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环境保护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
2018-02-16白山
白 山
(吉林省环境信息中心 吉林 长春 130033)
1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我国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水平在环境保护环境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的数据也可能涉及到相关环保部门的工作数据和信息,因此这些数据的泄露也容易引发社会整体的稳定性,甚至严重还将对政府的决策起到扰乱作用。特别是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要求相关环保部门在各项工作挑战进行适应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只有对这项工作进行挂不住,才能保证今后环保数据信息不会出现泄漏,对于提升国家信息的安全性也将起到显著的积极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下文中笔者也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2 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当前党中央和国务院政府部门对于大数据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的第十四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当前的社会发展不仅要靠人才,还要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更有效的实现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联网共享,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更有效的数据分析,最终实现对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管的工作联动[1]。近年来国务院也印发了关于大数据技术的相关政策,也就是要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以便在工作中更有效的推动政府工作职能上的转变。
由于环境保护工作也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因此这项工作中所涉及的数据也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水文、气象、测绘等基础信息。所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大数据进行应用也必然会面对更为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经过实际研究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首先,信息内容的安全。比如当前会出现相关信息被窃取或是破坏等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价值的密度虽然比较低,但是由于数量庞大,所以在总体价值上也是十分显著的,并且在其中必然含有较为敏感的数据。如果在此环节中由于病毒的侵蚀或是黑客的恶意攻击,必然会造成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会造成环境保护策略的失误,严重的甚至还将对社会问题造成影响[2]。
其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由于大数据自身的数据量相对比较庞大,数据种类也十分多样,因此在实际对其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较大的工作障碍,这种问题的出现也必然会引发安全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数据丢失或是受到破坏的问题。
3 对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信息安全进行保护的相关对策
3.1 技术性防范措施
其一,访问控制技术。在当前的网络安全防御工作中访问控制也是最为基础的一项功能。开展访问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广大用户数据资源的访问权限进行限制和认证,确保相关的数据资源可以不被非法进行使用或访问[3]。这项工作的开展一般情况下都用来着对用户身份的认证,从而在这一功能要求下,对广大用户进行控制和规范,特别是对于智能终端用户在工作系统中的行为来说,这一功能的制定对于降低安全风险也将起到十分显著的帮助和影响。
其二,网络隔离技术。在当前大环境的背景下,网络隔离也需要借助数据存储系统中的防火墙来实现。所谓防护墙技术就是借助对网络的隔离和限制访问等手段对网络的访问权限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或是控制。一般情况下,防火墙可以将网络划分为可信赖的网络和不可信赖的网络,可以借助安全策略的设置对外界访问服务进行管理和控制,这种工作方式也可以有效避免外部非法用户的入侵。
其三,病毒防治技术。所谓的病毒防治技术就是借助防病毒系统的设置对安全性进行提升。防病毒系统主要包含了对病毒的预防、检测和清除,在最短的时间内的阻止和预防病毒进入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系统中。所以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最理想避免病毒的攻击方法就是预防,而要想进行有效的病毒预防,也需要广大用户在实际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
比如,在相应操作系统上可以有效安装相关的防病毒软件,并且要定期对相关的病毒库进行更新或是升级,确保为系统所安装的都是最新的安全补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数据下载前都应该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安全扫描,对于未知邮件也不要轻易点击。
3.2 管理性防范措施
在管理制度上,需要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数据和相关工作机制,并在工作开展中制定必要的数据管理办法。在标准和规范环节中,也需要对当前环境信息资源内容、主数据模型标准进行梳理,从而更有效的对当前的环境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5]。在安全保障工作中,按照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要求来说,对于当前环境大数据的背景下和主要内容,也需要对不同安全地域和等级进行划分,从而在工作中明确等级保护制度,构建包含广大用户身份信息、信息传输安全的相关安全保障系统。在进行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环节中,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大环境系统运行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对运行维护管理体系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从而实现对信息系统运行监控和预警能力的全面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所以在对此项工作开展的环节中也需要对各个生态环境要素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各项要素之间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制定更为合理的决策手段和措施,也只有这样才能对生态环境起到更有效的保护作用。大数据的数据量相对比较庞大,形式也比较多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就需要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更有效的分析,从而实现对信息安全问题的有效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对大数据信息的防护起到更有效的帮助,这对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也将奠定良好基础。
[1]彭国建,房琦.大数据时代加强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安全的对策[J].信息与电脑,2016,15(24):207-209.
[2]官凌青.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问题及思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49(9):62-63.
[3]李蓓,李谦.大数据时代环境保护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5,69(10):3-4,20.
[4]蔡钰.大数据时代信息网络安全的战略分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5,37(3):122-124.
[5]邓赟.基于大数据的安全传输及存储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15(4):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