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2018-02-16孙学梅
孙学梅
(大庆市大同区大同镇中学 黑龙江 大庆 163516)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十九大”对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在“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育人方针指引下,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手段、调整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这就给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多,各种新的高科技的教学设施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新面貌。其中尤以多媒体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的变化最大。它冲击着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这个全新的教学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磨合,大家对它逐渐的达成了一个共识——多媒体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教学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尤其对语文教学的促进效果显著。我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在多媒体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整理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2 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具有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很多优势
多媒体课件具有字符、平面图像、图形、活动场景等直观媒体信息,并能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各种画面,声、形、活动场景同时显现。这是传统语文教学做不到的。因此,我本着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效果更好的目标,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如在讲解《苏州园林》时,文中那种层次美、不同角度的美景、各种亭台等建筑风格,单纯用语言很难准确的描述,我运用了多媒体对此进行了形象、直观的展示,学生们兴趣昂然、眉飞色舞、跃跃欲试,大家积极发言,表达了对苏州园林美景的各种赞美之情。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效果就很难达到。
3 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农村的学生,家庭条件差,学生现代化的学习条件根本谈不上,现代化的学习设备基本上没有。所以,农村学生对多媒体的兴趣,远高于城里学生。我们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显得更为迫切。在这样的契机下,就更迫使我们加大力度充分发挥电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就有了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敲门砖。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就变得轻松快乐,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的形成也就容易实现了。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充分的诠释了这自古以来的真理。
为此,我指定了使用信息化手段的流程,顺序。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制定一个学期的计划。计划的制定首先考虑的是根据教材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1)开学之初,我就充分地研究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相应的课件。也就是按需设计。语文教学并不是所有的课时都需要电化教学,绝不能为了用而用,而是通过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中心任务上来。否则,就适得其反,不如不用。 同时,也要确立好学生在电化教学中的作用、地位及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我根据课程的难易度和环节的不同,在课堂上适时的设计了学生代替教师来操作和使用多媒体的环节,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面,更好的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从而更好的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目的,这就使得信息化手段的作用最大化。但是,学生操作的环节和时机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随意性大了,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平时的运用过程中重点按照开学时制定的各种计划,每天上课前安排学生把多媒体或者其他电化教学设备准备好,只要学生力所能及的,都尽量让他们准备。但是使用之前,必须把注意事项和要求给学生讲明白。这样,既能节约时间,又使学生尽早的进入学习状态,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然后在授课时处理好各种环节间的过渡,使多媒体和课堂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连贯流畅,循序渐进,使学生的认知、感悟、体验的过程有序,有效。
(3)发挥学生在电化教学方面的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让学生尝试着学习制作一些课件。可以尝试使用各种手段,本着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运用的水平。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学习,并自我拓展。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极大的帮助,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教师在开始阶段对全部学生要有个方向性指导,给他们划定一个范围,明确一些基本的使用手段,让他们在一个有序的环境内开展。这样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的实际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才能更好的起到信息化手段所能起到的作用。再次,适时合理选用学生制作的课件,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课件不是所有的都能用,关键是如何安排学生课件的使用的时机和频率,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对课堂教学来说极其重要!能否成功运用信息化教育教学对于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否,至关重要!
(4)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事项应该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情况而定,也不能一刀切,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对教材的研究一定要吃透,要按照课标的要求充分准备好。因为教材在设计的时候没有完全从信息化的角度进行设计,所以这当中肯定有一些不接洽的地方。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备课,就匆忙使用,可能这些不对接的知识点、能力点,就会出现偏差,教材的主旨和要义就不能按照课标的精神落实。那样就南辕北辙了,远不如不用了。其次,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一哄而上。因为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情况不同,千差万别。所以刚开始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应先让这方面好一些的学生来做,让他们带个好头,通过他们的带动来影响和促进那些这方面弱一些的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而且一节课不可能做到所有的学生都有演示机会,也不可能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使用课件完成。同时还可以把这个进度安排得前边少,后边多,这就看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了。其他课程也是如此,需要统筹安排,合理开展。别把有效手段变成阻碍课堂教学的绊脚石。
4 所有的教育教学目标都必须围绕教育方针
我们的所有教育教学都要紧紧围绕课标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且,必须按照新时期党的十九大的总纲领,总方针的要求,紧跟时代脚步,抓好教育教学活动,使我们教育工作者都能走在时代的前面,按照党的总要求,立足岗位,努力奋斗!力争圆满的完成我们教师的岗位职责,历史使命。
教师的工作,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工作,就是一个循序渐进走在时代前列的工作,就是影响和制约着祖国未来的工作。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又多又好的为国家培养新时期条件下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