱氨酸值均大于1。血性脑小血管组差于非缺血性脑小血管组各项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多因素对比
两组患者多因素对比,年龄OR值为1.034-1.300,臂间血压OR值为1.403-16.251,高血糖OR值为1.097-12.654,半胱氨酸OR值为1.040-1.186。
2.3 两组患者预后影响对比
在两组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病后90天两组患者mR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差于非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我国老龄化现象正在的不断加剧,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是临床内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一旦患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步态异常、认知障碍[2]。依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缺血性脑小血管病伴发的脑梗死在缺血性卒中中占比25.0%-50.0%[3]。但由于其影像学表现多样、临床症状不典型,导致临床重视程度尚有欠缺。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临床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缺血性脑小血管引发了临床研究者的关注。临床神经影像学技术能够为脑出血、微梗死、脑梗死病症的诊断提供依据[4]。
在本文研究中,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糖、血脂、臂间血压、半胱氨酸血症等,也是形成腔隙灶的主要原因。
急性脑梗死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时间窗内血管再通,选取的病例均在时间窗内采取了积极的溶栓治疗。在相关研究中显示,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增加了脑血管床的阻力,使得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下降,脑组织灌流减少[5]。
在本文研究中两组患者单因素分析,年龄、臂间血压、高血糖、半胱氨酸值均大于1。两组患者多因素对比,年龄OR值为1.034-1.300,臂间血压OR值为1.403-16.251,高血糖OR值为1.097-12.654,半胱氨酸OR值为1.040-1.186。两组患者预后影响对比,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差于非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属于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常见性疾病,其存在的危险因素为血糖、血脂、半胱氨酸、臂间血压、年龄等指标。临床工作人员需进一步提高对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认知,并在其发病机制与模式、诊断标准、评价指标、治疗方法 及治疗终点达成一致。
参考文献
许新书,翟宏江,胡文霞.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8,39(07):852-854.
王倩.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7,20(11):99-101.
王琳. 基于多模式核磁发现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脑白质改变的相关因素[D].河北医科大学,2017,25(12):49-51.
王裕鵬.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胆红素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7,8(12):2242-2245.
张怀祥,段晓宇,倪健强,高晗清,薛群,汲晓沛.急性轻型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10(10):881-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