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辅助通气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与护理
2018-02-18曹慧超邢花蕊
曹慧超 邢花蕊
【摘 要】目的:观察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机械辅助通气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78例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抢救及护理,观察组应用机械辅助通气及护理干预,观察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机械辅助通气及护理作用下,可显著提高ICU抢救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性左心衰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2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急危重症,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病情可迅速进展,且多数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产生严重威胁。研究表明,ICU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过程中,应用机械辅助通气及全面护理干预后,抢救效果可明显升高。因此,本院ICU即将机械辅助通气措施应用到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同时开展护理干预,效果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78例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7年4月~2018年9月,男42例,女36例;年龄平均(52.7±3.9)岁;原发病:冠心病3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8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纳入及排除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2)无机械辅助通气禁忌症;(3)知情同意;(4)排除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应用机械辅助通气及护理干预:(1)机械辅助通气:①对于神志清楚、可主动配合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通气模式设置为无创正压通气,吸气压先设置为5cm H2O,视患者情况逐步升高,直到10~20cm H2O,呼气压设置在3~8cm H2O,吸氧浓度设置为35%~70%;②对于神志不清、配合程度差,或对无创通气无法耐受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经口气管插管,通气模式选择容量控制/辅助,呼吸频率、呼吸比、潮气量、吸氧浓度分别设置为16~20次/min、1:1.5~2.0/400~500ml、50%~100%,初始呼气末正压3~5cm H2O,压力升高逐步进行,直到10~15cm H2O,吸氧浓度也要逐渐下调,直到低于50%,纠正缺氧后,模式改为SIMV。机械辅助通气期间,对人机对抗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吗啡、咪唑安定等藥物常规应用。(2)护理干预[1]:①密切观察病情:巡视间隔15~30min 1次,着重关注呼吸是否同步于机械通气,通气期间,呼吸机参数参照患者病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适当调整;②气道护理:气道始终维持在湿润状态,分泌物及时清除,合理控制湿化温度,保持在32~35℃,吸痰间隔1~2h进行1次,若咳嗽症状出现,且伴有明显痰鸣音等症状,吸痰要立即进行,翻身叩背间隔2h 1次,同时实施肺部叩击,使分泌物排出;③气管插管的护理:妥善固定气管,于气管插管上分别缠绕两条胶布,呈“十字交叉”方式在患者脸颊两侧粘贴,同时在头部绕一圈牙垫的系带,增强固定效果,防止气管黏膜损伤,胶布及寸带的松紧度经常检查,调整适当进行,每天进行2~3次的口腔清洁,口腔护理液依照口腔pH值、细菌培养结果适当选择,擦洗时,气管要用手(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固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抢救成功情况;抢救1h后,检测血气分析情况,指标包含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用t或 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39例患者经抢救后,38例成功,1例死亡,成功率97.4%;对照组39例患者经抢救后,31例成功,8例死亡,成功率79.5%。两组差异显著(P<0.05)。
2.2 抢救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ICU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时,常规抢救方法包含强心、利尿、去除诱因等,虽然症状能够得到改善,但部分患者改善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因此,抢救期间必须要开展机械辅助通气,使抢救效果提高。抢救中应用机械辅助通气后,可增加气道压力及胸腔内压力,促进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同时,血压升高速度得到缓解,心室跨壁压力减轻,将心脏的前后负荷减轻;复张原本未通气的肺泡,并保持在开放状态,让气道闭合减少,促进氧交换,缓解呼吸衰竭程度;耗氧量也可降低,使缺氧得到纠正[2]。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期间,虽然多数患者神志清楚,但护理工作也必不可少,在护理干预作用下,护理人员会主动落实各环节护理措施,与医生积极配合,保证抢救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抢救效果。
综上,ICU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过程中应用机械辅助通气,并开展护理干预后,可促进抢救效果升高,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肖雪,高小莉.机械辅助通气对C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0):267.
汪聪,张烨,陈灿兵.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左心衰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23):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