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设施园艺学教学改革探析
2018-02-18王胜男姜少娟程江珂
王胜男 姜少娟 程江珂
摘要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设施园艺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特点,从做好专业思想教育工作、精简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园艺人才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关键词 设施园艺学;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3-0283-01
2010年,国家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制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点之一即为推进园艺作物生产的设施化。2011年,政府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再次提到,将设施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设施园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人为地创造条件种植作物,打破了季节、地区等条件对园艺作物种植的限制,实现了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产品的周年供应,对园艺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重要的作用。21世纪后,我国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各地设施栽培飞速发展,与设施园艺相关的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施园艺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整体科技含量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这可能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发达国家有差距所致。设施园艺学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也是集合了现代园艺技术、现代农业经济等多门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园艺与园林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实践性、专业性都非常强,对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改革,以培养出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近年来,我国现代园艺产业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的发展方向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园艺人才培养方面往往忽视了实践技能而过多注重理论知识教育,导致当前我国高校培育的实践应用型人才相对紧缺,特别是缺乏创新人才[1]。目前,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设施园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正在逐渐优化设施园艺学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园艺人才的需求,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成员近年来积极打造了设施园艺学精品课程,通过优选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措施对设施园艺学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 设施园艺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手段与方法落后
设施园艺学是园林与园艺本科的专业基础课,具有比较强的实践应用性,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很多高校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还是以传统的板书为主,并未凸显其较强的实践性。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应提高课程中课外实践课所占的比例,并在课堂上多利用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便捷优势,结合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2]。
1.2 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校开展的设施园艺学实践教学活动总体上具有内容单一、全面性不够等缺点,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作用不是很明显,不能充分地发挥出实践教学活动的真正作用,因而难以培养出专业能力强、实践操作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1.3 学生成绩考核机制不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在考核学生时都以期末考试的试卷成绩作为主要依据,这样就造成了一大批本科生的应试能力强,但创新、实践能力欠缺,走入工作岗位后难以快速适应[3]。
2 设施园艺学教学改革措施
2.1 做好专业思想教育工作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逐渐增长,而就业机会并未随之增长,每年的毕业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受专业特点的限制,园艺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多位于基层,如果毕业生想去都市工作,多数将从事与专业完全不相符的工作,不仅浪费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投入,而且会导致基层缺乏大量专业型人才。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在新生刚入学时对园艺专业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进行职业化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建立起从事园艺工作的信心,从根本上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园艺专业课程的学习中[4]。近年来,政府制定了人才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人才到基层,基本满足了基层对园艺人才的需求,不少毕业生也在基层找到了事业发展的方向。
2.2 精简优化教学内容
设施园艺学涉及多个学科知识,属于交叉性学科,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对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目前,设施园艺学中部分内容会在无土栽培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等学科中有所涉及,授课教师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完整性,还要突出重点内容。此外,近些年来,设施园艺工程技术发展迅速,园艺设施栽培逐渐在各地普及,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5]。因此,可通过增加实践课程学时,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能力。
2.3 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培养出应用性较强的园艺人才,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理论知识丰富,及时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对园艺生产实践有一定了解,准确把握现代园艺发展的需求,能够根据其发展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能采取案例、实践教学等多种方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生产实际充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型园艺人才所从事的岗位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为了培养出更好的应用型人才,对高校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德国要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担任教师必须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而我国一直以来重视的都是学术型人才培养,学校引进的人才多是应届毕业生,引进标准是学术成果,但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教师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立起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队伍是未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的重中之重。
2.4 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即实验课教学,这是校内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创造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一般实验课的学时不多,通常为2~3个学时。要充分地发挥出这2~3个学时的作用,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后投入更多的时间预习和思考总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分组,以1~2人为1组,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材料的准备中,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等的了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很多实验课的内容都以验证为主,即教师演示之后、学生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不仅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而且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也有提高作用。
2.5 完善设施园艺学的课程考核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检验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考试,以前的考试多是采取试卷的方式,内容主要是涉及基本概念等知识,多是对一些记忆性理论知识的考核,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起不到作用。对于设施园艺学学科来说,在教学改革之前,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到了8成,平时成绩、实践成绩等仅占2成左右,很多学生在考试之前“突击”也可获得不错的成绩。因此,需要对课程考核体系进行改革,采用传统的笔试考试与实践能力考评相结合的方式,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的比重,提高实践成绩的比重,并就评分标准制订出更加细致的量化指标,确保实践教学的成效。在我国当前教育制度不太完善的情况下,这种将考核重点放在关注过程、关注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思路将会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方向。
2.6 构建教学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教学一直是很多高校课程建设关注的重点,也是很多学校的短板。目前各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网络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建立起高水平的教学网络平台,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课程实现网络化教学后,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打破传统教学对时间、空间的限制,是未来设施园艺学精品课程发展的必然选择[7]。一个开放、良好的共享网络平台可以使各相关立项课程的成果得到共享,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课程的成果,相关项目的成员之间还可以通过交流经验,将自己课题组研究的新动态等分享到网络平台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更好地推动设施园艺学课程建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园艺人才。
3 结语
设施园艺学是一门应用实践能力较强的课程,易受季节性、专业性等因素影响,园艺专业教学多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实践机会不多。针对这种情况,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设施园艺学专业课程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基层培养出更多专业型人才。
4 参考文献
[1] 曹庆杰.应用型本科《设施园艺》的教学探讨[J].职业技术,2011(7):37.
[2] 张爱慧,朱士农,崔群香.适应设施园艺业发展 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8):186-187.
[3] 李胜利,孙治强.“设施园艺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2014(6):204-206.
[4] 徐巍,刘慧英,史为民,等.《设施园艺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6(9):67.
[5] 贾俊英.《設施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8(2):157-158.
[6] 孙向丽,王波,王开荣.“以学生为本”的《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5):136-139.
[7] 姚方杰,方明,张友民.关于《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展望[J].山西农经,2017(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