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当代发展

2018-02-17姚裕林

西部皮革 2018年2期
关键词:异质价值观民族

姚裕林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1 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发展过程中的困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涌入中国的不只是西方的经济,还有西方的文化、思想,随着这些文化和思想的冲击,中国文化渐渐地走出大众的视野,青年人推崇西方文化更为明显。西方的一些节日、食物以及电子产品日益占领我们的生活,带走大把金钱,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物质化的东西逐渐渗透我们的思想,占领着我们的精神领域,改变着我们的传统价值观。长此以往,青年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相背离,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因此,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不被卷入腐朽西方价值观中,我们该如何辨别西方文化的好坏,分辨哪些是对我们发展有利的,哪些是对我们发展有害的,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中华传统文化巧妙的结合起来。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和西方思想碰撞的过程遇到了如下的困境:

1.中华文化中的“中庸”思想与现代改革创新精神的冲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重视历史和传统,希望用已有的经验去适应环境,而非改变环境,在和环境相冲突的情况下,比较被动。这种安于现状、抱残守缺,渐渐的缺乏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学习。这和现代改革创新精神是背道而驰的,现代改革创新精神要求能够突破现状、改变现状,并不断充实自己,因为这个新的时代需要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创新,需要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以及对地球资源、环境的再认识等。

2.传统的“五伦”要求与现代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相冲突。传统的五伦实际上就是五种人际关系,包括君臣之间的关系,父子之间的关系,兄弟之间的关系,夫妇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要维护好这五种关系就必须靠“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中国传统文化过分“五伦”和“五常”,为的是维持传统的等级秩序,但是在维持秩序的同时,会使每种关系之下的一方发展受到压抑和限制强,缺乏个性张扬和独立平等意识,不善于表现和竞争,自立、自理能力较差,这与现代化对于改革创新的要求以及激烈竞争的世界大环境格格不入。

3.“等级制度”与现代民主精神的冲突在儒家等级制度、“三纲五常”、“君权天授”的传统束缚下,中国人的参政、议政意识较差,不能达到广泛性的民主和自由,不能使民众的自由在民主原则下得到保护,这样也就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

4.“人治、礼治”传统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冲突。中华文明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道德观上,“仁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仁”强调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大学》里也有:“故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这种观念的结果必然是人治、礼治。传统中国“法”的观念薄弱恐怕和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是分不开的。在现代化的今天,唯有法治可以维护现代社会的“和而不同”,保障经济主体的自由、社会结构的稳定有序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为社会和谐奠定基石。

2 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当代发展

文化的互联互通,是指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往对话。在文化的不同层次上,文化间的互联互通表现不同。“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文化是有层次的,从外而内,大体可分为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不同的文化层次由于价值密度不同,对外来异质文化的抗阻力也不同。一般而言,物态文化层面价值密度最小,文化抗阻力最弱,其对异质文化的吸纳、融合也较为容易。但是,文化层次越往纵深延伸,其对异质文化的拒斥力便越大,乃至于到精神文化的核心层次,由特定民族历经悠久历史所蕴化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因素已经积淀成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是最稳定、最难改变也是最难与异质文化沟通的。”①如马克思所说,经济领域的互联互通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由此导致了物态文化层面的文化融合。以当代中国为例,大量的外来文化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物态文化层面的界限变得模糊。“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各民族可以互通有无,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视之为人类文明的成果而加以借鉴,将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加以发扬,在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中交互辉映,共谋发展。在行为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文化的渗透融合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人的行为往往受社会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的影响。在中国,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到了美国,鲜有给老人和孕妇让座的人,给老人让座甚至会被当成是“歧视”。这种迥异的“让座文化”表明在行为文化层与精神文化层的文化交流通常会遇到较大的抵抗力,精神文化层面的文化交流更难获得普遍性的共识。

文化间的互联互通以维护多元文化的平等地位为现实基础,在不同的层次上,多元的文化展开各抒己见式的对话,从而“求同存异”。一方面,跨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寻求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针对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或相似问题,探讨最佳的解决方式,以彰显文化的“应然”力量。如当前很多全球性问题——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能源危机、人口爆炸等——日益威胁着人类整体的生存,这些问题的出现显然与人类自身的文化取向有密切关系。全球性问题的真正解决,有赖于每个民族、每个个体跳出狭隘的自我利益的视野,从人类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不能实现这种文化超越,全球性问题便不可能真正得到解决。多元文化的共通之处还表现在文化的理想维度上,如绝大多数文化都有着尊重人的现实生存、善待人的生活世界、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另一方面,文化的互联互通以尊重多元文化的平等地位为根本前提,文化殖民、文化帝国主义不能称之为文化的互联互通,相反,它是在承认文化特殊性基础上寻求文化普遍性的过程。换言之,文化的互联互通不是文化的全球同质性的规范,而是彰显民族特色的“百花齐放”。

猜你喜欢

异质价值观民族
我的价值观
我们的民族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对赌”语境下异质股东间及其与债权人间的利益平衡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随机与异质网络共存的SIS传染病模型的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