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莞市众创空间运营评价体系初探

2018-02-18罗园芳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2期
关键词:众创东莞市体系

袁 丹 ,宋 鸽 ,罗园芳

(1广东科技学院 管理系 广东 东莞 523083)

(2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管理系 广东 湛江 524094)

东莞市众创空间运营评价体系初探

袁 丹1,宋 鸽1,罗园芳2

(1广东科技学院 管理系 广东 东莞 523083)

(2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管理系 广东 湛江 524094)

众创空间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服务载体,但尚缺乏较完善的运营评价体系。立足已有研究基础,本文鉴于东莞市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初步构建本市众创空间的运营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推进众创空间的快车道建设提供参考。

众创空间;运营评价;发展现状;指标体系

1 引言

自2015年年初李克强总理亲赴柴火众创空间,给予年轻创客肯定和支持,到正式被写入中央文件,明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遍地生根,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世界工厂”的东莞也将众创空间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路径。以智能制造为依托的大连机床集团(东莞)智能技术研发中心于2016年获誉为国家首批17个专业化众创空间试点之一,为本市众创空间的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东莞市众创空间已凸显产业集群优势化效应。但现有相关研究,或侧重于众创空间现状与发展模式,或侧重于内涵特征与运行机制,对于如评价体系构建或运营效率测度等研究,尚不多见。鉴于此,本文基于对东莞市众创空间发展现状的思辨,探究运营效率测度体系,对引导东莞市众创空间健康有序发展,促进莞市经济转型升级具有现实意义。

2 东莞市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

自2015年4月正式出台《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意见》,东莞市一再明确要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在资金、人才、场地等方面密集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撑。这极大推进了东莞众创空间质与量的飞跃。目前,全市共38家众创空间,省级试点单位29家、国家级15家,形成了以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和天安数码城为主体的两大创新园区。

从东莞市众创空间的运营业态来看,涉及综合生态型、专业服务型、培训辅导型、投资促进型和联合办公型五类。其中,专业服务型涵盖了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玩具设备制造等领域,联合办公型占较大比例。

从东莞市众创空间的运营方式来看,有政府主导、高校主导、科研院所主导、事业单位主导、国资企业主导和民营企业主导等六种类型,且民营企业占比最高。由此,较以政府为主导的传统企业孵化器而言,众创空间是升级整合后的一类新型孵化器,有浓厚的“草根创新”服务优势[1]。

从东莞市众创空间的运营场地来看,东莞市区有4家,占13.79%;松山湖有17家,占58.62%;常平、石龙等镇区有8家,占27.59。由此,在某种程度,众创空间也是一个微型创新产业集群,成为区域协同创新的策源地和风向标[2]。

3 东莞市众创空间的运营评价体系构建

目前众创空间备受推崇,发展迅猛,但质上还未及创新创业发展需求,运营效率略偏低,成长性差、功能性低的不在少数。因此,有必要从运营效率入手,构建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众创空间的资源利用与孵化率,全面探寻集群化发展路径,针对性地提升可持续发展与链接社会资源能力。

在投入层面,众创空间运营的投入资源可归纳为管理服务和投融资两种能力[3]。管理服务能力以软硬件建设水平切入,涉及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要素的投入,是众创空间运营效率的基本保障能力。具体指标包括:总孵化面积(M1)、创业教育培训和活动开展次数(M2)、创业导师数量(M3)、合作机构的数量(M4)、管理人员数量(M5)。众创空间需提供科技、技术、融资的全方位服务。由此,投融资能力也反映了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性,可从获融资总额(V1)、收入成本比(V2)、为入驻团队进行融资的数量(V3)、新三板挂牌量(V4)等四方面衡量。

在产出层面,借鉴社会企业绩效的双重评价体系,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权衡。经济层面包括:众创空间的孵化企业和项目累计数(E1)、新产品与专利数(E2)、毕业数量(E3)、上缴税费总额(E4),社会层面体现了众创空间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责任,涵盖连续创业数(S1)、就业数量(S2)、社会认可度(S3)、吸纳大学生数(S4)。通过以上分析,最终获得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众创空间运营评价体系。

4 结语

本文紧密结合当前“双创”研究热点,提出东莞市众创空间绩效评估的初步构想,通过建立一套运营效率评估体系来度量众创空间发展水平。在本文初步研究基础上,可进一步结合东莞市众创空间进行案例论证,获取能全面反映众创空间发展水平的基础指标。

此外,还可借用“众创空间地图”或“创客指数”对东莞市众创空间发展给予图形化、量化分析4。后期,我们将通过实证研究,筛选更多更为细化指标,对本文提出的体系框架进行量化完善,并利用“集中化指数”和“锡尔指数”测度产业集聚效应,更好地检测本市众创空间的发展状况,为众创空间产业的集群发展与演化路径提供参考指南。

[1]张丹宁,付小赟,易平涛.沈阳市众创空间产业集聚发展路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34-39.[2]王晶,甄峰.城市众创空间的特征、机制及其空间规划应对[J].规划师,2016,32(9):5-10.

[3] Peter E,Hood N.Implementing the Cluster Approach:Some Lessons from the Scottish Experience[J].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2000,30(2):69-84.

[4]郝君超,张瑜.国内外众创空间现状及模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8):21-24.

F275;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18)02-0230-02

广东科技学院青年项目“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的东莞众创空间演进与优化研究 (GKY-2017KYQN-7)”;

袁丹(1990-)女,汉族 硕士研究生,湖北荆州人,研究方向:社会创业与社会企业

宋鸽(1987-),女,满族 硕士研究生,辽宁桓仁人,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罗园芳(1989-),女,汉族 硕士研究生,湖南郴州人,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猜你喜欢

众创东莞市体系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成都值得推荐的20家大型孵化器与众创空间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