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卓欣治疗妇科病经验介绍

2018-02-18闫兵皮敏曾萍萍马晓明陈鹏典张金文卓媛圆黄杏贤指导杨卓欣

新中医 2018年6期
关键词:妇科病气海任脉

闫兵,皮敏,曾萍萍,马晓明,陈鹏典,张金文,卓媛圆,黄杏贤 指导:杨卓欣

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市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3

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深圳 518017

3.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杨卓欣教授为深圳市中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针灸科学术带头人,深圳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证等)、精神神经性疾病(中风、失眠、抑郁证等)、更年期综合征、各种疼痛、前列腺炎等疾病。杨教授为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笔者有幸能成为其继承人,跟随出诊,受益匪浅。现将杨教授治疗妇科病经验进行整理,与同道共享。

1 重视督、任、冲三脉,提出“调任通督”针刺法

奇经八脉在经络系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调节全身气血的盛衰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尤其是督、任、冲三脉,统帅诸经,杨教授特别强调该3条经脉的应用。早在《内经》中,就已正式提出督脉、任脉和冲脉的循行和主病,对该三条经脉的分布做一分析,可归纳出以下几点:①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然又各有分布,称为“一源三岐”;②督脉与任脉由下而上,前后并行,上下交会,督脉行于后而络于前,任脉行于前而络于后;③“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然则前亦督也,后亦任也”(《类经·任冲督脉为病》),即行于背部的督脉亦是任脉,行于腹部的任脉亦是督脉;④督、任、冲三脉,下交会阴,会阴穴为任脉别络,挟督脉、冲脉之会,上会龈交,龈交穴乃任、督二脉之会,而冲脉别而络唇口,故龈交之为三脉交会之处。

杨教授认为,应用“一源三岐”观点,真正将妇科疾病的理法方药纳入了正确的经络辨证理论中来。三脉本同一体,督脉即任、冲之纲领,任、冲即督脉别名耳,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任、督二脉主一身之阴阳,取腹部任脉穴位可达调三脉、平阴阳之目的。在此基础上,杨教授提出“调任通督”针刺法,该法也是针灸科多年临床的一大特色,已经用于治疗中风、失眠等病并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1~3]。杨教授在治疗妇科病时,经常选取的督脉、任脉穴位有百会、命门、气海、关元、中极、中脘、下脘等。

2 先健脾再益肾

肾藏精,主生殖,肾精充盛,化生天癸,滋养冲任,则月经来潮,经候正常。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金匮要略注》曰:“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灵枢·五音五味》曰:“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于血也。”意即妇人月经、妊娠、分娩、哺乳均以血为用,易耗伤阴血,故机体常血分不足。脾肾在月经病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杨教授认为,不能一味只顾调肾,应当先健脾,原因有二:①岭南地区,特别是广州、深圳一带,天气湿热,湿气较重。另外,每年夏天时间久,半年都是夏天,多用空调,多食冷饮,少出汗,也容易聚湿。而脾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伤脾。脾的功能受损,则生化之源不足。就诊的患者,多伴有脾虚,所以治疗上须先健脾。②益肾的药大多比较滋腻,如果脾胃功能不好,药物不能很好吸收,发挥不了功效,治疗效果不好。所以鉴于以上2个原因,杨教授认为调理妇科病时,先健脾再益肾。脾的健运,也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故有“脾阳根于肾阳”,肾中精气也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杨教授一般会选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等健脾药,熟地黄或生地黄、菟丝子、桑寄生、何首乌、牛膝、鹿角霜等益肾药,据证型调整。针刺方面,穴位选中脘、下脘、天枢、大横、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内关、脾俞、胃俞、肾俞等。

3 不忘调肝

刘河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叶天士“女子以肝为先天”、“妇科杂病,偏于肝者居半”。女子以血为本,肝藏血,主疏泄,畅达人体气机,与妇科病有密切关系,所以杨教授认为调肝为先,舒肝解郁,养血柔肝,和缓致中。而课题组前期也观察了疏肝法治疗失眠的良好疗效[4]。临证之时,杨教授倡导“妇人之血,只可使其盛,不可使其衰”的治疗原则,其补血养血之治则贯穿于妇科诸症。清·费伯雄云:“血之取义:一为荣,荣者发荣也,非血则无以润脏腑、灌经脉、养百骸,此滋长之义也;一为营,营者营垒也,非血则无以充形质、实腠理、固百脉,此内守之义也。”若妇人营血不足,则易肝气上亢,可以引起多种病变。《医方论·逍遥散》云:“五脏惟肝为最刚,而又于令为春,于行为木,具发生长养之机,一有怫郁,则其性怒张,不可复制,且火旺则克金,木旺则克土,波及他脏,理固宜然。”故治肝最为临证之大法。如肝郁脾虚,经水失调,常用逍遥散加减,穴选太冲、期门、膻中、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脾俞等;湿热带下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穴选阳陵泉、阴陵泉、间使、三阴交、太冲、带脉等;肝郁化火可选四逆散加生地黄、知母、黄柏等药,穴取劳宫、行间、百会、风池、外关、侠溪等。

4 加用灸法

杨教授腹部局部常选气海、关元、中极、子宫,气海能补气调气行血,调理冲任;关元、中极有益精血、补肝肾、养冲任之功;子宫穴为经外奇穴,可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痛经等妇科病。背部常选肾俞、中髎、次髎与腹部腧穴交替。《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云:“中髎治……妇人月事不调。”《针灸甲乙经》曰:“女子赤白沥,心下积胀,次髎主之。”可见,肾俞、中髎、次髎合用可强腰壮肾、理气调经、调补冲任、散瘀行血。

《本草从新》认为,艾叶“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除寒、消肿散结等作用。杨教授认为艾灸的温热刺激是最基本、最主要的特性,可以起到温通和温补的效果,对机体气血不畅、气血不通的病理环节和病证性质,艾灸可以调和气血、宣通经络。并且艾灸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可以补益气血和提高免疫功能。所以对相当一部分妇科病患者,杨教授除了常规针刺外,加用灸法,相当于温针灸的疗效,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含有针刺和艾灸两方面的功效。

5 病案举例

郭某,女,30岁,2016年11月22日初诊,因“月经不规则1年余”来深圳市中医院门诊求治。患者诉近1年来月经周期不规律,先后不定期,周期30~45天,经行7~8天干净,量少,色暗,血块(+),经期腹胀。末次月经为11月19日,现经期第4天,量少,无腹痛。曾3次怀孕生产0次,曾异位妊娠1次,胚胎停育2次,夫妻双方染色体检查正常,封闭抗体(-),性激素六项(-),妇科彩超(-)。现症见:头晕、气短,纳可,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月经先后无定期(气血不足),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予针刺治疗以调和阴阳,补益气血。取穴:百会、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操作:百会平刺入帽状腱膜下0.5寸,针用捻转补法;太冲直刺0.5~1寸提插捻转泻法;膻中、气海、关元直刺1~1.5寸;足三里、三阴交直刺0.5~1寸,太冲直刺0.5~1寸提插捻转泻法。气海、关元穴针刺后加用灸法,留针30min,隔天治疗1次。中药以健脾、补益气血为法,拟四君四物汤加减,处方:党参、黄芪各20g,茯苓、当归、麦芽、熟地黄、何首乌、白芍、大枣各15g,白术、川芎、炙甘草各10 g。14剂,每天1剂,水煎服。

患者坚持针刺、艾灸治疗10次,于2016年12月20日复诊,复诊时月经尚未来潮,偶有头晕、气短,纳可,眠欠佳,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继续予针刺治疗,守原方加陈皮10 g,14剂。

2017年2月21日再诊诉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2月15日,经量少,血块(+),第1天色暗,头晕、气短及睡眠较前明显好转,纳差伴腹胀,晨起口干苦,大便秘结,2~3天一行,小便调,舌脉同前。继续予针刺治疗,守前方加鹿角霜、桑椹子、牛膝各15 g,14剂。3月份随访月经正常。

按:本例患者月经周期不定,经量少,色暗,兼有头晕、气短等症,结合舌脉,辨证为气血不足型,故治则为补益气血为主,方药选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加味,以健脾益气补血为主,脾运健才能更好的吸收,才能真正达到补益气血的效果。同时配合针刺,调理冲任、平和阴阳,加用灸法,更好的温通补益气血。中药加针灸,气机得调,冲任得畅,从而月经规律。

[1]陈鹏典,杨卓欣,刘芳,等.枸橼酸氯米芬结合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7):91-94.

[2]马晓明,杨卓欣,于海波,等.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1):150-154.

[3]缑燕华,杨卓欣.调任通督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6):505-507.

[4]闫兵,杨卓欣,皮敏,等.杨卓欣教授从肝论治失眠验案举隅[J]. 新中医,2014,46(8):250-251.

猜你喜欢

妇科病气海任脉
任脉释名浅析*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常见妇科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研究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自我按摩治疗前列腺病
得病
我国农村妇女妇科病发病情况与防治措施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妇科病查治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