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2018-02-15
(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茫拉乡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 海南 812200)
我国农村散养猪因疫病易发,加之疫病防治能力较低,成为降低我国养猪农户经济收益的首要问题。基于此,为了使我国养猪农户经济收益得以保障,思考当前存在于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的问题,及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 分析存在于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中的问题
1.1 农村疫病防治工作人员技术能力较低
我国农村缺乏疫病防治专业工作人员,平时在发生疫病或需要对其进行防治时,通常由兽医担任疫病防治工作人员角色,然而兽医治疗能力较强,普遍缺乏疫病防治专业技术,进而降低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综合成效。同时,农户为降低疫病防治成本,会自行采购疫苗落实接种,进而无法保障接种有效性,削弱防治工作专业性,降低疫病防治综合成效。
1.2 疫苗未能发挥其积极功效
除因人为操作因素,造成疫苗无法发挥积极功效外,疫苗保管不当也是影响其积极功效的因素之一。散养猪疫病防治所需疫苗,需要控制在一定条件内,方可发挥其积极功效,通常情况下需要冷藏,有的疫苗要求保存温度不可超过30℃,然而我国农村冷藏保鲜设备并未普及,加之在疫病防控时期,兽医工作量较大,许多村镇内村户居住呈分散状态,兽医为高效完成疫病防治工作,会将疫苗携带在工作箱内,使疫苗保管温度严重超标,影响疫苗活性,降低疫苗疾病防治功效。
1.3 疫苗接种时操作不当
介于散养猪疫病控制所需疫苗注射程序过于复杂,通常情况下需多次进行疫苗注射,然而许多农户为节约开支,或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主要注射疫苗,便可达到控制疫病作用,未按照既定疫苗接种操作程序落实疫病防治,使疫病防治成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影响我国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科学性与有效性。同时,养殖户通过以往经验,或在兽医指导下自行落实接种的现象屡见不鲜,使疫苗无法发挥积极作用,降低疫病防控成效[1]。
2 思考有效解决散养猪疫病防治问题的措施
通过对我国当前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知,为提升我国散养猪疫病防控能力,需从养殖户着手,提升其对疫病防治科学认知能力,使其产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疫病防治活动中,为有效落实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效率奠定基础。
2.1 提升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工作人员专业能力
我国农村疫病防治专业工作人员极为缺失,有些农村甚至未有疫病防疫工作人员,疫病防疫工作不得不由兽医、农户担任。为了提升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综合成效,需在我国教育部门帮助下,加强专业畜禽疫病防治人员培养力度,确保各个农村均可配置,具有专业疫病防治技术的工作人员。同时,地方政府应明晰当前农户疫病防治实情,加强对农户疾病防疫能力的培育,使其掌握科学有效的疫病防疫技术,明晰疫病防控周期与注射方式,提升疫病防治有效性。例如,地方政府可在农闲时,组织散养猪的养殖户到合作社等公共场所,进行疫病防治教育,为其印发疫病防治手册,落实技术引导,提升散养猪疫病控制综合成效[2]。
2.2 建立健康养殖模式
介于农村散养猪通常将猪置于野外,任其自由活动,在晚上将其进行圈养,这种粗犷的养殖方法,弱化疫病控制及防治成效,影响散养猪的经济收益,为此我国应引导农户创新完善散养猪方法,建立健康养殖模式,改善散养猪的客观条件,降低其遭受疫病侵扰的几率,确保散养猪处于健康优质生存环境内,提升疫病防治成效。例如,圈定散养猪活动范围,定期及时清理其活动范围内产生的排泄物,维护公共卫生,降低疫病交叉感染几率,提升散养猪疫病防治能力。
2.3 建立健全农村散养猪疫病工作医疗体系
疫病防治是有迹可循的,其工作落实以防控为主,为此我国应加强疫病工作医疗体系的建设,除吸纳专业疫病防治工作人员深入农村疫病控制工作一线,提升农村疫病防治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外,还可通过防疫体系的建立,将散养猪的发生疫病的几率控制在最低,使疫病防治得以有效落实。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疫病防治工作医疗网,将农村生猪养殖户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记录,同时对其生猪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实施监督,确保疫苗防治能力得以有效落实[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散养猪数量较多,是农户获取经济收益主要来源之一,为了避免生猪受疫病影响降低产量,农户应不断提升自身疫病防控能力,国家应建立健全疫病工作医疗体系,吸纳专业疫病防治工作人员深入农村,提升疫病防治有效性。
[1]彭利英.散养猪疫病防治在农村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4):41.
[2]高丽丽.太原市种草养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当代畜牧,2014(33):47-48.
[3]任婵英.散养猪疫病防治在农村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农技服务,2017(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