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17张馨慧
张馨慧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1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辽宁沿海经济带由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组成,形成了一条带状经济区域,其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对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不仅带动本地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海上通道,还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在产业结构、就业范围、资源分配、高新技术等方面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已初步形成以造船产业、冶金产业、食品加工业、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其中,大连的造船工业无论在生产能力、规模还是生产技术实力上都居于全国前列;大连国家软件产业、软件产品出口也已成为大连经济支柱产业;鞍山、营口联合发展钢铁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建设千万吨级钢铁产业基地;锦州单晶硅出产规模和产量居全国第二,倾力打造百亿光伏产业基地;以盘锦、丹东为主,涵盖锦州、营口、大连等地形成的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迅速,绿色生态养殖基地、特色农业生产、出口和加工基地已初具规模;由大连、丹东、锦州、葫芦岛联合打造的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形成了一批精品旅游线路。
总体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主要以传统优势型产业集群为主,集中在资源开采和加工业、装备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2]。由于产业结构性、机制性矛盾的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2 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集群度偏低。
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各城市间的关联度、配合度较低,尚未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专业化产业体系。大多数企业仍处于独立作战的现象,产业集群内部关联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本地化的产业优势。像大连、盘锦、葫芦岛、锦州均属于石油化工产业基础雄厚的城市,且拥有一些较大规模的石化产品下游产业,但当地产业投资少,各产业间独立运行,导致行业内资源、产品无法贯通,同时,产业附加值低、缺乏石油深加工,导致石油化工产业总体发展速度不快、水平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的发展。
2.2 集群内企业创新不足。
辽宁的集群产业以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集群内企业普遍创新不足。如盘锦和锦州两市的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甚至超过了85%,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主要包括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人才紧缺、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等。
2.3 产业集群之间定位重叠。
从整体来看,由于受传统工业基础的影响,辽宁各城市间产业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加之整个沿海经济带发展缺乏统筹安排,导致在沿海经济带各个地区的发展定位和产业结构存在雷同现象。如大连与锦州、葫芦岛;鞍山与本溪、朝阳;葫芦岛与锦州、抚顺,其相似性较高,各产业间协作性差,不仅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还会导致恶性竞争,阻碍了沿海经济带对东北腹地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3 关于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3.1 加快产业集群政策制定。
政府应规划并建立更具科学性、可行性的产业集群政策。一是建立地方化、专业化的产业园区。根据当地的主导产业,建设一批拥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园区。二是增加政府资金扶持。降低企业贷款门槛,建立产业集群创业基金,扩大集群的资金来源。三是实施更具倾向性的财政政策。政府的科技经费支出应有意识地向集群倾斜,引导集群的发展。四是积极实施人才战略。以大连为首推行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为集群发展广纳各方人才。
3.2 建立合理的企业梯队。
政府应着力培育或吸引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拉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来带动整体产业集聚的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3]。同时,强调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其进入产业园区。此外,注重和鼓励那些为主导核心产业配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的行业企业发展。
3.3 加强集群间的分工与合作。
针对不同地区的主导产业,培育建设一批发展思路清晰、产业分工合理、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重点园区及产业集群。首先,以差异发展战略为基础,按照专业化、特色化的方针建立产业园,以避免各园区间重复建设。第二,积极与国外产业群进行合作与交流,吸收国外产业集群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区域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链体系。
3.4 增强集群自主创新能力。
辽宁沿海经济带集群低端产业比重偏大、附加值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区域产业创新体系不够完善,因此,政府亟需构建与发展区域产业共享技术服务平台,以满足产业集群内的技术升级以及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需要。大力支持技术集成度高、产业支撑力强的项目,促加强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之间的研发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资源共享,形成各具特色的集群创新合作机制。
[1] 王志,武献华.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2] 王仕刚.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2(21)
[3] 靳瑞雪,唐文萍.东北地区创新创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