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生活环境对侗族刺绣图案选取的影响
——以当地一款儿童菩萨帽为例

2018-02-16肖满英

西部皮革 2018年1期
关键词:双龙侗族菩萨

肖满英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00)

1 侗族人民的生活环境

侗族属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其自称Gaem l,国际标准译名为“kam”,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侗族;侗族使用侗语,属壮侗语系;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市。历史以来,主要从事农业,兼具林木,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其是一个山地民族,集寨而居。自然环境上,虽交通滞塞,但青山绿水,空气清新,优美静谧。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当地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从大自然的规律。

2 生活环境对侗族刺绣图案选取中的影响

2.1 侗族刺绣

刺绣是引针穿刺,通过各种彩色的丝线或者棉线,附着在预想图案的表面,从而构成各种图案纹样的工艺。刺绣是侗族的一项传统工艺技法,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刺绣中的重要分支。其技法多样,种类丰富;造型新颖,对现实景物的凝练概括;构图规整,排列有序;色彩绚丽。所制作出来的刺绣工艺品,观赏与实用并存,繁复绣缀的工艺,不仅使得图案精致,还增加了衣物的耐用度。

2.2 生活环境在侗族刺绣图案选取中的影响

意识先于行动,一切工艺品的形成都是人们意识形态的产物;而意识形态又左右于制造者的生存环境,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图3-2所示,其是侗族幼儿的菩萨帽,从帽顶至帽沿的构图依次是:彩云追月,蕨类卷草纹,银质蝴蝶纹,十二菩萨像,旭日朝升图,双龙戏珠,帽沿是银泡。

(一)菩萨帽,寓意护佑

具象的十二座菩萨像运用是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白表现,侗族人民虔诚地敬奉菩萨,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众所周知,在生产水平低下以及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的远古时代,新生儿的存活压力是必须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这让历代侗族人民对生命的渴求思想传承并延续至今。侗族人民将十二座菩萨像运用到幼儿的帽子上,寄托长辈对晚辈的深切关怀与殷切希望,祈求菩萨对幼儿的保佑,让其健康,茁壮成长。

(二)崇向自然,和谐共生

侗族刺绣中的植物纹样来源于自然生活和农耕文化,充溢着质朴、鲜活的气息。对大自然万物的情愫,侗族人民通过细心观察,将现实中的动、植物绣制到服饰上。菩萨帽中,帽顶的蕨类卷草纹,通过墨绿的颜色,大气的纹样构图,将卷草纹的生命力形象逼真展示出来;银质蝴蝶装饰物,五瓣小花也是汲取日常劳作中所见景物;除了景物的形态模拟,抓住形象的主要特征,在写实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高度概括下,使图案既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在用色上也是从大自然截取:纯正草绿、亮黄,薰衣草深紫、耀眼玫红,活力深红、湖泊蓝等交相辉映。

(三)吉祥图案,经典不衰

双龙戏珠、彩云追月、旭日朝升都是中国民间吉祥的经典纹样。随着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中华优秀的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到中华儿女的日常生活中。在这里,侗族人民对云、月、日的形象进行了重新设计和组合。云取其色,灵动的造型设计,辅以白色衬托出云的洁白本质;月取其型,通过观察高悬的明月,侗族人民用弯弯的形状表示月亮,为呼应下面的双龙戏珠,采用亮黄色表达月晕;旭日是通过湖蓝的圆形珠子代替,并以玫红色镶嵌周围,表达太阳的温暖之意;双龙戏珠从汉代开始成为一种吉祥喜庆的装饰图纹,此处双龙的形象被简化,火珠居于两条龙中间,显示出活泼生动的气势。

银饰是我国少数民族用来装扮的常用材质,一说保健,祛湿,二说是少数民族历来的习惯,对银质的偏爱,凭借这一载体,展示了诸多纹样的风采。总而言之,整个菩萨帽的寓意是希望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做事要像太阳一样光明磊落,做人人格要如月亮和银饰一样洁白无染,寓意为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懂得感恩自然的滋润。有这些寄托,这个帽子精巧美丽,孩子戴出去也更加活泼可爱,并且寓意深厚。

3 结语

侗族刺绣是中华服饰中的宝贵财富,其高超、精湛的技艺让人折服。侗族的菩萨帽,通过将其运用到服饰中,表达平安、健康等美好祝愿;崇拜、敬畏大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将对大自然的热爱,针针绣到自己的服饰上。艺术源于生活,这在智慧勤劳的侗族人民那里展示的淋漓尽致。

[1]单冉.桂北侗族刺绣的图案纹样及色彩探究[J]大众文艺,2017.

[2]康凯.侗族刺绣的纹样类型与美学特征[J]大舞台,2014

[3]潘梅.多姿多彩的贵州民间刺绣[J]上海工艺美术,2009(06)

猜你喜欢

双龙侗族菩萨
金华远方·双龙宾馆
双龙集团有限公司
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华龙”“玲龙”——中核集团“双龙出海”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辽代八大菩萨造像研究
佛像面前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