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贫困县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难点及对策

2018-02-16

畜禽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

(中共南阳市委党校, 河南 南阳 473056)

1 非贫困县贫困人口精准扶贫脱贫的路径选择

2016年河南省共有108县(市),仅贫困县就有53个,相比较贫困县,河南省其他的非贫困县也有大量的贫困人口。如南阳市的唐河县,贫困人口达14 164户29 289人。洛阳市的洛宁县,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总数有10 376户38 005人, 商丘的鹿邑县也有5.7万多农村贫困人口。相比较于那些贫困县,非贫困县的脱贫任务更为困难,因为没有各级财政资金的支持,依靠本县不充裕的财政资金来完成脱贫攻坚,是本县领导和包户扶贫干部的一大心病。但这些非贫困县克服了重重困难,采取多种路径来完成扶贫脱贫攻坚任务。

1.1 “借鸡生蛋”助脱贫

即非贫困村在没有专项的扶贫资金,没有扶贫项目,也没有来自市县的扶贫干部的情况下,通过让村民捐助来帮扶贫困户。2016年6月,在河南省精准识别“回头看”中,商丘市鹿邑县的张艳伟家的贫困状况被发现,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经过说服动员,张艳伟愿意通过种大棚蘑菇脱贫,但没有资金支持。 村里老支书就想到借鸡生蛋,发动本村的成功人士捐助。在郑州做生意的2个老乡提供了5万元捐助,帮张艳伟建了1个蘑菇大棚。如今张艳伟在蘑菇棚中快乐地劳动,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1.2 整合涉农节余帮脱贫

即整合涉农部门的节余资金,用于解决贫困户最为关切的问题。64岁的张庆喜是鹿邑县太清宫镇后双村人,妻子因病卧床不起。他家是村里的五保户,也是贫困户。家里30多年前盖的土坯房,因年久失修,一下雨就漏。在扶贫中,鹿邑县想尽办法,整合国土、农业、发改、水利、农办等涉农部门的节余资金5 100万元,用于解决贫困户最为关切的安全饮水和危房改造两大切身利益问题,很多像张庆喜这样的人家都住上了新房。

1.3 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帮脱贫

在郑州,为了实现2016年消除“零就业”贫困家庭的目标,要求各县(市)及航空港区要开发城乡交通协管、保洁、保安、保绿等公益性岗位,安排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为实现更有效的精准扶贫,郑州市将着力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每个乡镇、行政村要配备1~2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协管员。

1.4 建立“扶贫车间”帮脱贫

洛宁县西山底乡,自2016年起就通过打造扶贫产业园与扶贫产业基地的方式,帮助贫困村民就近就业,并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例如近日洛宁县西山底乡在北村建立了乡第二扶贫产业园,由北村村返乡创业村民杨彦涛投资建设了洛阳亿淏通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耳机配件等电子产品,目前,已吸收24名贫困村民就业。

1.5 利用兜底政策保脱贫

2016年,唐河县针对贫困人口,按照标准进行认真细致的区分。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伤残程度重的、无法通过产业扶持或转移就业等扶持措施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交办到民政部门实施农村低保和五保兜底保障,并按最高标准执行社会化发放。对伤残程度较轻且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交办到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实施残疾救助。对贫困人口中缺乏劳动技能的人交办到人社部门,采取多种技能培训方式,提高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对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交办到教育部门,从学前教育阶段一直到博士教育阶段实施教育救助。对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交办到卫计部门实施医疗救助。唐河县卫计委出台了专门针对贫困户的“三提、两降、一免”具体政策,推进医疗救助工作。

2 非贫困县贫困人口精准扶贫脱贫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做到精准识别。2016年6月,南阳市曾组成5个督导组,对南阳市方城县、内乡县、卧龙区、新野县、唐河县的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发现方城县、内乡县2个贫困县的贫困对象识别准确率为97%和96%,而卧龙区、新野县、唐河县3个非贫困县的识别准确率仅为95%、90%和84%。比如,督导组在实地查看中发现,卧龙区潦河坡乡周沟村石东组刘某和安皋镇和庄村深井组白某比较困难,应符合贫困户标准,但只享受低保而未纳入贫困户。新野县溧河铺镇屯头村王某,全家4口人,7亩地,母亲82岁,大女儿在平顶山师范学院上学,二女儿在新野县一高上学,爱人因癌症去世,全年收入约15 000元,全年支出约30 000元,外债60 000元。此户符合贫困户条件,但未被录入。

(2)部分贫困户脱贫愿望不强烈,出现了”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的不良思想。具体表现在有些贫困户不主动参与发展,例如给有工作能力的贫困人员介绍到蔬菜大棚里帮工,月收入1500元,但他们嫌累不愿意干;还有的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包户的扶贫干部就是要给自己钱和福利物品,甚至有些贫困户就公开叫嚷“不给钱不给礼物你们来干啥”;还有的贫困户千方百计隐瞒真实信息,达到脱贫条件也不想脱贫,如贫困户李某,一家5口人,李某和他的妻子都50来岁,2个女儿,1个女儿上大学,1个女儿出嫁,儿子是残疾。在扶贫干部到家询问女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没有,李某予以否认,后来经了解她女儿已经是一名教师。像这样的达到脱贫却不愿脱贫的情况并非少见。还有一些贫困户脱贫的内在动力不足,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国家的扶植上,自己无所事事,不愿靠劳动致富脱贫。有些贫困户就明确说 “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有些人认为 “当贫困户”是村里最有地位、最有面子的事,所以托关系找门路非要进贫困户行列,有些人因没列入贫困户就越级上访给基层又带来了信访稳定压力。

(3)非贫困县的一些贫困村,真正找到和找准发展的主导产业非常难。虽然有优惠的产业扶贫政策,但有些贫困村对于应该发展什么产业,靠什么项目来带领农民增收脱贫,既很难找,也很难找准:发展养殖业,因为离水源近不能发展;发展种植业,没有三五年见不到效益;发展加工制造业,没有人力、资金和市场支撑。所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有些非贫困村的两委班子不团结,干部思想素质差,不严格按照标准做到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造成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矛盾,也造成群众对干部的不满。有些包户扶贫干部反映:在入户收集资料时,贫困户多隐瞒收入和支出情况。有些非贫困户村民直言,能够被列入贫困户的多是村干部的亲朋好友,因为按照人均收入3 020元来确定的话,被列入贫困户的已经远远超过了那些非贫困户。还有些村民说现在是帮富不帮贫。

(5)扶贫机制有缺陷,影响扶贫效果。在河南省各地市县普遍存在着扶贫资金投入分散、评估体系欠缺、激励机制不健全、社会主体参与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例如扶贫政策中财政、税收、金融、产业和投资不够配套完善,没有形成密切的工作合力;扶贫项目建设、产业开发、移民搬迁等多个方面缺乏有效监督与评估;扶贫激励机制普遍缺失,导致“数据脱贫”现象比较严重;社会组织扶贫平台建设迟缓,社会帮扶效果不明显。

3 非贫困县贫困人口精准扶贫脱贫对策建议

3.1 重视统筹兼顾

河南省南阳市在2017年四月开展“千企帮千村、万名干部助脱贫”活动,“千企帮千村”,即以企业为帮扶责任主体,以全市7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292个非贫困村(贫困户在60户以上)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内容,动员全市1 000家以上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参与帮扶工作,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确保每个帮扶对象村都有1家企业帮扶,不脱贫不脱钩。“万名干部助脱贫”,即以现职国家公职人员为帮扶责任人,以全市17.2万户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结穷亲、进农户、话农事、解民困”等为主要内容,在原有农村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不变的基础上,动员45 000名以上由市、县财政供给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及国有企业中的国家公职人员参与帮扶工作,按照“不交叉、不重叠”原则,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1名现职国家公职人员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到目前,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员脱贫效果就非常好。所以其他非贫困县应借鉴这些有益探索,要尽早谋划、尽早动手,有条件的地方一定要与贫困县、贫困村的脱贫工作一起统筹安排,同步推进。在集中力量重点消除贫困县、贫困村的贫困时,不能让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贫困户成为被忽略的群体。否则,到2020年的脱贫成效就很难完成。

3.2 加力精准帮扶

一些地方对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扶贫工作重视和投入不够,其中的重要因素是,不少领导认为那里发展条件相对较好,依靠当地的发展带动,很多贫困户也能够脱贫。但实际上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贫困户的最大特点就是自身发展能力弱。因此要加力精准帮扶。

3.2.1 精准识别

要严格识别程序,持续组织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识别要求,对全省所有的贫困户进行“拉网式”的全面复核排查,确保不漏一人、不错一户。同时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贫困人口信息、贫困村地理信息和帮扶干部管理信息“三大系统平台”,做到精细化管理、精确化配置、精准化调控。

3.2.2 精准施策

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开好“药”。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确定脱贫方案,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切实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实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3.2.3 精准帮扶

严格落实“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到人”措施,着力在帮扶形式、帮扶措施、帮扶机制等方面做实做细,确保取得实效。第四要“扶志”同“扶智”相结合。“扶志”就是针对那些不想脱贫不愿脱贫,有等靠要思想的贫困户,要做好思想工作,告诉他们脱贫是国家政策,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只有利用好现实政策,找到适合自己的长效脱贫路径,树立自己发展意识才是正确的理念。 “扶智”,就是要利用各种途径对贫困人口进行职业培训,例如在农业生产、果物种植、畜牧养殖等方面开展专项培训,使他们掌握就业创业技能,让贫困户利用自身条件达到根本上的脱贫。

3.3 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

针对非贫困县找不到优势产业找不准优势项目的问题,非贫困县要借鉴其他县市的经验:例如非贫困县西峡就采取把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促进精准扶贫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精准脱贫新模式,带动贫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贫困农民和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把分散的土地连成片,把分散的资金聚成捆,把分散的农民抱成团,联合起来闯市场,共享合作经营利润,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扶带动贫困农户脱贫。

3.4 加强非贫困村的两委班子建设

在脱贫攻坚中村级组织的干部是最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情况、掌握本村的发展优势的特别群体。如脱离这一群体的支持会达不到有效的脱贫效果。所以必须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把那些甘愿为村民服务的有责任心的人选到村级组织,发挥他们的优势作用,为脱贫攻坚创造条件。

3.5 完善扶贫攻坚机制

3.5.1 优化扶贫资金管理

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配套使用的原则,省市县财政要逐步增加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的目的性和实效性。扩大县区级对扶贫资金的调度和审批权限,改善对扶贫项目的管理服务水平。

3.5.2 整合政策资金优势

即有效整合河南省各市县出台的与扶贫相关的财政、税收、金融、产业政策,发挥政策的合力作用。还可以把各类扶贫资金集中起来,针对发展势头好、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

3.5.3 优化监督评估机制

如加强扶贫项目的监管,定期对使用扶贫资金的项目进行检查和审计;建立项目公示制度,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强化扶贫资金监督,严格规范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违纪、违法的帮扶单位要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对违规工作人员进行行政问责,发现有违法的人和事要移送司法部门解决,起到打击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

4 结语

在扶贫攻坚中,靠天靠人不如靠自己,贫困群众把国家的优惠政策和勤劳的本能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长久脱贫。所以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决不能坐等帮扶政策来敲门,一定要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

猜你喜欢

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隐形贫困人口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