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贫困生心理援助与经济资助的融合途径

2018-02-16陈玉明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9期
关键词:咨询室贫困生资助

陈玉明

(景德镇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1 我国目前贫困生资助现状

1.1 我国高校贫困生的认定标准

现今我国的贫困生认定方法可以概括为家庭——生源地政府——学校三者共同沟通协调确认的判定标准。首先要申请人家庭上交纸质贫困申请证明,经由生源地政府以及相关助学贷款发放部门盖章同意,最后再由学生上交到学校,由学校进一步筛选出符合申请贫困资格的学生给予资助。

1.2 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以及重要意义

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提出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终级阶段的任务,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科技实力的日益发展壮大,针对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我国重点加强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以及高校贫困补助政策。随着资助力度的加强以及深度的拓展,高校资助政策日益成熟。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开展资助高校贫困生的行动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和进步意义深远,高校阶段的学生正是规划人生,完善自我,为国家建设发展贡献力量的重要时期。但同时也是压力最大,心理最容易出现偏颇的时期,政府首先要确保高校贫困生在此阶段经济上能够不用担心,营造一种安定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最好最优地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选择自己热衷的发展方向提供经济支持。由此也可以培养他们早日成为回报社会,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2 我国部分高校贫困生产生的心理问题

2.1 自卑敏感

我们在走访探究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着很严重的心理认识上的错误。而其中大多数人都存在着自卑敏感的心理问题。自卑是对自身客观认识的不足,过于贬低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从而导致了妄自菲薄、消极滞后的心理思想,最终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除此之外,过于敏感也是绝大多数学生所共有的问题,由于家庭条件不够优越,导致学生在参加一些活动或是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自己的心理落差,对于“贫困生”的定义过于敏感,甚至过度解释“贫困生”的含义,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和思想的错误。

2.2 封闭自我

部分受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表现为封闭自我,谨小慎微,不与同学交流的极端行为。这一类学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也不会喜欢过于热闹的场合,很少与外界环境接触。封闭抵触他人的帮助,曲解贫困补助的含义,习惯独来独往,不愿意扩大社交圈子,这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形成了极端的心理。

2.3 烦躁焦虑

部分学生还表现为做事急躁,一意孤行,不听别人建议的情况,烦躁不安,焦虑的心情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更对他们的心理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2.4 抑郁悲观

调查中我们发现高校贫困生的悲观心理普遍存在,长此以往会造成心理抑郁、悲观厌世的情况。不良的情绪会诱导人产生不良的思想,从而阻碍人的进步,影响自身“正能量”,可能会导致政府资助政策“好心办错事”的尴尬处境。

2.5 虚荣紧张

在众多高校受助学生的心理问题中,极少数同学存在虚荣的问题。正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够好,导致部分学生对于金钱的需求更多,只关注金钱是否富有而忽略了精神上的富足和补充,往往就会误入歧途,造成十分不好的结果。

3 基于互联网探寻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援助与经济资助的融合途径

3.1 营造良好的育人途径和校园环境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进行中,要学会利用网络,改善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网络世界精彩纷呈,引导学生们正确浏览网络信息,通过网络对我国贫困资助的国策进行了解,对于贫困地区学生给予关怀,并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到不带“有色眼镜”,对受助学生平等对待,在精神上给予受助学生帮助和依靠。除此之外,在校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对自己所知道的需要帮助的学生伸出援手,为他们的生活改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学校也可以大力倡导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给予贫困生轻松的学习环境,营造团结有爱的校园氛围。

3.2 通过网络媒介大力宣扬正能量事例

网络媒介以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信息全而深受广大网民喜爱。高校受资助学生中不乏通过国家、学校、社会资助,并且结合自身努力而学业有成的。众所周知,榜样引导人们进步,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能让人进步飞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利用网络媒介来加大对于寒门学子经过自身和社会帮助最终功成名就的事例的宣扬力度,不仅可以让贫困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心态,还能加大大家对于高校贫困生的关注度,从而促进贫困资助政策的发展和推广。

3.3 注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从小学开始,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塑造就应当十分重视。对于高校来说,学生们正处于校园状态到社会状态的过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对于高校来说,仅仅通过课堂面对面教学引导大家建立良好健康的心态是远远不够的,利用远程网络教学来让学生们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涵盖范围广,教学效果明显,有助于他们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应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并且在长久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而针对高校贫困生而言,网络学习心理健康课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摆正自己的思想,正确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意义,以免误入歧途。

3.4 高校应该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

大多数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是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并不一定能够及时与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沟通,而且对于部分高校贫困生而言,自闭的他们并不愿意将自己的难处与老师交流,因此各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丰富心理咨询室的种类,并且在学校官网上开展在线心理咨询室,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里,大多学生都可以一吐为快,没有心理负担,利于对于学生的心理辅导,特别对于腼腆羞涩的受助学生而言,在线心理咨询室不仅可以缓解甚至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可以维护他们的尊严。学会利用网络加强对于高校贫困生经济资助和心理援助的融合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4 结语

贫困生不仅要负担繁重的学业,还要肩负起家人的期望和家庭的经济压力、生活重担,在日常生活中要比一般学生承担更多的责任,付出更多的辛劳。而对于高校贫困生来讲,来自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要更重。一方面要处理好自己的个人情感以及人际关系,要周全家庭的生活,另一方面还要面临着毕业、求职、深造的社会环境。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心理援助,帮助他们缓解经济的重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心灵上给予他们帮助和寄托。利用互联网络的传播优势和沟通方法达到对高校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和心理援助的融合,是现今资助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以此来引导受助学生自信,客观认识自己,感恩社会,达到自身的理想,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咨询室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
学校心理咨询室切莫成为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