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茶艺与茶文化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8-02-18徐基艳毕璋友姜晓斌
徐基艳 毕璋友 姜晓斌
摘要 现代学徒制通过“双导师”培养模式提升职业教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实操技能。通过学徒制下茶艺与茶文化课程改革,探索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成效,以期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徒制;茶艺与茶文化;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3-0282-01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双元协同育人,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1]。校企合作是前提,工学结合是核心,通过“双导师”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茶艺与茶文化是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丰富,实践操作技能要求高,技艺更新快,通过课程改革,引入双师培养模式,以“加强针对性,突出创新性,强化实用性”为原则,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强化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培养实践技能水平高、职业融入力强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1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
2014年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会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安徽省教育厅皖教秘职成〔2015〕7号文转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要遵循“政府统筹、协调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系统设计、重点突破”的原则。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双元协同育人,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注重经验积累和传承的高职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在农林类高技能人才紧缺的背景下,该模式在农林类专业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试行为解决高技能农林类专业人才的紧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015年依托安徽省重大教改项目“高职农林类专业群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引入职业标准,对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类专业群植物保护、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引入相关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采用双导师模块教学的模式完成农林专业群特色“师带徒”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园艺技术专业选取花卉园艺师、茶艺师、插花员、盆景工4个工种进行试点(表1)。其中茶艺师工种选择5名同学,学校和企业的“师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国家职业标准具体要求,对学徒进行指导和培训,培训期不少于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学时,企业师傅教学时间安排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学校教师教学时间安排在正常的教学周内。学徒完成培训后需参加第三方技能站举办的职业技能鉴定。
2 茶艺与茶文化施行现代学徒制改革与实践
2.1 优化课程内容,双导师模块化教学,提高实践技能
在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实操技能,通过优化课程内容,结合企业需求进行模块化教学。设置课程目标时邀请企业共同讨论,对基本茶类的冲泡技巧、茶艺礼仪、茶席设计和茶艺编创等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优化课程内容,突出操作技巧。课程教学分学校、企业2个部分进行,学校以教授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企业以提升职业综合技能为目标,分阶段培养,提高实践技能,实现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高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高度符合、人才培养标准与职业标准高度符合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依托安庆太和堂茶馆、安徽润思茶业有限公司、合肥天方茶苑等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学徒进行协同培养,根据企业需求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校企业“双师带徒”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完成5名学徒的茶艺师三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并取得了相应的技能证书。
2.2 创设专业社团,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弘扬中华茶文化
结合茶艺与茶文化课程特点,2015年成立茶艺爱好者协会,协会着眼于为广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茶文化在广大学生中的推广和传承,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协会自成立以来,招纳成员逾200人。积极参加学院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晚会、迎新晚会、中韩文化交流演出活动、校庆10周年演出、拍摄茶艺与茶文化宣传视频等一系列活动,2015—2017年职业教育联盟活动周活动通过茶艺表演形式接待中小学生上千余名。专业社团的成立,引导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强化了专业技能培养、提高了综合素质,对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协会各种表演和活动,在展示茶艺艺术魅力的同时更好地弘扬了茶文化。
2.3 以赛促改,优化课程结构,弘扬茶文化精神内涵
茶艺职业竞赛活动大力推动了茶艺从业人员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和人才培养工作,结合竞赛章程和要求,对《茶艺和茶文化》课程进行优化改革,加大实践课时比例,突出能力,强化特点,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此外,茶艺赛事活动的举办,可以让观众直观地认识茶艺的物质形态,通过茶艺优雅、规范的操作演示,用最真实细腻的展示手法使观众赏心悦目的同时能更深刻地体会茶的滋味和形态;茶艺赛事活动中茶艺作品从主题、布景、茶席、服饰、解说、茶艺技能等方面对茶文化精神内涵都做出了全面充分的展示,弘扬了我国优秀传统茶文化,倡导“茶为国饮”,引导茶艺向科学健康方向发展。自专业成立以来,通过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在“双导师”教学模式下,积极参加各种茶艺赛事活动,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2年在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手工制茶”项目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2014年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华茶艺技能”项目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2015年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华茶艺技能”项目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并首次代表安徽省参加该项目的全国技能大赛,最终荣获全国技能大赛个人赛三等奖1项。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标,以校企合作、工学一体为教育办学的总体方针,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思路[2-3]。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形式,以学生-学徒为主的双重身份革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学徒制教学,需要校内老师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技术与基本技能,企业老师注重岗位技能素养的培养,在此要求下,学徒制的师资团队需掌握职业岗位分析能力、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力以及课程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与考核能力,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和奖励制度,以学徒制优势带动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长效发展。
3 参考文献
[1] 刘冬,李萍,毕璋友,等.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食品安全导刊,2016(2):48-49.
[2] 刘如兵,钱军,朱星.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7(19):79-83.
[3] 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4] 赖新英.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纳税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6(33):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