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现代教学方法的探讨
2018-02-16董强
董 强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 白城 137000)
1 引言
中医学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其中抽象的概念,不能理解经典的中医学知识,久而久之就会渐失学习兴趣。在中医学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合理应用相应学习方法,若一味灌输而不知技巧教学,则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原则,将课堂主动性交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学习提供施展自我的舞台。传统的中医学教学多以讲授法为主。从师生角度看,这种教学方法分别属于传授型教学手段和接受型学习方式。讲授法以定论形式直接向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传递知识,学生以为只要认真听就能直接获取知识。但是,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必须建立在有机结合新旧知识和独立思考基础上,否则会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长期采用讲授法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往往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单调枯燥无味,难以获得相应的教学效果。针对中医教学现状,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合理应用现代和教学方法开展中医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将现实临床问题作为授课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能自主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概念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和信息,学会辨证分析已有临床资料,促使学生不断深化思维,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中医学教学,可达到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中医的辩证思辨能力。
在教学时,教师可先选择一些临床有效相对简单的中医案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搜集案例相关资料,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相补充,直到学生全面认识对应的知识点。进而分析和讨论案例,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给患者作出中医诊断、中医辨证和拟采用的中医诊疗方法与原则,完成一次真实的临床诊疗过程。学生在临床案例分析过程中,由浅入深、由简入繁,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医知识。
也可让学生从自身出发,把自己作为一个“案例”,去亲自体验,营造出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氛围。如让学生身临针灸、刮癖、切脉等情景,而不仅仅从字面或画面来简单理解抽象概念,“自身案例”以声音画面感极强的手法,陶冶学生文化思维,弥补中医晦湿难懂问题,降低学生掌握中医知识的难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和乐趣。
3 合作性学习法
合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方法。合作性学习以“自我指导”与“自我发展”为中心,重视展现学生个性,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教学方法。合作性学习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能力的培养很有益处[1]。
合作性学习法的基本流程。先由教师讲解教授相关的中医学知识,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一般6人左右为一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员之间进行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开展前,教师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合作性学习模式与其它学习模式之间的区别,指导学生重视合作学习[2]。各小组学习任务与学习计划由本组组长负责,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积极创新。具体包括:(1)答题练习。组员选择一个不同于其它组员的题目,然后在组内作陈述解题思路,其它组员纠正其中存在的问题,如此循坏。学生可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搜集资料,尽量缩小资料搜集范围以减少搜集时间。(2)小组讨论。讨论环节可有助于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由组长分配学习任务,或由学生自己选择,保证每位组员都有1~2个知识点的学习任务。在选择学习任务时,要重点考虑到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任务分配完成后,组员学习相应的教材知识点,若发现不解之处,可在组内提出。组员之间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若问题存在争议,及时请教老师。
4 互动讨论教学法
互动讨论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在中医学课堂教学中,该方法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不断提升学生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究精神。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3],不利于实施和开展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明确其优缺点,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
4.1 应用优势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中医学是一门教学内容较为深奥以及抽象的学科,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且会降低学生学习质量。互动讨论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不断探讨学习见解,激发学的学习主动性。
融理论性教学与实践经验于一体。医学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仅依靠理论学习远达不到完全掌握知识的目的。采用互动讨论教学则完全摆脱了枯燥传的统教学方法,将实践性教学有效融入理论性教学中,将学生认知医学知识提升到更高水平,为学生对临床病例的理论性诊断奠定坚实的基础[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传统教学主要以让学生听从教师讲解和分析为主,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进而禁锢学生学习能力。互动讨论教学是一种围绕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我的想法和见解为主,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质疑,可不断扩充学生探究视角,让学生意识到自我不足并借鉴他人经验,进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4.2 应用弊端
学生临床实践经验较少,讨论深度不够。大多数学生临床经验相对较少,讨论深度仅仅限于基础理论知识点,讨论内容不宽泛,深度不够。尽管该方法相对较为开放,也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但学生掌握知识力度远远达不到理想的高度,加之学生思路不够开阔,临床分析上仅归结在书面理论知识,影响学生掌握和认知中医学知识。
讨论的展开主要围绕理论性的知识点。学生的临床实践经验少,不仅影响其讨论分析的范围和深度,也极大限制了学生个人发散性思维。因为,大多数学生分析讨论某一主题时,往往受到教材理论性知识的束缚,使其讨论分析过程始终围绕书本既往学到的知识点而进行阐述,使其讨论失去原本设计意义,在一定程度不利于学生提升自我的思维广度和见解,该教学方法也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
中医学教学过程时,不要一味沿承传统式教学模式。在设计和接受现代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实际作出相应改变,要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利与弊,进而运用其有利之处并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杨晓玮,岳树锦,李艳琳.合作性学习模式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11,30(1):65-67,74.
[2]陈小菊,李福英.合作性学习模式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0):1257-1258.
[3]高建德,范凌云,余琰,等.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8):119-121.
[4]李建伟.试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