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养猪场疫病防控隔离技术措施
2018-02-15
(河南省固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固始 465200)
养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猪肉的需求较大,养猪的经济收益高,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疫病,由于很多养殖户的养殖理念比较陈旧,对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防控工作不够重视,因此导致养殖过程中的疫病传染率高,影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对此,养猪过程中要结合各种疫病的发病规律,加强养殖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做好免疫接种,从而不断提高猪疫病防治水平。
1 养殖场规范化建设
养殖场的规范化程度是影响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有的养殖户缺乏规范化养殖理念,尤其是一些散养户,随意养殖,养殖场环境质量不达标,导致疫病传播效率较快。在养殖场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原则。第一,养殖场的场地选择在地势开阔、平坦的地区,同时地势要干燥,能够避风向阳,有充足的土地面积可以供给养猪过程中的废物处理。第二,养猪场交通便利,电力供应充足。第三,养猪场要远离群众居住区域,远离交通主干道,一般要与交通主干道之间保持至少2~3km距离。第四,养殖场的水源必须清洁、水量充足,而且要加强消毒卫生设施建设,能够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消毒处理[1]。
2 养殖场规范化管理
养殖管理水平是影响猪疫病发病情况的重要因素,在养猪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日常管理,减少疫病发生。很多疾病的产生都与养殖环境不卫生、不清洁有关,对此,在养殖过程中做好清洁管理异常重要。
2.1 加强猪舍清洁管理
猪舍不清洁,容易滋生各种病菌,从而对猪群的生长造成影响。在养殖过程中还需要对饲养密度进行控制,猪群不能太过密集,并且要做好猪舍的通风、驱虫工作,要做好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湿度过大不利于育肥猪的生长,因为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常用的消毒方法是每立方米猪舍使用10~20g高锰酸钾加入15~35ml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消毒过程中猪舍的温度不能低于18℃,湿度要保持在65%~75%之间。
2.2 要加强对猪群食物的控制
加强食物控制,也能提高猪群自身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疫病。可以选择玉米面、小米、麦麸、豆饼、预混料等饲料混合喂养,确保猪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要对食物质量进行控制,坚决不喂养发霉、腐败的食物[2]。
2.3 做好隔离
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病猪,无论是何种疾病,都应该要首先将病猪与健康猪群隔离,将其单独关在隔离室中,并且及时报告畜牧兽医部门人员,对疫病进行诊断和处理。
3 做好病源的控制
3.1 对引种猪进行控制
在养殖过程中,猪场内的猪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减少从外地引入猪种,如果要引入,要加强检疫,禁止从疫病区引入猪种,防止疾病的传入。每年都要对养殖场中的种公猪和种母猪进行抗体检测,确保种猪没有染病,如果检测出来有染病,要及时淘汰,以防传染。
3.2 做好日常检疫工作
对于从外地引进的猪,要进行隔离饲养2~3个星期,观察猪群是否出现疫病,尤其是一些高发、传染性高的疾病,比如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疫等,要做好观察,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3]。
3.3 做好无害化处理
对于养殖过程中病死的猪,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宰杀更不能销售食用,通常进行深埋消毒或者高温处理,防止疫病传播。对于处理病死猪的器具要及时消毒,人员也要经过消毒之后才能再次进入养殖场。在养殖场内部要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的流动,对于外来车辆、人员等进行检查,不能随意进入生产区。
4 做好养殖免疫工作
免疫是减少各种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在养殖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养殖区域的疫病流行情况以及历年来养猪场的疫病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伪狂犬病等是必须免疫项目,副猪嗜血杆菌病、喘气病、水肿病等是选择性免疫项目。在免疫过程中要做好免疫程序设计,在适龄时期进行免疫。免疫过程中要注意几点:第一,注射疫苗前后2~3d之内,投喂饲料的时候多添加电解多维和维生素C粉,减少猪群的应激反应。第二,免疫的时候要对每一头猪进行检查,对于发病的和不正常的猪暂时不免疫,等病愈之后再免疫。第三,注射疫苗的前后2~3d,要停止喂食抗细菌和抗病毒类药物,而且在8d之内不能注射其他疫苗,以免相互干扰,所以要对不同疫苗的免疫时间进行设计。第四,注射疫苗的时候要对疫苗质量进行控制,打开之后的疫苗要当天使用完,防止疫苗变质。
5 结语
综上所述,猪肉是我国群众获得脂肪和能量的重要肉制品,在养猪行业发展过程中,疫病也越来越多,加强养猪场疫病防控是养殖过程中的重点。必须要从养殖环境管理、免疫防控等方面着手,提高养殖水平,减少疫病传播。
[1]马红,吕宗德.浅析养猪场疫病防控隔离技术措施[J].兽医导刊,2017(14):12.
[2]王长富.浅析规模化养猪场的疫病防控[J].大科技,2017(02):56.
[3]刘志杰.浅谈规模猪场疫病防控的综合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5(05):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