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2018-02-18孙敬海
孙敬海
摘要 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本地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提供技术支持。本试验于山东省德州市黄河涯村设置肥料施于地表、单侧施肥深度10 cm、双侧施肥深度10 cm、单侧施肥深度18 cm、双侧施肥深度18 cm、单侧施肥深度15 cm(农民常规种植,CK)6个施肥处理,研究大田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施肥處理中,双侧施肥深度10 cm处理夏玉米产量分别较单侧施肥深度10 cm、单侧施肥深度15 cm(CK)、双侧施肥深度18 cm、单侧施肥深度18 cm、施于地表等处理提高6.5%、9.6%、10.2%、13.6%、16.4%。由此说明,双侧施肥深度10 cm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夏玉米;施肥方式;产量;山东德州
中图分类号 S513;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3-0023-01
黄淮海平原种植制度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为主,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1-2]。随着优良玉米品种的选育与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完善,使玉米单产水平大幅提高[3-4],其中化肥投入为玉米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5]。黄淮海平原夏玉米生长季高温多雨,农民习惯采用传统施肥方式将肥料在玉米播种前一次性施入,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使化肥由淋失、挥发等途径损失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6],也使玉米生长发育后期发生脱肥早衰现象,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7]。因此,改进肥料施用方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保证粮食高产稳产势在必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山东省德州市黄河涯村(北纬37°20′44.53″,东经116°19′46.33″)。该地为黄淮海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主要分布在6—8月,年降雨量504.9 mm,多年平均气温14.9 ℃。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即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水源充沛,以黄河水灌溉为主。试验点以壤质潮土为主。
在试验地块选取5个样点,采集0~20 cm基础土样测定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全钾、全磷、全氮、有机质、pH值等指标,结果见表1。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肥料施于地表、单侧施肥深度10 cm、双侧施肥深度10 cm、单侧施肥深度18 cm、双侧施肥深度18 cm、单侧施肥深度15 cm(农民常规种植,CK)。大区种植不设重复,每处理面积为96 m2。
1.3 试验实施
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958,种植密度75 000株/hm2,施复合肥(28-6-10)600 kg/hm2,各处理施肥量相同,于播种时一次性施入,管理方式为当地常规管理。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每小区选取10个代表性样玉米穗风干考种,记录百粒重、行粒数、穗行数、秃顶长、穗长、穗粗,计算水分含量。每小区收取6.67 m2测产。
1.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0.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各施肥处理玉米的穗粗、穗行数并无显著差异;行粒数方面,施于地表、双侧施肥深度18 cm处理显著少于其他各处理;穗长、秃尖长方面,双侧施肥深度10 cm处理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百粒重方面,双侧施肥深度10 cm、单侧施肥深度10 cm、单侧施肥深度15 cm(CK)处理显著优于其他施肥处理;产量方面,双侧施肥深度10 cm处理的产量最高,显著优于其他各处理,分别较单侧施肥深度10 cm、单侧施肥深度15 cm(CK)、双侧施肥深度18 cm、单侧施肥深度18 cm、施于地表处理提高6.5%、9.6%、10.2%、13.6%、16.4%;但单侧施肥深度18 cm、单侧施肥深度10 cm、双侧施肥深度18 cm、单侧施肥深度15 cm(CK)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而施于地表施肥处理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为最低。
3 结论与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适宜的肥料施用方法可提高土壤肥力[8],促进植株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9],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玉米产量[10],同时又能减少氮素因土壤磷素富集、反硝化形式损失、氨挥发、淋洗等一系列问题。作物养分积累是生物量积累的基础,对产量形成影响显著。由于农民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使玉米生长后期因脱肥而导致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玉米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积累与玉米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4]。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各施肥处理中,双侧施肥深度10 cm处理玉米的产量最高,表现为双侧施肥深度10 cm>单侧施肥深度10 cm>对照单侧施肥深度15 cm>双侧施肥深度18 cm>单侧施肥深度18 cm>施于地表。施于地表处理方式虽能够为前期玉米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但表施方式由于养分流失、挥发,使得玉米生长发育后期养分供应不足,造成脱肥,最终影响玉米产量。单侧施肥深度18 cm及双侧施肥深度18 cm处理深度较深,肥料随灌溉和雨水下渗流失严重,造成玉米生长发育的后期脱肥严重,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双侧施肥深度10 cm处理表现最佳,既能为玉米早期的生长发育提高必要的养分,又为后期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提供充足的养分,从而增加植株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进而提高玉米产量。产量结果表明,双侧施肥深度10 cm处理玉米产量分别较单侧施肥深度10 cm、对照单侧施肥深度15 cm、双侧施肥深度18 cm、单侧施肥深度18 cm、施于地表处理提高6.5%、9.6%、10.2%、13.6%、16.4%。因此,双侧施肥深度10 cm处理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和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山仑,吴普特,康绍忠,等.黄淮海地区农业节水对策及实施半旱地农业可行性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4):37-42.
[2] 侯满平,郝晋珉.黄淮海平原农业战略区划与布局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3):595-59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4] 侯云鹏,杨晓丹,杨建,等.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氮、磷、钾吸收利用特性研究[J].玉米科学,2017,25(5):128-135.
[5]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土壤学报,2008,45(5):915-924.
[6] JU X T,KOU C L,ZHANG F S,et al.Nitrogen balance and groundwater nitrate contamination:Comparison among three intensive cropping systems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6,143(1):117-125.
[7] MENG Q F,CHEN X P,ZHANG F S,et al.In-season root-zone nitrogen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high-yielding maize production in China[J].Pedosphere,2012,22(3):294-303.
[8] 高洪軍,彭畅,张秀芝,等.长期施肥对黑土活性有机质、pH值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4,22(3):126-131.
[9] 侯云鹏,陆晓平,赵世英,等.平衡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4,22(4):126-131.
[10] 黄涛,荣湘民,刘强,等.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品质与氮肥利用及玉米地氮流失的影响[J].土壤,2010,42(6):91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