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2-18常春林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2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心功能

常春林

【摘 要】目的:分析个体化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个体化有氧运动干预。对比两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LVEF及6MWT值均较对照组高,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个体化有氧运动;心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2

慢性心力衰竭处于各类心脏病的终末期,该病周期漫长且具有复杂性,治疗难度大,造成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甚至会导致死亡。以传统医学观点来看,运动康复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疾病中被认为是治疗禁忌症,但近年来大量研究指出,有氧运动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重要作用,对患者心率的改善作用显著[1]。但临床上有关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不多。基于此,本研究将个体化有氧运动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探究其对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7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8.64±6.27)岁;NYHA分级:Ⅱ级22例,Ⅲ级13例,Ⅳ级12例。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59.14±6.38)岁;NYHA分级:Ⅱ级21例,Ⅲ级15例,Ⅳ级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NYHA分级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方式护理,包括监督用药、生活指导等。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个体化有氧运动干预,内容如下:(1)制定运动方案:参考慢性心力衰竭相关运动康复标准制定方案。(2)运动项目:以踏车及步行方式进行训练,每周踏车训练1-2次,每周步行训练2次,踏车运动强度需达到靶负荷的70%,步行需达到靶心率。两种运动均分热身、运动和放松期,其中踏车运动开始前先做1次热身操,接着以30%的靶负荷做5-10min踏车运动,后调整至70%靶負荷运动20-30min,再以20%靶负荷运动3-10min;步行开始前亦做1次热身操,接着进行5-10min慢走,后以快走方式运动20-30min,最后以慢走方式运动10-15min。运动过程中医护人员以电话及微信方式予以监督,1次/周,监督过程中多关注患者运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指导。两组均予以8周护理。

1.3 观察指标 (1)心功能:运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两组患者6min内最长步行距离。(2)生活质量:运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2]评估两组生活质量,量表涵盖8个方面,分值越高则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表示,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 观察组干预后LVEF及6MWT值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 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损伤导致的心肌功能及结构变化,使心功能降低,对机体代谢需求无法作出满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作为各类心脏病发展终末期,心力衰竭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亦不断升高。发生心力衰竭后患者易出现疲劳及运动受限等情况,医学上认为其为肺部及外周血管发生变化、心排血量降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而有研究指出,运动训练对于改善疲劳及运动受限有较好成效[3]。

机体的骨骼肌底物及氧气运输、利用能力的降低影响骨骼肌的收缩,从而使运动受限、患者易出现疲劳症状,而运动训练则能有效对胰岛素作出抵抗,使肌肉的收缩能力加强,促进肌肉蛋白有效合成,降低肌肉萎缩的速度,同时使氧化酶的活性及肌纤维线粒体密度、体积得到提升,降低无氧代谢发生率,增强患者运动的耐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LVEF及6MWT值均较对照组高,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提示个体化运动干预对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升作用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此结果在刘彦表[4]等研究中亦有提及。分析原因在于运动干预能帮助患者调节其神经功能,改善骨骼肌及心肌,使肺动脉压力以及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提升其自信心,使生活质量获得提升。

综上所述,个体化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适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张静,侯丽萍,耿慧,等.有氧运动强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8,39(2):30-33.

马庆平,郇赛,顾莹,等.有氧运动训练对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参数、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5):2025-2028.

谢勇,张丽华,伍先明,等.有氧运动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心室重构及血脂代谢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6):1895-1897.

刘彦表,陈浩,薛欣.有氧运动对舒张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7):726-728.

猜你喜欢

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心功能
心功能如何分级?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