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分析
2018-02-15俞静
俞静
【摘 要】目的:研究在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且分析合理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本文数据统计对象即为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入的26例骨科创伤手术治疗患者,依据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对照组(13例,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实验组(1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比对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骨科创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低于實验组的90%,P<0.05,数据之间显示统计学计算意义。对照组骨科创伤患者内因比较实验组数据,P>0.05,统计学计算意义不存在;对照组骨科创伤患者手术时间(2.35±0.35)h、制动时间(4.58±0.81)h对比实验组的(3.84±0.20)h、(8.62±1.35)h,P<0.05,外因之间显示统计学计算意义。结论: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属于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常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型,存在很多诱发因素。
【关键词】 骨科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231-01
引文
骨科创伤属于常见的一种病症,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在临床治疗骨科创伤疾病中大部分都应该实施手术治疗,术后一般影响患者行动能力,存在较长卧床休息时间,在静养和卧床修复中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在深静脉内患者血液凝结,导致阻碍血液循环流动力,诱发血栓,危及生命安全。报道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入的26例骨科创伤手术治疗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入的26例骨科创伤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数据分析对象,对照组即为13例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处于50至75岁之间,中位数值(68.54±2.52)岁;实验组即为1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处于53至78岁之间,中位数值(72.43±2.14)岁。12例股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患者,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比对两组一般资料,P>0.05,统计学计算意义不存在。
1.2 方法
回顾性研究患者临床数据资料,阐明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床效果。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生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进行记录,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护理方法、、制动时间等外因;糖尿病、酗酒、吸烟、血栓史、高血压等内因。临床处理两组骨科创伤患者中需要动作轻柔,保护盆腔和他身体静脉,避免发生静脉内膜,也需要防止术后压迫血管,抬高患肢,确保患者静脉血液回流,依据弹力绷带对患者患肢部位实施包扎,完成正确的下肢锻炼。
对于骨科创伤患者需要在术后12小时之内皮下注射肝素钠,肝素钠属于低分子药物,对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者血小板减少需要与手术前后开展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控制凝血酶大约2至2.5s。对患者实施血栓治疗的时候需要让其注意休息,抬高患者患肢,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予以抗凝处理,每日注射两次低分子肝素钠,每次0.4ml,进行5至10天的治疗。静脉滴注脲酶溶栓治疗骨科创伤患者,在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加入80000U的脲酶溶栓进行溶解注射,2次/d,进行7至10d的治疗。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骨科创伤患者,开展抗血小板聚集处理,混合20ml的复方丹参和500ml的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进行5至10d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计算比对两组骨科创伤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制动时间以及内因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6.0软件计算26例骨科创伤手术治疗患者涉及的数据,行x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数据之间显示统计学计算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0例酗酒、1例吸烟、1例糖尿病、2例高血压,2例血栓史;实验组1例酗酒、0例吸烟、2例糖尿病、2例高血压,1例血栓史,内因比对P>0.05,统计学计算意义不存在。对照组骨科创伤手术治疗患者制动时间(4.58±0.81)h,手术时间(2.35±0.35)h;实验组骨科创伤手术治疗患者制动时间(8.62±1.35)h,手术时间(3.84±0.20)h。外因比较P<0.05,数据之间显示统计学计算意义。对照组骨科创伤手术治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16例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实验组骨科创伤手术治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22例显效,23例有效,5例无效,P<0.05,数据之间显示统计学计算意义。
3 讨论
随着近几年社会发展和进步,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促使社会生产中开始广泛应用各种机械设备被,促使增加发生骨科创伤类疾病的概率,进而增加医院骨科负担,手术治疗属于有效的骨科创伤治疗方法,但术后存在较长的恢复时间,往往需要进行卧床休息,术后明显降低患者行动能力,患者康复中容易丧失行动能力,容易诱发血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术后骨科创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包括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护理方法、制动时间等外因,酗酒、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栓史等内因。对手术进程进行合理安排,良好控制临床手术时间,指导其正确开展运动锻炼和饮食指导,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亚俊,马志坚,廖鹏,葛春琴.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25-27.
[2] 曾进强,李龙,周华乔,李亮,梁广.骨科创伤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21-22.
[3] 罗敬.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7):728-730.
[4] 赵剑峰.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1):52-53.
[5] 魏春.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