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消化道积食的综合防治
2018-02-16,
,
(1.永兴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油麻镇分所, 湖南 永兴 423304; 2.永兴县畜牧兽医水产局, 湖南 永兴 423300)
1 发病原因
1.1 饲喂方式不正确,采食不规律
导致猪消化道积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科学的饲喂程序,猪只的采食量不稳定,过饱、饥饿或时饱时饿都能够导致猪消化道积食。饲喂时间不固定,使猪只处于饥饿状态下,增加采食量,过度采食使猪只消化道内存在大量饲料,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进入到胃中的食物不能及时被消化掉,在胃中滞留,导致积食。突然更换饲料,经常更换饲养人员也能够导致猪消化道积食的发生。突然更换饲料会破坏猪只的消化系统,使胃蛋白酶的分泌受到抑制,影响消化功能,此外,更换的饲料如果不符合猪只的年龄以及生长需要,也会给消化带来负担。例如,在仔猪转群时,突然更换饲料会使胃内蛋白酶活性降低,而使饲料在胃中堆积发酵,产生过多气体,并引起下痢。
1.2 应激反应强烈
强烈的应激反应能够导致猪只消化系统紊乱,抵抗力低下,从而引起的消化道积食。疫苗免疫,转群,仔猪断奶,去势,运输等都能够使猪只出现应激反应。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下的猪只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减少,这就使胃液的杀菌作用减弱并减轻了胃肠蠕动,造成消化不良,从而引起猪只消化道积食,如果不能及时将胃内的食物排空,容易导致食物酸败,使猪只腹泻或厌食。
1.3 仔猪消化道系统尚不完善
仔猪消化系统尚不完善,积食的发生率相比其他年龄的猪要高,仔猪积食通常是积奶和积草。仔猪消化道积奶是因为母猪产子后乳汁分泌不充足,导致部分身体较弱的仔猪无法采食足量的母乳,在乳汁分泌量逐渐变多或其它母猪寄养的情况下,一次性吸食大量的乳汁,无法消化。消化道积草是因为仔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采食了难以消化的饲料,或误食饲喂给母猪的饲料或误食麦草秸秆等,无法被消化,产生消化道异物,严重的能够增加死亡率。
2 临床症状
猪消化道积食主要有3种临床表现方式,分别是腹泻、嗜睡和消化不良。有腹泻症状的猪只粪便呈黄色,被毛无光泽,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治愈率较低,病程较长。有嗜睡症状的猪只精神萎靡不振,走路摇晃不稳,长时间倒地,嗜睡,病程长。有消化不良症状的猪只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偶有呕吐的现象,吐出的物质有酸臭气味。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科学设置饲喂程序
猪只的饲喂要本着定时、定量、定人的原则,每天在相同时间进行饲喂,并且采食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更换饲养人员,夏季在早晨和下午天气凉爽的时候饲喂,并适度增加夜间饲喂量。减少饲养过程中的应激因素,预防应激反应造成的猪只消化道积食。更换饲料应该要有过渡期,新料由少到多逐渐增加,避免突然更换饲料。
3.2 加强仔猪护理
仔猪消化系统不完善,消化道积食的发生率较高,发病后病情较严重甚至增加死亡率。因此,仔猪消化道积食的预防十分重要。首先加强分娩母猪营养,保证乳汁分泌充足,对母乳量不足的弱小仔猪,在出生后尽早寻找其他母猪寄养,以提供充足的乳汁供应。仔猪断奶时应给予适宜消化的仔猪料,并加强护理,减少断奶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3.3 手术治疗猪消化道积食
猪消化道积食,特别是顽固性消化道积食,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具体手术方法如下:将猪只保定,局部麻醉,局部剃毛、消毒,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皮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膜,可见猪胃,切开胃部,取出胃内容物,缝合后将胃部放回到腹腔中,清洗腹腔内异物,撒放抗菌素,缝合腹膜及腹横肌,腹内、外斜肌及皮肤作结节缝合,术后12 d拆线,伤口第一期愈合。手术过程中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并注射青霉素120万~160万IU/d,以防术后感染,连续注射3 d,手术后的猪只需要单独饲喂,并且少量多餐,直至1周后,没有异常情况下恢复正常饲养[1]。
3.4 土方法治疗猪消化道积食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所获得的土方法治疗猪消化道积食配方如下:取干姜、小苏打各15 g,鸡内金10 g,水煎灌服。如果猪有胃寒和呕吐的症状,可取生姜、陈皮各30 g,熬汁灌服[2]。此方法适用于猪积食病情较轻,没有条件进行手术治疗的病猪。
4 结语
猪胃容物的重量大,如果经过药物治疗后,还可能存在药渣等,此时通过吃药治疗并不会有较好的疗效还容易加重病情,长时间积食导致胃迟缓,胃内容物会压迫胃神经发展为胃麻痹,很难恢复,手术治疗是唯一疗效显著并安全的治疗方式。猪消化道积食需要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科学设置饲养程序,不要让猪吃的过饱,采食量也不能太低,同时注意加强仔猪消化道积食的预防。
[1] 彭融生.猪胃积食手术治愈二例[J].中国兽医杂志,1983(2).
[2] 王晶.土法治疗猪积食[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