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分析研究
2018-02-16徐玮于海平
徐玮 于海平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国的电力企业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近年来,中国的电力系统在供电可靠性和输出稳定性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电力系统综合管理中,引入了更全面的科学治理结构,通过全网管理确保了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安全。电力系统的管理直接影响整体电力供应效果。为了确保管理到位,许多电力公司通过收集大数据,数据和信息,并根据运营指标,做好了分析和总结供电可靠性的工作。科学决策在电力系统合理规划,建设和生产的科学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力系统的管理有效性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涉及电力生产,管理可靠,电力系统运行灵活,电力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生产等科学稳定运行的各个过程。在中间,它反映了服务质量和综合管理,增强了企业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2-0161-02
1 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概念
电力系统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按可接受的质量标准和所需数量不间断地向电力用户供电力和电能量的能力的量度,包括充裕度和安全性两个方面。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可分为电力主系统的可靠性,传输系统,配电系统以及电厂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
2 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评价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反映在一系列概率指标中,常用指标分为以下几类:概率指标、频率指标、持续时间指标和预期值指标。可靠性分析应以故障为中心,这些概率指标通常通过概率、频率、持续时间,由故障引起的预期功率损耗以及由电力用户的故障引起的预期电能损失来测量,不同的子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可靠性指标。可靠性指标评估一般可分为两类:绝对可靠性评估和相对可靠性分析。确定可靠性评估意味着一旦建立了可靠性指标并设置了适当的标准值,就可以将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以评估设备或系统的可靠性,但这种方法需要足够的原始数据和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由于假设的和建立可靠模型时使用的计算方法,计算可靠性指标往往不一致,并且很难做出可靠的评估。相对可靠性分析是指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可靠性指标的计算值,以确定方案的优缺点,即相同的建模假设和相同的计算方法可用于可靠性评估,以及相对可靠性分析可用于识别系统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并可确定提高可靠性的措施。相对可靠性分析现在广泛用于电力工程实践。
3 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
3.1 线路故障率及故障修复时间
电力设施的运行环境相对如果较差,绝大多数配电网长期暴露于室外的,配单网遇到极端天气情况时,这可能会导致线路跳闸等故障出现。在正常情况下,该电路的主要缺点是绝缘损坏,自然退化和雷击损坏。绝缘损坏的主要原因是高空坠落物,树木倒塌等。线路的安全距离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当外力作用时,它不会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因此线路会出现故障并影响正常供电。原因是故障的原因主要是由线路通过的不同路径引起的。线路安装距离长,沿途地理环境不同,同一条线將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自然降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线材不合格且设备不符合标准,则也会导致线路故障。在供电过程中,电气设备始终保持高压和强电场,在这种力的作用下,电气绝缘则由于自身负荷不断加大,绝缘极容易出现问题,给安全带来许多隐患,这可能导致重大供电问题。
3.2 用户密度和分布
单位范围内的用户数量,中国的用电量分布一般存在于东部和西部,沿海地区的内陆地区比内陆地区更多。主要原因是由于开发速度不均匀,用户密度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指标,供电企业将针对不同的用户分布采用不同的布线模式。对于具有更高分布密度的配电线段,在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分区来降低分布密度。线段确保具有更高分布密度的线段可以正常供电。通过分析用户的分布密度,一般来说,线路的前端是分布密度大的线段,因此在故障再次发生后可以切断后半线段,以确保前端电源。
3.3 设备自身故障
电力系统主要是通过相应的电气设备组成,因此,一旦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将极大地影响电源的可靠性。然而,目前常见的电力设备故障包括变压器短路,电缆接头短路,绝缘与断线之间短路。故障的发生对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有很大影响。因此,为了确保电源的安全,需要对电气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4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分析
4.1 技术方面措施
电源系统的设备和线路质量是确保电源可靠性的基础。因此,在电网的敷设和维护中,电线和设备的选择应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质量进行,并根据电网配置的具体情况和承载条件合理进行。选配设备,尽量选择质量优良,维护方便的设备,以有效减少电网的维护,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并依靠加强电网设备的日常检测和配置负荷测量,根据线路的实际功耗,合理负荷分布的统计分析,线路负荷的调整,质量保障工作,有效提高配电的使用寿命。设备,提高电源可靠性。此外,配电线路的变电站和主配线的可靠性也是影响电源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加强可靠性管理也是必要的。在电源线中,增强型配电系统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实现故障隔离的目标。同时,环网和配电网负荷等各种交换机的运行必须具备远程运行能力,运行电源和通信设备也应稳定,不受环境因素影响,使用先进技术提升供电能力,如应用计算和自动化技术,电力设备的日常管理,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检查和修复电力设备等。
4.2 管理方面措施
针对供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故障,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供电企业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故障率并确保用户的功耗稳定。
(1)从供电头管理入手,首先建立实用的内部管理制度,在供电企业内,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制度,防止易发生安全隐患的操作,并实施严格的供电可靠性科学管理,供电可靠性分时分段目标分配,合理安排供电线路维护工作,针对不可避免的停电计划,提前通知相互使用,尽量减少停电影响。(2)从加强管理责任入手,在配电线路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中,要加强责任意识,及时调查设备潜在的隐患,消除配电线路中的安全隐患。记录和管理更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件,有效记录日常检查,合理安排检查工作。对于配电线路,应进行防雷和防水处理,并检查线路关键部件(如变压器和计量箱)的腐蚀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非设备故障导致的停电。(3)从停电范围缩小控制,为保持企业和居民的正常电能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安全可靠性,配电网络应进一步完善,依靠优质高效性能电路产品可降低停电概率。减少配电线路设备故障,根据电网结构调整配电方式,合理配置设备,必要时对重要用户采用“双电源”方式,实行配电线路负荷的科学管理。尽量避免因超载操作导致停电。减少因最大范围内的不可抗力导致的停电范围。(4)从自动化管理的实施出发,计算机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供电系统的管理注入了新的内涵。在配电系统自动化过程中,供电企业的管理更加高效,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得到了显着提高,并且随着配电系统的管理越来越多。在自动化方向上,供电公司在故障分析,数据采集,自动配电,负荷控制等方面更有效的供电线路,人为因素造成的电力故障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4.3 加强对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为了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在对配电网进行升级改造的过程中,要以实现自动化的配电网作为当前发展的首要目标,这样可以在故障发生时有效地将故障区与非故障区进行隔离。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不仅可以有效隔离故障,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故障对配电网的影响程度,也可以使维修人员有效判断故障相关的具体位置,因此,这大大缩短了故障排除过程所花费的时间。
4.4 加强线路绝缘
由于架空线路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为频繁,为此大大降低了供电的可靠性,为此在进行电力系统改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对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的提高,以此实现电力系统供电过程中提高相应的供電可靠性。
4.5 以供电可靠性为中心,优化停电检修管理
(1)在电力系统中,其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直接关系到电源的可靠性,因此,有必要高度重视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要合理安排各项维修任务,认真制定并严格控制维修程序建设。在制定施工方案之前,应充分考虑现场作业的实际情况,以确定是否实施停电或现场作业。此外,我们必须考虑人员的协调和积极的合作,我们能否安排不同的停电协同工作,从而有效减少停电次数提高供电公司的供电能力。(2)在优化停电维护时,应加强对可靠性应用的分析。它不仅可以停留在供电的生产,运行和经营中统计可靠性工作,而且要控制供电过程,首先要验证可靠性指标,然后用这些指标来控制供电的生产和运行活动。并采用科学的方法,逐步提高监控供电系统电源可靠性的能力,以达到过程控制的能力,实现目标管理。
5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最近的几年来,我国的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也是取得了很大的一个成绩,并且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电力企业的发展便是显得十分的重要,电力企业在发展中对于一些先进的技术进行应用,也是需要对其输电线路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程度进行提高,通过做好输电系统的防雷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对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全面的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吕大勇.提高石化企业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电工技术,2007,12(24):120-124.
[2]黄凤标.金矿矿区电力系统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6,12(24):147-151.
[3]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起草.GB/T50062-200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4]全国建筑物电气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IEC 60364-5-56:2002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6章:应急供电[S]//建筑物电气装置标准相关规定汇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