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代绘画作品艺术风格与文脉传承关系

2018-02-17郑维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1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绘画

郑维明

摘 要:文章选取中外重要美术史料、名家名画、艺术理论,以宽泛视点来论述历代绘画作品艺术风格,进而探讨了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绘画领域的文脉传承关系。

关键词:绘画;艺术风格;文脉传承

1 绪论

绘画艺术发展脉络与人类文明进程同步,其作品艺术风格随社会的发展、审美取向的变化而改变。通过历代绘画风格特征的比对,从中可以探究作品所处的时代、地域文明和传承关系。世界绘画艺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東方绘画以中国画为代表,兴盛于唐宋,中国画家用笔墨书写来描绘意境,注重神韵,风格清雅;西方绘画以欧洲油画为代表,兴盛于15世纪,西方画家注重写实,用明暗与透视原理来塑造物体结构,画面体积感强,造型逼真。中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传承有序,体系完整,历史上诞生过许多流派和绘画大师。在技法上,中国画泛指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套路。其中工笔画程序较为繁琐,以线描勾勒,后期以渲染为主,此技法在晋唐时期的工笔人物画中最为出色,其传世作品的艺术水平为世人所惊叹。中国写意画在宋元时期成为绘画主流,在发展中形成大写意、小写意、兼工带写等画风。写为用笔之道,意为思想感情。写意画受众面广,以气韵生动的理念、骨法用笔的技法来传达画家的心境,最能体现中国绘画风格和文脉传承关系。西方绘画以油画为主要画种,版画次之。19世纪末,西方绘画从古典画派转向以表现个人意志为重,脱离宗教和皇权的束缚,诞生了印象画派。印象派画家为了捕获转瞬即逝的光影和灵感,用迅疾的笔触来描绘心中之境。这种西方现代绘画新气象与中国传统写意观念极为吻合,体现了人文思想的光辉。本文选取中外重要美术史料、名家名画、艺术理论,以宽泛视点来论述历代绘画作品艺术风格,进而探讨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绘画领域的文脉传承关系。

2 历代绘画与作品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受社会发展水平、文明程度、民族审美取向、地域风情等的影响。历史上诞生许多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其框架可分为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形式上可分为严谨与豪放、写实与写意等艺术手法;另有浓烈、淡雅、厚重、明快等艺术欣赏术语。中西绘画虽是不同体系,风格与技法差异极大,但发展历程相似,都是随着自身的文化发展而变化,在历史的某个节点又互为影响。

世界绘画的源流可以上溯到史前岩画,从中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有文字的历史时期。岩画主要分布于欧洲的法国、意大利,中国的宁夏(图1)、甘肃,非洲撒哈拉和印度中部等地。岩画是早期人类了解自然,表达丰富思想的一种载体。史前人类采用了磨刻、敲凿、线刻、彩绘等方法,以狩猎场景、神灵崇拜等图形为主要表现对象,于露天岩石上或洞窟中留下时代印迹,所诠释的是早期人类与大自然相依相存的紧密关系。绘画艺术可以跨越时空,传递情感,我们通过岩画了解史前人类文明,解读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世界。不同地域的岩画风格多样,显现远古的艺术张力和神秘力量,充满人类智慧和原始艺术光芒。现代画家从岩画艺术中吸取营养,获取灵感。西方现代绘画大师毕加索的《斗牛图》、马蒂斯的《舞蹈》、高更的《塔希提妇女》都带有鲜明的原始艺术风格,这些作品让人体会到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共鸣,显现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内在关联。

新石器时期,7000年—5000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仰韶文化为华夏原生文明的早期代表。仰韶文化以彩陶抽象纹饰为其特征,体现人类从客观感性向理性缜密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华夏民族创造性的以点、线、面、几何图形来表现万物,其抽象概括能力和想象力构成变化无穷而又富有哲理的陶器纹饰。环绕器物上的纹饰巧用重复移接法,形成连绵延展的视觉效果,赋予实用彩陶以艺术审美情趣。彩陶纹饰虽图案规整,但笔迹灵动,体现毛笔特有的书写韵味,可见中国笔墨的应用古来有之。陶器纹饰虽然不是独立的绘画作品,但具备了原始美术与现代设计元素。20世纪初,德国诞生了包豪斯设计理念,把点、线、面、几何结构的美学原理应用到建筑、家具、服装等日用品的设计上,改变了西方主流艺术中的洛可可风格。洛可可艺术繁复、细腻,代表西方贵族阶层奢侈的物质文化。包豪斯艺术开创了简约,其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现代设计思潮,是新兴中产阶级平民化的产物。西方诞生的现代立体主义画派,脱离写实风格,有意把绘画对象碎片化,提取物体多个角度以块、面形式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视觉理念。其造型、观念与中国古代彩陶纹饰的表现原理极其相似,体现了新石器时代中华彩陶文化的原创性和超越性。这些元素相似的艺术作品,横跨远古与现代,似有某些因素使之相通,印证绘画艺术在表现人类思想与技艺方面可以打破时空与地域限制,实现共通共融的文化特性。

华夏文明经夏、商、周、秦的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独立的文化体系。至汉代,国力强盛,疆域广及西域,文化上崇尚礼治。汉代绘画以漆画、帛画、画像砖(石)为特色。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彩绘帛画,画中人物、神龙、太阳金鸟精细传神,构思巧妙,色彩浓烈。汉代画像砖(石)是古代中国绘画借助砖石媒介所呈现的一种艺术形式。画像砖(石)为墓室建筑装饰艺术,以墓主人生前的世俗生活为场景,涵盖了战争、农耕渔猎、阙楼宴饮、车骑仪仗、舞乐百戏等内容。特别是士大夫服饰的刻画和礼仪场景的营造,展现了汉代儒家文化清隽高雅的艺术风格,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文明进步的缩影。四川出土的几方东汉画像砖文物,画面完整,题材丰富,刻画生动,被选入1956年发行的《东汉画像砖》特种邮票中,邮票分为《井盐生产》《住宅建筑》《射猎农作》《车马过桥》四种。这组邮票很受大众喜爱,古人高超的绘画表现力给人们带来美的启迪和熏陶,诠释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水平。

历史上佛教壁画的兴起促进了中国绘画的发展,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是我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佛教艺术诞生于古印度,曾在今巴基斯坦北部与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兴盛,受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形成造型丰满、动态生动、衣纹流畅的犍陀罗艺术风格。敦煌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佛教艺术兴盛于北魏、隋、唐,佛教石窟规模宏大。壁画艺术吸取多元异域文化,画中飞天环绕,佛像庄严,景色艳丽,人神共处的佛国极乐景象遍布洞窟之内。敦煌佛教壁画早期异域特征明显,笔法奔放;后期画风转为严谨,艺术手法规整统一。明代以后,随着佛教中心的转移和环境的变化,敦煌莫高窟逐渐冷落荒废。20世纪初,敦煌石窟艺术被西方探险家发现,藏经洞唐代经书和部分珍贵壁画随之流散海外,引起中外有识之士的关注。1941年,著名画家张大千为追求艺术真谛,携弟子深入敦煌考察,被石窟里的壁画所吸引,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共临习壁画200余幅。在众多壁画中,张大千特别钟情于华丽重彩的唐代佛教人物形象,受其影响,张大千在个人以往纤细淡雅画风的基础上,大胆加入石绿色系,结合扎实的线描功底,形成新的个人风格,并在日后的金碧山水和泼墨重彩画中大放异彩,成为享誉中外的艺术大师。

中国绘画的发展,人物画先于山水画,花鸟画次之。唐代绘画以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人物线描技法最为经典。吴道子、曹仲达善用墨线,突出衣纹与人体的附着关系来传达人物的神采。晋唐时期涌现出一批人物画高手,以富丽奢侈的上层人物为主题,画中的妃女妆扮优雅、体态轻盈,传世作品有顾恺之《女史箴图》、阎立本《步辇图》、张萱《捣练图》、周昉《簪花仕女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隋、唐山水画以诗意美景入画,传世作品有展子虔《游春图》、李思训《江帆楼阁图》、王维《辋川图》等。五代时期山水画水平又更进一步的提高,荆浩、巨然、董源、关仝等名家开创了古代山水画的基本格局。宋代文人受道家“自然为本”思想的影响,士大夫身处繁华都市,向往清净的山野,追求一种虚幻的意境和自由的思想空间。这时期的山水画题材取小桥流水、山涧飞瀑、古柏劲松、闲人野鹤入画,在画中可居、可游、可赏,风格向内敛、素雅转变,并出现各种皴法来表现山石的质感。传世经典作品范宽《溪山行旅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马远《踏歌图》、米芾《春山瑞松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这些作品充满了文人的才情思想,契合了时代审美的转变。

元代水墨画兴起,以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为名家,水墨画与书法同源,丰富的墨韵在宣纸上幻化,呈焦、浓、重、淡、清和干湿交集之态。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图2)是古代水墨山水画的经典代表。作者以宽景式构图、纯水墨写意法,营造出世外桃源般的景象。此幅作品涵盖了山水画、写意画、水墨画、文人画的艺术范畴。笔墨纸砚为书房必备之物,众多文人兴之所至,催生更多士大夫投入绘画领域,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明清时期,皇权思想固化,绘画因循守旧,复古之风盛行。明中期的董其昌,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以继承正统绘画自誉,追求繁复琐碎的画风,画中皴线密集,渲染单薄,技法堆砌雷同,有多人一面、摹古老气之态。可喜的是,以石涛、朱耷等为代表的清初四僧和以康乾时期的金农、郑燮、黄慎、李鱓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秉承写意精神,突出个人感悟,开创中国绘画新风貌。

石涛与朱耷均为明皇族之后代,因朝代更替而隐落山间,他们以书画自娱,得以细致体察身边景物,感悟一草一木的生机。朱耷的花鸟画造型奇特,神态夸张,形象高度概括传神,落笔敏捷,显现出与众不同的人格思想,作品给人于会意的想象空间。石涛的山水画精气十足,景中跌宕起伏,万物生辉,有催人奋进之感。15—16世纪欧洲绘画处于文艺复兴繁荣阶段,古典风格肖像画兴盛,写实能力达到顶峰,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拉斐尔的作品融入更多的西方人文思想,拉近了人与画的心理距离,使观众内心深处产生极大共鸣。石涛、朱耷的作品和达芬奇、拉斐尔的作品,代表古代东、西方两种绘画体系的最高成就。写意与写实风格是一种宽泛的艺术概念,打动人心的历代优秀绘画作品都是以形神兼备取胜。艺术风格承载了创作者的才情和时代特征,具有多样性、阶段性,是绘画艺术成熟内在的整体表现和印记。

3 文脉传承关系

绘画文脉传承主要指思想的传承、绘画语言的传承,蕴含有形与无形、间接与直接的关系。中国传统绘画传承性特别强,如写意画,早在千年前的敦煌壁画(图3)艺术就有了它的身影。写意画长期受国人的喜爱而经久不衰。传统国画不强调自然光色变化,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强调主观情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神韵高于外像的美学观。在这一传统思想指导下,历代出现许多传神、写意的佳作。“似与不似之间”的画论成为中国画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南北朝时期的谢赫在他的绘画六法论中提出著名的“气韵生动”的艺术理论,指明了绘画艺术体现画家内心感悟的重要性。中国绘画艺术承载汉唐雄韵,充满民族文化底蕴,这一文脉融入历代绘画经典作品中,流传至今,未曾中断。

西方绘画以法国印象派兴起为标志,画风从古典转向现代,以米勒、凡高、赛尚为代表的西方画家,为现代绘画领域打开广阔的思想空间。受其影响,西方现代绘画各流派层出不穷,在很短的时间里出现了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等画派。这些画派以鲜明的个人风格为特征,走在了世界绘画艺术发展的最前沿。20世纪初,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画家赴法国学习西方绘画。中国人学习西画,为中国画坛带来一股新生力量。他们的绘画吸取西方现代绘画的精华,又保留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涌现出一批与时代发展同步、个人风格明显的绘画作品,如徐悲鸿《奔马图》、刘海粟《黄山云海奇观》、林风眠《仕女》、吴冠中《长江三峡》、赵无极抽象系列等作品,体现了自由与理想、传统与变革的传承关系,开拓了中国绘画新视野,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今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中外各大博物馆举办的历代世界名画展纷至沓来,为我们提供极好的观摩和学习机会,能使人们从众多经典作品中体会到前人在传承与突破层面所做出的贡献。石涛名言“笔墨当随时代”的前瞻性艺术理论,点出了绘画领域创新精神的可贵。现今世界前沿绘画艺术已不局限于方寸之间的平面绘画,世界著名当代华人艺术家蔡国强的火药画与高空烟花爆破艺术更新了繪画艺术的固有模式。那昙花一现的壮丽艺术景观给人予极高的视觉享受,这一视觉艺术所采用的媒介来源于中国古代发明的烟花火药,其艺术效果犹如中国传统水墨画里的墨色如烟和似有似无的视觉意境。蔡国强艺术享誉当代世界艺坛的成功事例诠释了传统文化与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无形关系。“温故而知新”,绘画艺术连接历史与未来,人类对美的追求与创造力永无止境,当今绘画艺术仍将随时代的发展、思想观念的改变而不断更新。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绘画
张阶平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浅谈东北人艺时期对于辽宁话剧发展之深远影响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欧洲的艺术风格派系与服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