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顶板事故安全控制
2018-02-15王进斐
王进斐
华亭煤业集团新窑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1 前言
《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战略,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将长期以来煤炭能源。在我国当前煤矿开采技术水平的限制下,煤炭作业安全一直是国民生产安全的心头之患。2017年全国煤矿共发生事故219起,死亡375人,相比较15年前的2002年死亡人数7000人,煤矿生产的安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离《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要求仍然有差距[1]。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和复杂,煤矿安全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顶板安全事故发生频率高,事故总量虽然下降明显,但占煤矿事故总量和和死亡人数的比例较大。2017年郑煤集团7·18顶板事故造成1死1伤,经济损失80亿元。2018年太平煤矿顶板事故造成2死3伤、2017年江西白源煤矿1·19顶板事故造成1死多伤。顶板事故俨然已经成为煤矿事故中最难攻坚的问题之一。
2 煤矿顶板事故特征及规律
2.1 事故特点
从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网、国家安监局等部门获得的数据资料表明,过去的10年里,我国共发生顶板事故 8210 起,死亡 9593 人,多以一般事故为主,重大事故 4 起,死亡 44 人,一般顶板事故属于重点防范对象。乡镇煤矿事故最多,由于采煤方法较落后,安全管理不到位,事故高发。采煤工作面发生顶板事故的次数最多,由于工程质量差引起的顶板事故起数最多,空顶作业次之,可见顶板支护作业的重要性。四川、重庆、贵州、湖南、云南是顶板事故的高发区域,原因是这些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存在许多断裂带;并且属于我国南部省份,雨量充沛,容易诱发大量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2 事故的主因
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的:
人的安全行为对煤矿顶板事故发生产生重要影响,如安全素质低下、操作违规、顶板特性不熟、人员进冒落区等。如山西晋城4·24重大顶板事故造成 10 人死亡,2 人受伤。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如工人空顶作业、班长违章指挥工人进入空顶区域作业、队长擅自离开,未在现场监督指导作业。
物的因素主要包括监测监控系统、支护问题、工程质量等。山西晋城424重大顶板事故中巷道顶板裸露,处于无支护状态、支架破损、歪斜。
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应力集中、顶板冒落等人为不能控制的自然条件,开掘巷道或进行开采工作时破坏了原有的应力平衡结构,在压力作用下顶板下沉、巷道变形、岩体冒落,引发事故。
管理因素则是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体系不完善,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不到位等。山西晋城4·24重大顶板事故回棚前,没有对平巷进行加强支护、没有安排专人观察顶板变化情况,原因在于顶板实时观测制度缺失、顶板支护制度缺失。
3 顶板事故安全控制
3.1 提高支护技术水平
支护技术的改革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八个月后,必须对摩擦式金属支柱、单体液压支护和金属顶梁进行检修,引进最先进的顶板支护,实现包括采煤、支护、回采等工艺,坚决淘汰落后支护方式,严格把关支护质量,推动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支护技术的改革。
3.2 落实安全教育,规避人的因素
煤矿顶板事故致因中“三违”行为、安全素质所占的比例较高,应紧抓岗前培训和换岗的再教育培训,按照“强化培训、经常教育、广泛宣传”的工作思路,保证作业人员能高效的接受培训内容,提高矿工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加强风险意识,自觉克服不良心理,遵守企业规章制度。
3.3 健全安全制度,规避管理因素
首先,通过罚款、处分负激励来规范员工安全生产。
其次,建立企业文化,改变长期以来效益第一的思想,弘扬“人本主义”,成安全思维模式,实现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的责任感。通过技术支持结合文化的补充形成企业安全文化[2]。
再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促使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到位、奖罚分明,在日常顶板的管理中,采取正确的支护方法,结合煤层顶板和倾斜角度进行合理的控顶设计,把顶板事故降到最低。
3.4 安全监督和动态监测,规避物的因素
通过对大量已有事故分析、设计井下煤体(岩体)内部应力、支架工作阻力、支架倾角等参数的动态监测系统,实时有效地预测顶板危害,一旦发生警戒情况,及时的发出预警提示,采取措施降低矿井冒顶事故的发生,避免人员伤亡。
结语
造成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无论是哪些方面,只要从主观的角度上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都能够显著的降低事故发生率。作为高发事故,顶板事故的预防应当做一个长期的攻坚项目,不断的完善人、物、管理、环境等方面的措施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