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18-02-15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畜牧兽医局动物交通检查站, 云南 永善 657300)
患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猪接触到被患病猪污染的水源、饲料、垫料后,经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该种疾病。饲养管理不良和该种疾病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猪舍卫生条件不良,饲养密度较大,地面潮湿,猪群拥挤更容易导致该种疾病传播。猪传染性肠胃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寒冷的冬季和早春,该种疾病发病率较高。成年猪对该种疾病有一定抵抗力,发病1周内会自行恢复。仔猪发病后,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治疗,易导致大面积死亡现象发生。
1 发病经过
云南省永善县一位饲养户共养殖生猪66头,该养殖户对猪群进行了严格的疫苗免疫。2016年3月18日,饲养户在早晨饲喂过程中发现1窝13日龄的仔猪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发病后,饲养户立即将患病猪隔离,并对邻近猪舍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当天下午临近2个猪舍的10日龄仔猪也相继发病。发病期间及时采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没有取得任何效果。随后求助当地兽医站,兽医人员到场后,通过检查发现该养殖场卫生条件较差,由于是冬春季节,保育舍温度较低,仔猪拥挤在一起取暖,地面潮湿,垫料板结没有及时更换。结合发病情况,兽医怀疑是某种病毒或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疾病。然后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在短时间内将病情控制,避免仔猪死亡率进一步升高。
2 临床症状
患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病,精神萎靡不振,先出现呕吐症状,在呕吐物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凝乳块。然后出现水样腹泻,排出黄绿色、灰白色水样稀便。在粪便中夹杂大量凝乳块,味道腥臭难闻。随着腹泻症状的发生,患病仔猪身体消瘦,出现严重脱水症状。有5头仔猪发病3d后因为严重脱水,衰竭而死。3头哺乳母猪症状较轻,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排出粥样稀便,粪便颜色为赤黄色或茶褐色,泌乳停止,发病5d后自行恢复。
3 病理学变化
解剖5头病死猪发现病死猪脱水严重,皮下脂肪消失。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胃部和小肠。胃部内容物中存在大量未消化的凝乳块,将胃部内容物取出后,发现胃底粘膜存在轻度充血和出血病变,有卡他性胃炎。小肠严重充血,小肠壁扩张变薄,弹性下降,肠管中存在大量气体,肠管表面透明,在肠道内充满了黄白色或灰白色的内容物,其中夹杂大量泡沫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黏膜严重脱落。肠系膜严重充血水肿,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组织学检查发现空肠绒毛明显缩短,坏死脱落。
4 实验室诊断
采集2头患病仔猪新鲜血液和2头哺乳母猪新鲜血液,在56℃环境下灭火半个小时,用2倍稀释法稀释,各稀释度都和等量的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悬浊液混合,37℃环境下培养1h,取少量混合液接种到PK15细胞中单层培养,培养2d后,2头哺乳母猪血清滴度超过2头患病仔猪血清滴度6倍。采集上述病死猪空肠绒毛上皮细胞,制成膜片后4℃环境下用丙酮固定半个小时,然后向其中滴加猪传染性肠胃炎荧光抗体,猪流行性腹泻荧光抗体,猪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荧光抗体,作用半个小时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漂洗15min,干燥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被猪传染性肠胃炎荧光抗体染色的细胞内出现特异性的黄绿色荧光变化,而其他两种病毒并没有出现荧光变化。无菌环境下,采集上述病死猪病变淋巴组织和胃肠道内容物,分别接种到普通琼脂培养基和鲜血琼脂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h,在2个培养基上均未出现致病菌生长。结合诊断结果,最终确诊为猪传染性肠胃炎。
5 防治
本次诊治共出现患病猪28头,其中仔猪24头,哺乳母猪3头,死亡5头,治疗无效死亡3头。目前猪传染性肠胃炎,还没有特效药物,在临床防治过程中,主要采用对症治疗手段进行治疗。为了避免猪出现严重脱水和酸中毒,使用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加入温开水1000ml让患病猪自由饮用,对于不能自由饮用的患病猪人工灌服,每天1次,连续使用5d为1个疗程。使用10%的葡萄糖注射液200ml,维生素c注射液10ml,混合后静脉注射,维持体液平衡,每天2次,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为了预防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使用氯霉素注射液,按照体重每公斤使用10mg,每天2次,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通过采用上述综合防治方法治疗2d后,患病仔猪症状有所减轻,用药5d后,除3头患病猪治疗无效死亡外,剩余患病仔猪全部恢复健康。患病仔猪恢复健康后,有4头仔猪生长发育停止,成为僵猪,及时将其淘汰处理。日常要指导饲养户做好预防工作,每年9~10月份对猪群注射猪传染性肠胃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25kg以内仔猪肌肉注射1ml,25~50kg仔猪肌肉注射3ml,免疫期半年。日常要做好圈舍饲养管理工作,确保保育舍温暖,空气清洁,及时更换垫料,清理粪便,定期消毒,做好圈舍通风保暖工作。合理搭配饲料,为仔猪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日常要勤观察仔猪生长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