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民间刺绣的运用及研究
2018-02-16崔晓晓
崔晓晓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大连116000)
引言
刺绣是一种有动感创作过程的工艺美术品,在整个刺绣过程中,针像一个探寻着,而线则是针的忠实记录者,让自己的身体把针的足迹——记录成线条或图案。这种由一针一线完成的特殊创作,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历许多岁月,并形成了派系,其中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为我国四大名绣,而民间刺绣在我国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
哈萨克族在新疆这块得天独厚的地质环境和独特文化熏陶下,孕育出了哈萨克民间刺绣这种极其细腻和又富有观赏性智慧结晶。本民族的能工巧匠们在经过漫长历史上的积淀和迁移形成的其美丽的代表符号,并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繁荣景象。
1 哈萨克族民间刺绣的历史渊源
哈萨克族民间刺绣发展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并随着长期的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在这种民族融合和本民族人民的发扬光大中,坚持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而屹立一方,并影响和改变着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中国的蚕桑养殖可追溯到到距离如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根据考古资料证明,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约在5000年前就有养蚕植桑缫丝织绸的历史记载。历史上虽然对新疆生产丝绸的时间虽然未有确切的记载,但新疆和田生产蚕桑的历史悠久,且久负盛名。
翻开历史就会发现,每页历史都隐藏着一连串的事件。据史料记载,唐代和田人士已“工坊澤绸”;宋代新疆向中原王朝进贡本地所产的胡锦、西锦等丝织品;元朝曾在新疆的专局织造生产出了那失失锻;清乾隆年间周游新疆的椿园记录了和田蚕丝养殖极其兴盛,生产的绸缎密实又光滑。19世纪和田已能生产半丝织品的玛希鲁甫和艾德莱斯、拜合散姆等绸缎,而且有专门的缫丝厂生产生丝出口到俄国和印度等周边国家。清代曾跟随左宗棠将军出关的诗人肖雄,目睹于阗茧桑盛世时写了一首蚕桑诗,诗云“此中应有支矶石,织出天丝云锦裳”,可见当时和田蚕桑织绸业的兴盛景况。
历史的记录让人感到,许多东西都已被遮掩在时间的烟尘深处,而走近一些古城遗址,又能感觉到有一些不曾消失的东西仍在隐隐约约呼吸着,渴望着后人能走近它们,为它们拂去蒙尘,让生命重见天日。
2 哈萨克民间刺绣的深入解析
2.1 古老的图腾崇拜对哈萨克族刺绣图案的影响
在数千年的的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里,从古老的民族起源那里开始,任何一个民族都拥有具有自己独特标记的图腾崇拜的传统。在距今三千八百年前,人们在中国西北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的山脉两侧发现了许多带有牲畜或动物的简化图形的岩石壁画。从这里可以初步看出西北部古老民族对动物的崇拜,壁画上描绘的多是游牧民族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的记录。
哈萨克民族因为在高寒气候的地理环境中,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人们需要从事畜牧业,不管在哪个时代他们与牛羊驯鹿等动物都有着似乎血脉相连的情感,牧民们喜欢把羊角、鹿角、牛角或这些动物的骨头当作图腾崇拜,给他们赋予生命顽强不息的象征寓意。在民族刺绣的大量纹样绣花中,变形夸张牛羊角、鹿角时有出现,在哈萨克的先祖看来,这些动物角或者遗骨是神灵的象征,也是生命不息、灵魂永生的标志。
在哈萨克这个喜好狩猎的民族,其中善于捕猎的金雕也常常联系在一起。不管是眼光锋利的狩猎者金雕,作为天空中的勇者,被哈萨克人民带入民族图案纹样中,标志着勇猛和坚强,也是草原上的保护神的象征。其它刺绣纹样还有很多是取材于自然万物之中,他们不仅有生机盎然的各种花卉图案与果实,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纹样,想常见的如意纹、云纹、万字纹等图形。刺绣图案种类不胜枚举,除了那些动植物和抽象纹理,还囊括了具象化的禽兽昆虫。这些不管是抽象还是具象的纹样大都象征这吉祥如意的寓意,这也是人们的一种图腾崇拜。
2.2 哈萨克刺绣的色彩运用之道
人们往往以颜色明丽浓烈来评价哈萨克族的民间刺绣,其实这是指现代化学染料直接染色所呈现的浮艳的色彩而言的,事实上在这些民间艺匠的手中所呈现出的效果则是艳丽却又极其统一的。
在古代出土的一些哈萨克民间刺绣可以看出,由于那时人们都是采用天然的植物、矿物染料,因此到现代发现依然不会褪色。哈萨克民间刺绣其实用色非常多,红橙黄绿青蓝紫无一不用,当它们这些艳丽的色彩组合到一起时本想会艳俗无比,却没想到在民间艺人的处理中却和谐又美轮美奂。在他们民族绣品多采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但为了避免不同高纯度的色彩放在一起不会那么刺目,民间艺人采取了一种巧妙地方法,选择在中间色底布上绣花,使纹饰达到和谐统一。。总之,哈萨克民间刺绣纹饰形式多变,可以将多变的色彩形成和谐的整体,组成一件件完美无缺的装饰品,这不仅增加了民族标识性,也对美化民族的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2.3 哈萨克族的纹样构成形式
如果把哈萨克族民间刺绣比做一棵大树,那么他的刺绣纹样的技法则可以比做那些支撑起它的无数根系。哈萨克民间刺绣的技法综合起来大致有平针绣、辫针绣、镂空绣、结绣、植绒绣、串珠片绣、盘金银绣、拼贴绣、钩针绣等。将其中一种方法一直延续下去就会形成风格,而将一种风格发挥到极致就会出现经典。哈萨克族民间刺绣因为坚持了多种风格,已经变得像彩虹一样绚烂多彩。
尽管民间刺绣的种类、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但是其纹样构成也受到影响和制约,这就是适形装饰,就是按照合适的形态去支配图形装饰。主要包括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及各种组合纹样。这些纹样均用民间的自由的手法构成,从而使图案达到规整、均衡、对称、平衡及虚实相生的效果。
3 哈萨克族刺绣在手工艺品及民俗中的运用
3.1 哈萨克族刺绣在手工艺品中的应用
哈萨克族许多民族艺匠以其精湛的技艺,创作出本民族特点和风格的绣品工艺,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譬如在服装上的对襟、下部刺绣多以二方续纹样,在衣下对角处绣一组对称的单独纹样,且色彩素雅。男女夏衫多为短袖,多在胸口、脖袖边刺绣适合纹样。服饰绣花技法多为辫针绣、平针绣和十字绣,有的坎肩用盘金银绣法并加饰串珠和金属片、颇具装饰风味。
创作来源于生活,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最终仍将归于生活,民间的刺绣是依附于民族习俗的工艺品,它的范围极为广泛,概括起来有服饰、帽冠、被褥、枕头、手绢、围巾、腰巾、背袋,餐具有套挂、拜垫、坐垫荷包、绣带、墙围等多种类别和无数花色。
3.2 民俗中的哈萨克族刺绣
在哈萨克的民俗习惯中,她们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会刺绣、挑织、织花和织毯。因此,它们的民间刺绣都出自于家庭妇女之手,这也是她们的职责。你到牧区,常常可以看到哈萨克族妇女在毡房门前带着女儿绷框刺绣。你还会看到众多妇女在绽放内为出嫁的女子刺绣壁挂和墙围。姑娘还刺绣自己的嫁妆,在出嫁前要绣完全部的陪嫁物。
4 哈萨克民族刺绣的文化价值
至今,刺绣并没有因为现代工业机械化生产的衣饰刺绣充塞市场而削弱生命力。在新疆的跟多地方,民间刺绣仍然不断发展,且作为民族文化和旅游工艺品,在对外文化和旅游工艺品,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数名哈萨克族刺绣女应邀去和日本英国等国家做手工刺绣的现场表演。哈萨克民间刺绣反映了它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并且如果将其用更高的艺术标准衡量,就会发现这种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即便进入国际民间艺术市场,也绝不逊色。
随着现代工艺的高度发展,虽然民间工艺刺绣受到的冲击将会越来越大,但从辩证的角度看,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的一部分,仍将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普及于城乡、牧区,并仍会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工艺而向前发展,使哈萨克民间刺绣这朵灿烂的花朵永不凋落。
[1]张建琴,陈鑫.新疆哈萨克民族刺绣产业问题与思考——以木垒县哈萨克刺绣为例[J].特区经济,2015,(3).
[2]郭泳儒,哈萨克族刺绣装饰图案形式研究[J].美术界,2010,(3).
[3]何祥,新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在高师美术课程中应用及价值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
[4]陆晶,开展幼儿剁绣活动继承中国民间刺绣工艺[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4).
[5]唐麒舒,对新疆工艺中的维吾尔族刺绣技法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2,(19).
[6]杨文光,努尔亚·哈哈尔曼.哈萨克民族刺绣产业发展研究——基于新疆布尔津县的调查,[J].天津农业科学,2016,(10).
[7]张建琴,陈鑫.新疆哈萨克民族刺绣产业问题与思考——以木垒县哈萨克刺绣为例[J].特区经济,2015(3).
[8]徐静仪,左红卫.中国少数民族刺绣图案文化研究综述[J].美术教育研究,2016,(9).
[9]马芳,崔少英,马征宇.西北民族刺绣与现代服饰天津纺织科技[J].2006,(4).
[10]张莉君,民族刺绣在首饰包镶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