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痛胃镜诊疗术在消化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2018-02-18张立立丁长婷张佳佳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2期
关键词:无痛胃镜诊疗消化内科

张立立 丁长婷 张佳佳

【摘 要】目的:分析无痛胃镜诊疗技术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消化内科的12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0名,采用普通胃镜的方法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60名,采用无痛胃镜诊疗技术,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优良率、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无痛胃镜诊疗技术的优良率为100%,满意度为91.2%,采用常规胃镜诊疗技术的优良率为56.7%,满意度为4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化内科疾病诊治中,无痛胃镜诊疗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诊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在临床上应该得到推广。

【关键词】无痛胃镜;诊疗;消化内科

【中图分类号】R65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1

胃镜检查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方法,但是胃镜检查是一種侵入性的诊疗方法,很容易造成被检查者出现腹痛、呕吐、恶心等症状,让患者非常痛苦,不利于疾病的治疗。随着目前无创检查技术的进步,无痛胃镜技术开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得到了患者的接受。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无痛胃镜诊疗技术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消化内科的12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0名,男性32名,女性28名,其中最高年龄72岁,最小年龄26岁,采用普通胃镜的方法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60名,男性30名,女性30名,其中最高年龄是69岁,最低年龄24岁,采用无痛胃镜诊疗技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患者在检查之前都需要禁止饮食,进行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准备好氧气、急救药物、多功能检测仪等准备物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胃镜方法,麻醉医师先对患者的喉部进行局麻,引导患者左侧卧位,然后进行胃镜检查,通过口腔将胃镜推进胃部,检查结束之后,要对患者的各项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和记录。

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痛胃镜检查技术,先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开放患者右前臂静脉通道,利用导管进行吸氧,调节氧气流量到3ml/min。然后进行静脉推注,通常情况下是注射0.05mg的芬太尼,然后推注丙泊酚。药物使用之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当发现患者的睫毛反射消失随之进入睡眠状态之后,才是进行无痛胃镜手术,检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液、血氧饱和度、脉搏等指标。

1.3 指标观察 指标一:胃镜检查的时间,从胃镜插入到胃镜取出。指标二:胃镜检查的不良反应,专业医护人员对术后患者进行询问,确认是否存在呕吐、恶心、恐惧等问题。指标三:胃镜检查的中止情况,对检查过程中不能够完成检查或者不愿意继续检查的患者人数进行详细的记录。指标四:胃镜检查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2 结果

2.1 检查时间

通过对60名对照组患者的检查时间看,平均时间为6.45分钟,而观察组的时间为4.36分钟,观察组的时间明显段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在对60名对照组患者的检查过程中,有51名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高达85%,而对观察组而言,仅有16名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26.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中止情况

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对照组有12名患者出现了中止检查的医院,占比为20%,而观察组没有患者提出中止检查的要求,中止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

实验组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指标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生命体征指标平稳,机体状况良好;对照组各项指标中仅有血氧饱和度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 3项指标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胃镜检查被视为金标准。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胃镜诊疗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提升,消化系统疾病的治愈率越来越高。在传统胃镜治疗技术下,患者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心律失常等不良的反应,检查中止率较高。尤其是一些年龄大的患者,他们对普通胃镜检查的承受度很低,容易对其产生强大的刺激,严重会造成生命的威胁,不利于疾病的治愈,病痛增加,检查风险提高,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临床诊断工作。随着目前无创检查技术的进步,无痛胃镜技术开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得到了患者的接受。无痛胃镜技术的引入,减少了胃镜检查的时间,有效降低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的中止率大大降低,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在麻醉状态下胃肠道蠕动受到抑制,内镜检查医生能更加细致全面地对受检部位进行查看,以便提高确诊率。因此,无痛胃镜技术应该在临床上得以推广。

参考文献

张维海.无痛肠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6(25)

印义华.无痛胃镜诊疗术在消化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疗装备. 2016(06)

潘慧.无痛肠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23)

林庆伟,陈汉武.无痛胃镜诊疗术在消化内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 2014(06)

罗桂金,雷平光.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8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3(11)

王丽.无痛胃镜在高危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J].中国综合临床. 2013 (05)

猜你喜欢

无痛胃镜诊疗消化内科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内镜诊疗中引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效果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无痛胃镜联合结肠镜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
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