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原研哉与日本设计理念

2018-02-15

现代盐化工 2018年3期
关键词:原研五感水果

付 玥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原研哉善于把日本的传统文化习俗与现实、人们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所以受到各种人群的推崇。因为他的设计骨子里蕴藏着日本的传统文化,所以每一个日本人看了原研哉的设计作品都会从内心散发出一种感慨。由此我们就会反思,中国的设计为什么就没有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真正被传承和发扬的文化又剩多少呢?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什么没有将其运用到设计中,设计出如原研哉作品一样深受广大欣赏者推崇的作品?

越来越多的人说有些老祖宗的东西我们没有很好地继承与发扬,许多中国文化都被渐渐地淡忘渐消渐远。因此,本文通过对原研哉的几种设计理念的研究,结合其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希望可以给我们启迪,提高中国的平面设计水平。

1 日常用品的“再设计”理念

所谓“再设计”就是对已设计出来的作品进行再一次设计。这个过程是不断反复循环、无止境的。这种设计理念也符合马哲中“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等这些哲学思想。马哲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前进、上升的运动,它是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无序到有序的运动,这些哲学思想与设计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将他们注入设计作品中,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打动更多的人。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件设计作品,这件作品就会被不断地改造与推进,其最后才更加深受使用者的喜爱与赞赏。我们设计的作品不可能只是为了好看或者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要将其几个方面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一件作品才是最好的佳作。而这种好的作品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与改进,不可能一下就设计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在原始社会生活的人群为了方便进食大多使用骨头制作勺子,后来他们为了携带方便在勺柄上钻一个孔,可以挂在身上随身携带。制作勺子的时候他们没有想到会钻一个孔这样挂着比较方便,他们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了“携带不方便”这个问题,从而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勺子有长柄的,有短柄的,有木质的,有不锈钢等各种各样的。之前不管是长柄勺还是短柄勺,其都是一根直挺挺的柄,手不拿的时候它会滑落到碗里不方便,人们发现这一问题后又改进了,将勺柄末端带一点点弧度,即使人们不拿它的话也不会滑落到碗里。

正如原研哉说对一个东西的理解不能光凭是否可以定义或者描述其本身,而是我们能够对已经熟悉了解的东西像对待新鲜事物一样还存有一种新鲜好奇的感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对原先以为熟悉了解的东西更加理解。当老师课堂上说某种设计方法时觉得听得很清楚,当让你运用其手法设计一样东西时觉得头脑一片空白。这种感觉如同做数学题听老师在黑板上讲解分析步骤的时候觉得思路很清晰认为已经熟悉了,可脱离板书的时候又不知道怎么下笔,那时候的自己很困惑,怀疑自己是否理解了老师讲解的设计方法、数学题目。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这些知识的完全否定,实际上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方法和数学题。原研哉又说当我们读他的《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时,好像并不如先前一样以为对设计有了了解,这也不代表我们知道的比以前要少,这反而可以证明我们在设计的领域里又向前迈了一步。

现在,人们越来越提倡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资源是有限的,保护环境与资源人人都有责任。随着我们长大,许多衣服都会小到不能穿,有些人衣服小了会直接扔到垃圾箱里,有些人会给弟弟妹妹穿。可是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光是小孩,连大人都不喜欢穿旧衣服,现在的年轻人即使有可以穿的衣服还会再买衣服,旧的衣服闲置在衣柜里又占地方只好扔,基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将自己不喜欢、不能穿的衣服进行再一次设计,重新赋予它们一种新的功能。这种方法与原研哉“再设计”的理念是相通的。当我们在使用与接触某种物品某种设计一段时间后发现已经不再满足自己的需求时,我们要学会解决遇到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光为了满足某种功能需求而忽视了将人的感情融入其中。有情感的设计才会打动人心。原研哉举办的“再设计—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展就很好地体现了有情感的再设计。

原研哉给坂茂的主题是卫生纸。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后,坂茂就用纸管设计了临时住宿的房屋供难民居住。这种做法很稀奇,在解决难民的住宿问题时又可以不用伐木,做到保护森林资源。从坂茂的这个设计思路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情感的设计师。作为对难民的同情者,他设身处地为难民思考,为他们解决居住的问题,伐木造屋不一定会很快给受难者一个庇护所;作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来说,用木材造屋的话会导致森林资源破坏。作为一个设计者,就要像坂茂这样把各个方面所遇到的疑惑与问题都兼顾解决了才能设计出一件很好的作品。

2 “五感的觉醒”理念

老师经常问我们看见一个设计作品会有什么感觉。大多数人都会以“看着非常有感觉”来开头。然而,人类的眼睛、耳朵、鼻子、皮肤等其他感觉接收器,给人一种被动的感觉。人类的五感是积极主动的器官,而不是接收器。因此,原研哉策划了一个“触觉展”。这种展览的表面上是告诉人们怎么通过自己的五感来设计出作品,其实更深层次的含义是让人们思考怎样用自己的感觉进行一个更深层次的提高,将自己的五感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设计出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把三餐吃饱之后就不会想着养生每天补充水果。有人觉得吃水果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要在水果店里挑选水果、洗水果、去水果皮,还得用手拿着吃不能做别的事情,所以就很少吃水果。而深泽直人利用水果质感设计的果汁盒给人一种真实的水果感觉。好像果汁盒与人的一个对话。人们看着水果感觉太麻烦不想吃,当看见这个果汁盒就来了兴趣,好像在说:“我就是水果,你就吃我吧。不用你去皮,只要用吸管吸就好啦。”深泽直人是在接受者的头脑中用一种形象将结构建立起来。这种设计不仅仅是外在的仿照,还唤起了我们头脑中的记忆。这种贴近生活的设计理念与深泽直人方便使用者的简单设计十分吻合,强调了记忆与现实的差别。

现在的科技水平越发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多都被电子设备所取代,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的接触太少,不能自己亲身感受,大多都是被动告知。原研哉希望通过这个“触觉展”唤醒大家的五感,做一个感触身边一切事物的人。

3 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与日本同在亚洲,历史、文化、宗教等都是类似的,然而,中国的设计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中国只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走得太快而忘了停下脚步看看自己走得扎实不扎实,中国的设计者为了急功近利,设计出一件东西,就会批量生产,流水线战略。他们只看见了眼前的利益,而没有从长远的利益考虑。越到后面就越发现设计的东西都差不多,没有新意可言,到时候国内的人都会对自己本国设计的东西很麻木不感兴趣,将眼球放在了国外的设计中。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被我们传承下来的又有多少呢?而原研哉却能将日本的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设计中,这样的设计能不被众人认可与推崇吗?这是我们大家要反思的一个问题。

现在的我们应该停下脚步,看看我们周围其他国家的设计,要学会欣赏与借鉴。像原研哉的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所谓的借鉴不是将他们的作品拿来改或截取一部分为自己所用,而是要学习、借鉴、总结和反思他们的设计理念,那些作品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有的时候我们夸大了“设计”的概念,认为设计出的作品就一定是高大上的,想着设计那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而忽视了自己身边的东西。柳宗悦在《工艺文化》中提倡设计东西不能光为了符合审美功能,而应该将审美与功能结合起来,这样的设计品才有价值。我们要善于从身边的小物件进行设计,提升其功能,在设计中力求节简,拒绝繁杂。其实最重要的是要调节自己的心态与节奏,不能被社会的快节奏与利益所感染。要设计出好的作品,就要不怕麻烦,把遇到的问题一个个攻破。学会理性思考,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这才是一个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这样中国设计才会进步。

4 结语

原研哉的设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喜爱与认可,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我们不能够盲目崇拜,要适度,要将他的设计理念与自己的感悟相结合。我们不能因外界的喧哗而扰乱了自己内心的清静,要提高自己的判断力与鉴赏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我们还要将自己的情感熔铸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做一个有感情的打动人心的设计者。

猜你喜欢

原研五感水果
日日是好日
基于人体五感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为例
再常见的东西也能被重新设计
中国原研抗癌新药走出国门
原研诺氟沙星片与自研诺氟沙星片溶出曲线对比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景观的语言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
专利原研药品价格现状及调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