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教学改革打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2018-02-15杨红玉

读天下 2018年24期
关键词:小组活动生本教育

摘 要: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模式,注重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明确组长职责,合理分工;采用多种评价手段,让学生在长期的小组活动中不厌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关键词:生本教育;有效课堂模式;学案编制;评价手段;小组活动

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前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瓶颈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为破解这一难题,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人才,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近几年来我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具体做法谈一谈,供大家参考:

一、 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模式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不教而教”。我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把小学数学有效课堂基本模式确定“3723”模式,即“实施三种课型、落实七个环节、变换两种课堂、达到三个层级”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并进、当堂训练”的模式。

整个学习课堂,包括课上、课下、晚自习,形成一个“10+35”循环大课堂链。课后10分钟我分发学案;晚自习、课下完成组内独学、对学、群学和向其他组请教的学习任务;课上展示预习成果,解决整个班级普遍疑惑的问题,师生质疑、生成新的学习成果。

二、 注重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制质量,充分发挥导学案使用效能

(一) 导学案的编制流程

导学案编制的流程可概括为:学期整体备课、备课组长分配任务→个人初备→集体讨论→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

(二) 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 每节课都要坚持学案教学。

2. 拿到共用导学案后认真学习和研究,弄懂弄通导学案上所有學习任务,对所有问题都要写出简明扼要准确的答案,以便师生交流时使用,供学生参考。

3. 根据本班学情对共用导学案进行删减或增补,形成个性化设计。

4. 课后十分钟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并做出预习指导。

5. 使用学案教学时,课上生成的知识要做适时设计,课下及时补充完善。

6. 在导学案上的反思栏目,认真反思教学得与失,并提出改进措施。学案使用后要妥善保管,以便复习时使用或下届教师使用。

7. 对学生的导学案我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

(三) 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 学生拿到导学案后,根据教师要求认真进行独学。碰到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组内合作学习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组长向其他组请教,然后对组内成员进行讲解。

2. 课上展示、师生互动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补充完善导学案上的内容。同时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适当作些方法、规律性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使用。课上若有剩余时间,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笔记;若没有时间,课后再进行整理。学完一课后,在导学案的“课后反思”处书写心得体会。随时将各类型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学完一个单元要装订起来,形成复习资料,绝不能丢失。

三、 制定自主学习流程并提出学习要求

(一) 预习

1. 课堂后十分钟教师把学案下发后,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自学指导。

2. 晚自习学习组长组织组内各成员独立完成预习,对于预习中一些不懂得、模糊的知识点一一标示出来,然后组内讨论、帮扶。共同问题组内讨论后无法解决,由学习组长代表小组向其他组请教,然后对组内成员进行讲解。

3. 对整个班级普遍感到疑惑的问题则由学习组长反映给学科班长(科代表),学科班长汇总后课下与科任教师沟通,由科任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如小组组长培训、集中讲解等。

(二) 课堂展示与点评

1. 课堂展示:六人组,主要由B、C层学生展示,以B层学生为主;四人组,主要由C、D层学生展示,以C层学生为主。接到科任教师分配展示任务的小组,积极做好准备,由学习组长指定组内一名组员进行展示,然后再由该组A层学生或师傅补充。小组展示过程要求是:全面、完整、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黑板展示要整洁规范。

2. 点评:展示后,点评工作主要由其他组A层学生负责完成。点评的学生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评定,如学习内容表述是否清楚、完整、有条理性及创新点,声音是否洪亮,板书是否清晰、工整等。从而完成点评工作并赋予分值。

四、 恰当地使用评价语言,让学生在长期的小组活动中不厌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一) 评价语言的激励性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在动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能调动学生的潜在积极性,强化学生向上的内在动力。灵活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能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 评价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没有生命力,无论用词如何考究、语句多么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随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成绩或存在的问题。特别在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时,应尽可能地使用委婉的语言,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而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得体,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方法。

(三) 评价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评价语言必须具备启发性。启发性是教师评价语言的重要特点,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在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围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评价观,采用富有激励启发的语言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和生成点有机结合,使课堂更活跃。

(四) 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具有艺术性的评价语言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恰当地运用评价性语言可以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和持久性,逐步达到学生自己发挥潜能,追求成功的目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愿和力量。

自教学改革以来,储备了一定的教改理论,积累了一定的教改经验,课改意识不断增强,有效课堂改革在教学实践中稳步推进。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民主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杨红玉,河北省承德市,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汤道河镇中心校汤道河小学。

猜你喜欢

小组活动生本教育
小班环境下的英语课堂小组活动课例分析
职业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数学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形式”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小组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和对策
课堂小组活动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