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杉木育苗技术

2018-02-18文志诚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抚育管理杉木育苗技术

文志诚

摘要    杉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优化杉木育苗丰产技术,要从育苗管理工作入手提升其整体造林管理水平。本文从良种采集与处理、种植地选择与整理、土壤消毒、播种、间苗与定苗、苗木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杉木育苗技术,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杉木;育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处理

中图分类号    S79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3-0166-02

杉木又称为沙木、沙树,属于乔木,高度为20~30 m,成年杉木的胸径能达到2.5~3.0 m。杉木是亚热带树种,具有喜光、喜温暖潮湿的特点。要想保证杉木的造林效果,就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等采取相应的综合性管理措施,提高种植效率。

一般而言,杉木造林3年后,相关人员不仅要提升常规化管理水平,还要进行除草和松土等,并且要在每年的4—5月進行扩穴抚育监督,按照标准化流程提升抚育监督管控的时效性,也为全面铲草管理提供保障,提升生态平衡的效果。为了从根本上保证杉木种植工作的质量,除了要提高苗木种植水平和加强抚育管理外,还要对病虫病防治进行统筹监督和控制,积极提升具体问题具体管理的实效性水平,优化苗木种植效果。要合理性应用相应化学防治药物,在有效防治病害的同时解决烂根问题,提升杉木苗木抚育管理水平;在虫害防控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管控,依据杉木生长实际情况及虫害发生特点进行预防处理,有效提升预防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杉木种植管理工作水平,相关部门要积极整合杉木苗木工程项目基地管理工作,提升林业生态发展水平的全面性,利用更加有效的种植管控机制和管理要求完善主题化管理效率。地区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分公司、基地以及农户三位一体的联动管理机制,确保相应的处理方式和管理控制机制得以优化落实。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践行林业资源保障机制,结合经营管理要求,保证质量管理效果的最优化,为统一化管理模式的全面落实奠定基础。一是建立全过程统一管理机制,主要是对苗木种植体系进行管理,提升管控机制的合理性,也为后续控制结构和运维机制的全面落实奠定基础。二是设计和验收体系要健全完整,并且要积极整合验收结构,维护种苗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1]。

总而言之,在杉木育苗种植过程中,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种植管理机制,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共赢。

1    良种采集与处理

对于杉木育苗造林项目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集中把控良种优选的过程,一般而言,要选择十五至四十年生、生长较为健壮、通直圆满的树作为母树,并且要尽量在种子园内获取。每年10—11月,树木球果会从青色变为黄色且球果的果鳞会渐渐裂开,此时将球果取回,摊铺在地面上晾晒3~4 d。待球果自然开裂后,通过翻动和敲打,使种粒脱落,然后进行二次摊晒和净种处理,干藏备用。

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水选、浸种和消毒处理。首先进行水选法浸种,然后借助高锰酸钾和漂白粉展开消毒处理,最后利用温水催芽,在保证湿润的同时提升种子的吐芽率。具体方法是用清水浸泡24 h后,将浮在表面的种子捞起,留下下沉的种子;用0.5%高锰酸钾浸泡30~60 min,或用1%漂白粉浸泡30 min,或用0.15%~0.30%福尔马林浸泡15 min后也能达到消毒效果;泡好后,将药液控除,并用清水冲洗,然后与细砂混合,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拌制,备播种用。

2    种植地选择与整理

杉木育苗时,要选择适宜杉木苗生长的环境和种植区域。结合相关调研数据可知,杉木更适宜在避风、背阴处生长,种植地一般选择在土层较为深厚且土壤肥沃的下坡或山洼处。另外,要尽量选取茂林位置进行零散种植。杉木较喜光,光照条件好和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更加适宜杉木种植。由于杉木怕风和干旱,为了有效提升种植效果,要对周围环境进行集中控制。此外,为了避免杉木整体质量受到影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定不能在碳酸盐类土壤中种植杉木。

在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后,要对种植地进行整理,一般要在晴天或者土壤较为干燥的环境下进行种植,这就需要种植户对土地环境进行综合管理。翻晒过程一般控制在15~20 d之间。与此同时,若是条件允许,可以施用腐熟牛粪作底肥,以提高种植区域的整体营养水平。

3    土壤消毒

杉木育苗对土壤的要求较高,要保证土壤存量的适中性,确保能针对存水土壤予以系统化排水。杉木种植时,土壤消毒工作十分关键,种植户要给予高度重视。一般均匀喷洒1%~2%硫酸亚铁溶液或者施用适量的硫酸亚铁粉末进行育苗苗床消毒控制,要保证粉末或溶液与土壤充分均匀地混合,然后进行土壤翻耕,确保消毒处理的时效性,提高消毒效果。

4    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控制在惊蛰至春分前后,并且按照造林技术的惯例,有效集中优化播种前的烧挖处理[2]。

对于杉木种植而言,育苗过程中播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动态化处理,因为种子对于萌发环境的要求很高,若是环境条件不利于种子萌发或种子夹带病毒、病原菌等,则会影响杉木后期种植效果。基于此,种植户要对播种过程和种植基本质量予以关注,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筛查和处理,并合理调控播种环境。为了提升其种植效果,多数杉木种植区域都会利用条播的方式进行种植,播种量控制在30~45 kg/hm2之间,然后利用草垫进行有效覆盖,以保证种子出苗率。另外,利用撒播的方式也能满足实际种植要求,播种量要控制在105 kg/hm2左右,播种后用黄心土进行覆盖,以有效提升保湿和保温效果,促进种子萌发。

5    间苗与定苗

在杉木育苗工作开展后,要对间苗和定苗控制工作予以重视,有效提升苗木管控工作的时效性,留苗密度一般控制在100~150株/m2之间。在保证种植密度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条播处理方式,科学化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和定苗效果;在满足杉木育苗工作标准和基础要求的同时,确保种植水平符合要求。

6    苗木抚育管理

对于杉木育苗期的管理工作,相关人员要对技术要点予以判定和分析,建立健全管控机制,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肥料施用,一定程度上提升种植环境的合理化程度。肥料的使用不仅能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也能全面提升苗木的营养水平。杉木种植过程中需要追肥,遵循少量多次追肥原则,保证营养补给的合理性。施加的肥料尽量要保持稀薄,其中施用人粪尿或尿素效果较好。需要注意的是,在种植后期进行追肥时,要尽量追加钾肥或磷肥等,浓度则要根据实际需求逐渐增加。

基于杉木种植特性,要对种植区域的温度进行集中控制,有效提高种植环境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水平。一方面,要对杉木进行遮荫处理。杉木对于周围环境的温度感知性较强,在生长条件较差时,一般需要利用每年的6—9月提高生长效率。对其进行遮荫控制,能保证杉木保护工作落实到位。需要注意的是,种植户要结合杉木的实际生长状态进行综合处理,有效提升种植管理的基本效果。另一方面,要对杉木进行水分补充和管控。杉木幼苗一般需要进行小水流浇灌处理,若是条件允许,则采用滴灌方式,不仅能保证杉木对水分的需求,也能顺应环保要求,节约水资源。在杉木苗木生长旺盛期,种植人员要对苗木进行大水流浇灌,以确保土壤能处于浇透的状态,促进苗木生长;另外,每年的10月要停止补充水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杉木苗木的成活率[3]。

7    病虫害防治

7.1    炭疽病

杉木幼苗感染炭疽病的几率较大,一旦出现感染,就会造成叶片发黄;若是感染较为严重,则会导致嫩叶枯死,严重影响其种植效果和经济效益。一般而言,炭疽病会对杉木的针叶产生威胁,且多发季节是春季,特别是在杉木针叶抽发新芽时,会在新芽的顶部10 cm位置以下形成病灶,严重影响新芽的生长效果。

为了有效防治杉木炭疽病,要结合发病原因进行综合防治。在苗木培育期间,每年5—6月可合理喷洒1.1%波尔多液进行防治,或用50%退菌特、甲基托布津、多菌灵800倍液按1∶2∶200的比例进行防治;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进行处理;或用逆生蛇床子素进行处理,在使用后,3 s就能渗透到植物组织内部,且逆生蛇床子素耐雨水冲刷,用后10 min降雨都无需重复使用,对作物恶性病害和炭疽病有特效,病害初期使用1次即可控制病情蔓延,病情严重时喷施2~3次;还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防治。

7.2    赤枯病

杉木赤枯病主要是由真菌中的多毛孢菌侵染引起,在杉木幼苗感染赤枯病后,会出现顶梢叶片变黄的现象,随即出现褐色病斑,褐色病斑会逐渐呈现出蔓延态势,直至杉木幼苗整个叶片都被感染,达到杉木的顶梢,造成杉木枝梢枯死,或整株杉木苗死亡。一些抗病能力较差的杉木,或者杉木苗木种植密度较大、施肥过程中氮肥施加过量以及排水不良的杉木苗圃易发生赤枯病。

要想使赤枯病防治效果符合要求,就要对杉木生长环境进行综合管理[4]。一是有效提升抚育环境的基本质量,合理密植杉木,施肥过程中保证各种元素的均衡性,且要集中管控排水,保证排水渠道疏通。二是要避免阳光直射杉木幼苗,提升整体管理效果。及时开展相应的撫育监督管理,且要对杉木苗木遮荫和灌溉工作进行计划性管理和改良,有效提升压青施肥的时效性,一定程度上提高杉木自身的抗病能力。三是对于已经感染赤枯病的杉木,则要利用噁霉灵进行处理,可以叶面喷施噁霉灵1 200~1 500倍液,或用600~80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较好。四是要对前期种子管理和土壤管理工作进行约束和监督,利用噁霉灵1 000倍液进行浸种或拌种;而在土壤处理工序中,可拌肥撒施适量的噁霉灵,在保证养分供给的同时保证土壤消毒效果;穴施或条施的药效更好。

7.3    叶枯病

对于杉木而言,叶枯病发病率也较高,会危害杉木针叶。染病后,叶片上逐渐出现褐色斑点,并且伴有黄色的晕圈。叶枯病危害部位的斑点和晕圈逐渐扩大,就会逐渐形成褐色的段斑。叶枯病主要集中发生在每年的5—6月,尤其是在幼苗受伤之后,伤口部位就会侵入叶枯病菌,叶枯病也会随之蔓延。

要想提升病害处理工作的实效性,就要在科学化分析的基础上,强化日常管理,并且结合实际与应用需求,完善预防工作方案和规划,提升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杉木叶枯病出现后,可用71%百菌清进行防治,或用盐酸四环素1 000倍液防治,每周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后就能有效抑制叶枯病的蔓延,防治效果较好。

7.4    卷叶蛾

卷叶蛾危害杉木幼树,会造成无头以及枯梢现象,影响树形。若不能及时防治,会导致虫害蔓延,不仅影响整体种植效果,还会造成经济损失。

一般利用黑光灯或者糖醋液进行集中诱杀,若是不能全面诱杀成虫,就要利用化学防治的方式展开联合处理。目前,较为常用的化学药剂是42%氧化乐果,可有效防治杉木卷叶蛾。

7.5    白蚁

9—11月是白蚁高发期。白蚁啃食杉木树皮和树根,可造成杉木植株死亡。

利用灯光诱杀的方式进行处理,或用蚂蚁灵进行烟熏控制,能强化防治效果[5]。

8    参考文献

[1] 李正权.杉木速生育苗栽培应注意的技术问题[J].农村科学实验,2016(4):53.

[2] 徐晓光,徐斌.清水江流域杉木育苗、种植技术及其生态学意义[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6(4):32-37.

[3] 邹桃龙,唐艳梅,董昌平,等.杉木优良无性系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2):291-292.

[4] 蔡玲,吴幼媚,黄金使,等.广西良种杉木组培育苗快繁技术体系的优化[J].西部林业科学,2016,45(4):35-39.

[5] 周新华,厉月桥,肖智勇,等.基质配比、容器规格和缓释肥量对杉木容器育苗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7,39(1):72-81.

猜你喜欢

抚育管理杉木育苗技术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生长效应分析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关于1代杉木采伐剩余物对2代杉木生长的影响分析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毕节市早实核桃实生育苗技术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
栾树种子育苗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