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8-02-18张绍丽
张绍丽
【摘 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方法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护理中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中的60例该病患,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護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负面情绪、满意度、疼痛程度加以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经过心理干预的肝癌患者负面情绪较低,满意度高、疼痛程度也有所缓解,结论:心理干预的介入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有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心理干预;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随机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某医院中实施肝癌介入治疗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的男、女人数分别为17例、13例,最小的38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为55.6±7.5岁,病程在1年到4年之间;对照组中的男、女人数分别为20例、10例,最小的37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为57.6±8.5岁,病程在1年到4年之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经过患者同意与相关委员会审批。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中采取常规护理方法,通过病情监测、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方式。而观察组的护理工作在常规护理方式以上,还采取了以下几种心理干预护理措施:
1.2.1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拉近医患距离,增强患者对术手术的认知,消除其负面心理情绪,请积极的给予情绪宣泄,让患者认识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对于手术与自身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1.2.2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环境后,对患者讲述医护人员、医疗器械等,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心,尽快适应环节,消除陌生、焦虑的情绪,通过音乐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提升患者的积极心理情绪,并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手术过程,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并做好患者心理安抚工作。
1.2.3 术后对患者采取实时动态监护,病房巡视,记录患者身体各项指标状况,对其进行心理安抚,关爱患者,并耐心向患者介绍术后康复治疗方案,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d负而情绪(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状况。评分越低表示患者负而情绪程度越轻。②出院前1d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③采用VAS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后1d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分为无疼痛,1一3分为轻度疼痛,4一6分为中度疼痛,7一10分为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以(x±)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厂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负面情绪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负面情绪比较结果为: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焦虑评分为52.66±5.57分,恐惧评分为53.14±5.06分,抑郁评分为43.22±4.86分,悲观评为为62.14±6.25分;而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虑评分为32.66±3.84分,恐惧评分为34.62±4.75分,抑郁评分为30.88±4.17分,悲观评为为39.45±5.36分.由此可见,经过心理干预的观察组环节负面心理情绪分数较低,两组评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患者满意度
在对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如表1所示,我们了解到:对照组30例患者,表示非常满意的14例,占46.67%,表示比较满意的8人,占26.66%,表示不满意的8人,占26.66%,总体满意度为73.33%;而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表示非常满意的21例,占73.33%,表示比较满意的7人,占23.33%,表示不满意的2人,占6.67%%,总体满意度为93.33%。由此可见,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术后疼痛程度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为: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表示轻度疼痛的9例,占30%,表示重度疼痛的11例,占36.7%,重度疼痛的10例,占33.3%;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表示轻度疼痛的23例,占76.7%,表示重度疼痛的4例,占13.3%,重度疼痛的3例,占10%。观察组与对照组中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的x2值的分别为12.125、4.356、4.812,观察组与对照组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对比中的P值分别为<0.001、0.037、0.028,由此可知,两组对比结果中的中度疼痛、重度疼痛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心理干预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为患者树立积极的心理态度,改善了肝癌患者的认知与情绪,减少了患者在治疗与护理中的异常行为,有助于医患之间的积极配合,提升了肝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心理因素是影响医疗结果与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心理干预,对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及时疏导,有助于提升环患者生活品质,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对于肝癌介入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心理轻度以及疼痛程度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护理干预在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张凌,朱翠芳,王祥忠.黑龙江医药.2016(04)
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术中的疼痛干预及措施[J].胡春敏.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26)
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疼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高丽萍.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