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小反刍兽疫诊断与防治
2018-02-16王红花
王红花
(昆明市安宁市畜牧兽医站,昆明 650300)
0 引言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易感群体是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小反刍兽疫的病原为小反刍兽疫病毒,羊群感染这种病毒后,如果没有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会导致羊群受到影响,生长发育变得迟缓,病情恶化,严重时可能死亡。羊小反刍兽疫的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广泛,可能通过空气、呼吸道等作为传播途径,扩大感染范围,被感染后的羊群可能迅速发病,出现腹泻、肺炎、体温升高等症状。一旦发现羊群中感染小反刍兽疫,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且对羊舍进行及时消毒,尽量减少小反刍兽疫的传播。
1 流行特点与临床症状
羊小反刍兽疫主要对小反刍动物造成危害,尤其山羊最为敏感,临床症状也比较严重。传染源主要是患小反刍兽疫的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或者被污染的饲料、水、用具等。羊小反刍兽疫可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传播,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播,饮用水和饮食也可能导致感染。
对多例羊小反刍兽疫病例进行观察发现,羊小反刍兽疫属于急性疾病,山羊比绵羊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在发病时表现出很多综合症状。病羊受到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后,有一个潜伏期,较短的潜伏期为4~5 d,较长的为21 d,发病后病羊的体温迅速升高,可以达到41 ℃左右,而且在发病后的3~5 d内都可能保持持续高温。
病羊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背毛黯淡,其食欲下降,不愿意进食,口鼻处都出现干燥症状,而且在其口腔和鼻腔还会出现脓性黏液,呼吸时夹杂有严重的恶臭气味。当病羊的发热症状出现4 d后,口腔中的粘膜开始充血、泛红,出现轻微糜烂,随着病程延长,糜烂症状加重,可能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病变还可能会蔓延到牙床、上下颚、颊膜、舌头等组织,出现糜烂。病情较轻的病羊可能在2 d内痊愈,但是病情比较严重的,则可能在发病后期出现腹泻、脱水、消瘦等更加严重的症状,进而死亡,处于妊娠期的母羊,则可能出现流产现象[1]。
2 病理变化
羊小反刍兽疫是由于小反刍兽疫病毒传播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对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的病死羊进行解剖发现,病死羊的气管、喉部等多处都出现由于感染引发的支气管肺炎所形成的出血性血斑,在病死羊的肠道、皱胃等处发现多处糜烂,盲肠、直肠等部位也出现条纹状出血,脾脏、淋巴结等肿大,出现坏死性病灶。
3 病原与传播途径
3.1 病原
诱发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原是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的麻疹病毒,与牛瘟病毒、犬瘟热病毒等比较类似。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动物的淋巴组织、消化道上皮组织会成为病毒攻击的主要对象。虽然小反刍兽疫的临床表现十分突出,但是此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差,不能在体外存活较长的时间,通常在56 ℃的环境中,病毒在淤血、脾脏、淋巴腺内的半衰期为5 min,温度高于70 ℃病毒会马上失去活力,如果外界环境的pH>9.6或pH<5.6,病毒也会马上失去活性,通常使用病毒消毒剂可以将其杀死,最常用的消毒剂是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
3.2 传播途径
羊小反刍兽疫的主要传染源是已经感染的动物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因为这些病体以及废物中含有病毒,极有可能对饲料、饮用水、日常用具造成干扰,因此导致健康动物染病。另外,小反刍兽疫病毒还可以在人体的胚胎或者精液中存活,人工授精或者胚胎移植也可能导致该病发生。
4 诊治措施
4.1 诊断要点
根据病羊的临床症状做出初步判断,经过实验室检测确定羊是否感染小反刍兽疫。进行实验室诊断时,首先对样品进行采集,用拭棒采取病死羊的结膜炎分泌物、鼻腔、口腔、直肠等组织的提取物,解剖检查,用特定的中性福马林液对病理切片进行保存,使用常规方法进行血清分离,然后进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检测主要有2种方法,一种是血清学检测方法,抗体检测可以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另一种是病原学检测方法,采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普通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可以确诊是否患有小反刍兽疫[2]。
4.2 防治措施
4.2.1 及时治疗
由于该病的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现,必须立即按照国家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措施,对病羊和养殖区域进行控制,扑杀所有患病的动物以及与患病动物接触的动物,清理病死羊接触过的用具,并且在疫区以及疫区周围采取紧急免疫措施。对于疫区,必须要及时进行封锁,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出入,防止病毒随着人员和车辆被转移到其他地区。对于防疫人员也要进行严格管理,在进行免疫接种、消毒、无害化处理时要遵守规定,防止消毒不严造成的认为传播。及时对剩余的羊群进行免疫检查,消毒后将羊群迁入到新的、洁净的羊舍中进行饲养。
4.2.2 做好预防管理
由于羊小反刍兽疫的传染性很强,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与周围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必须从预防着手,做好日常养殖管理,减少羊小反刍兽疫发生。研究发现,引起羊小反刍兽疫的原因有很多种,在养殖中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第一,不要从疫区引进羊只,从其他地区引进羊群时,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至少1个月,进行单独饲养,确保其没有病症后才能将其混入原来的羊群中。第二,加强饲养管理,控制羊群饮食。饮食是促进羊群健康生长的关键,饮食不合理、食物不干净等也会诱发该病。在日常养殖中应该对羊群的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使羊群的营养更全面、更充足,确保畜禽的饲料符合标准,饮水清洁。第三,做好环境消毒。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杀菌,保持养殖场通风,养殖场的饲料应该按照科学的配方进行搭配,防止饲料和饮用水被污染。及时对羊群的粪便、分泌物等进行清理,防止病毒传播。第四,做好免疫接种。做好养殖场的免疫接种管理,对于1月龄以上的羊只可以进行接种,接种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具体的接种剂量为1 mL,采用颈部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接种[3]。
5 结束语
羊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因此,应掌握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传播途径等,当发生疾病时才能更好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另外,应在日常养殖中做好预防工作,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