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头叙事中的“民族故事”
—— 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之一洪福远口述史

2018-02-15李秋

西部皮革 2018年24期
关键词:龙纹蜡染纹样

李秋

(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人物介绍:洪福远,1940年10月出生,贵州安顺人。从事蜡染艺术四十余年,设计图案上千种,发表作品上百件,获各种奖项数十次,有百余件蜡染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省、市博物馆等收藏。1988年受轻工部表彰,被评为全国工艺美术优秀专业技术人员。1990年,贵阳、苏州等地美协其举办个人蜡染艺术展,同年被选拔为安顺首批地级专业拔尖人才。1994年参与上海浦东新区中华文化博览会展出作品,同年又在南京师范大学等地办展。1995年台湾高雄佛光山为其举办"福远蜡染艺术展"。1996年在杭州参与中国民间艺术大展,作品《丝路明珠》荣获金奖。1997年6月赴北京参加"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精品展"。1998年8月在北京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上,作品《中华脸谱系列》又获金奖。代表作品还有中华龙纹艺术系列、中华古鼎、饕餮纹饰系列、汉画艺术系列、鸟蝠鱼蝶组花系列、佛教艺术系列等等;另有文章《民族艺术精魂寻》、《蜡染设计初探》、《走自己的路》等。①

1 四十年行走蜡染地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绘画艺术,后来又逐渐着迷于蜡染工艺中。以前,我经常翻山越岭地跑到苗族、布依族的山寨,向当地人学习蜡染的技术,并且收集他们的纹样和图案。在这几十年行走在这片土地中的时候,我常常会觉得这些少数民族的村民虽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他们对于自己民族文化、民族传统的东西相当重视,他们的心完全是在用于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中的。我受到了他们非常大的感染和影响,也走向了民族文化研究的道路上。

在我学习接触蜡染的几十年中,逐渐总结出了每个地方蜡染的艺术特色。凯里的丹寨一带苗族的蜡染纹样简洁明快、夸张大胆、比较自然,主要是花、鸟、虫、鱼、石榴等自然纹样为主。黄平的蜡染非常精细,线条密密麻麻,纹样有蝙蝠、鱼蝶,鸟、虫共同组合,是表现其古老神秘的味道。榕江一带苗族的蜡染纹样就很丰富,主要是鸟纹、龙纹、如意纹等。他们有很长的幡旗,大约有六七米,在每隔十二年举行一次的鼓藏节祭祖活动中,各家绘染的幡旗就托在蒿杆上,是为增添仪式氛围的。我们安顺一带的纹样,就比较随心自由,题材用得比较多的有石榴、桃子、花鸟鱼、蝴蝶这些,点和线重复使用比较多,花纹也要丰富得多。而且颜色上是用多色蜡染,就是在一些作品中加上红、黄、绿等色块。看起来鲜艳很多,因为其他地方的蜡染都是只有蓝白色的。我去凯里走访各地的蜡染的时候,我的朋友杨文斌老师②也陪我走访过。

2 尊古不泥古 创新不离宗

我收集了很多地方的蜡染作品,学习他们的纹样和技法,然后再来创作和设计。虽然各种民间的蜡染不同,但是我都可以借鉴他们的图案纹样,再在传统的基础上去做变化。喜欢怎么变化就随心画。有很多图案,比如蝴蝶和花等组合,它是复合性的图案,单独看是蝴蝶,组合起来就是花。又比如鸟和鱼的组合,又有鱼虫,全部组合起来,表现自然生动,万物有序。

苗族崇尚万物有灵,他们把小花小草都当做非常有灵气的东西来表现的。传说黔东南地区的蝴蝶是作为图腾进行崇拜的。蝴蝶妈妈生了十二个蛋,孵出了龙、虎、奶牛、蛇、蜈蚣、雷和姜央。姜央是苗族的祖先,当然“蝴蝶妈妈”就是始祖了,所以蝴蝶纹就有祖先的寓意。你们看我有很多作品是也会用到蝴蝶妈妈来做变化,做组合。还有鱼,我们说多子多福,鱼多子,鱼纹就有子孙繁衍、人丁兴旺的寓意在里面,所以很多组合也用到鱼。又比如说蝙蝠纹样,被当做幸福的象征,采用的就是“蝙”“蝠”同音,比如组合吉祥图案。所以纹样应该要保持一部分传统,再做新的出来,也就是纹样大体是世代传承,虽然有变化而不离其宗。这是我说的“尊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含义。

3 民族文化需要弘扬

我今年七十九岁了,马上就是耄耋之年了。我想要在这一两年来总结,来出书。我把所做的蜡染都放进书里。我虽然现在身体还好,但是眼睛看不清了,耳朵也听不太清楚了。我要把民族的东西弘扬,做不动了就写书。你看我这幅《鸟兽虫鱼知多少》,1983年的时候到苏州艺术馆参加展览,就有人问我卖多少钱,我说我不想卖,他们就叫我开个价。我开玩笑说你们谁能数得出有多少种动物,我就送给谁。结果他们数着数着,就说太多了数不清了,你还是开个价吧。后来我就180元就卖了,我的朋友说不止这个价,卖亏了。但实际上它的价值无法用钱来衡量的,民族艺术不是功利的艺术,它不单纯讲究钱的。有些蜡染花很长时间,有的刺绣也有可能花上几个月的时间。你说它值多少钱?这个是不能以时间来衡量的。

除了延续传统蜡染之外,我还做了很多其他系列的作品。比如说和青铜文化结合;比如还有汉文化、脸谱文化、龙文化的结合。所有优秀的文化都应该弘扬,我就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了。比如《中华龙纹大观》这副作品,我花了好几年时间收集了中国传统龙的纹样,把每个时期的龙搞清楚,然后从中选取典型的形象。从原始时代的龙纹到唐宋元朝清,中华五千年历史就这样延续,用原始的蜡画工艺来表现,于是各朝各代的龙纹典型在我这张作品上都有。又比如脸谱系列,我就把京剧脸谱拿来研究一番,加上变化之后就和蝴蝶结合了。在1998年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拿了金奖,所以我是认为好的文化都应该弘扬。

4 所思所想

与洪福远老师的交谈和对话所呈现的“述”,不仅仅是想要记录一场简简单单的个人讲述而已。他是为我们呈现了他个人的生命史和贵州手工艺发展的缩影。在其中,也包含了我们所理解的事实和我们所表达的方式,也更加是我们对于历史的思考与理解。

洪福远老师对蜡染和民族文化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整理和收集民间蜡染的史料和物件。为了抢救和保护逐渐消亡的民间手工艺术品,将自己收集而来的物件保护好,于是创办了艺术馆,用于陈列和存放。在针对其个人的口述中,我们得知了关于洪福远老师个人的生命史和贵州手工艺发展的缩影。这也是我们从中得到了值得思考的地方。

技艺传承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承的过程,人的造物行为不只具有功能意义,更加具有文化意义,而民俗信仰是文化得以延续的根基。在社会变迁中,民俗是传承民族原生文化的载体。也就是说,通过民俗仪式与民俗活动,文化才能代代相传。因此,对手工艺的保护不应该仅仅是技术上的保留,也应该将与其相关的民俗文化进行完整的保留。因此,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应该要与市场结合、与风土人情结合、风景民俗、与世界结合。

民族民间的传统手艺虽保留着本色之味,却也在社会的变化中存在着发展的困境。当然传统手工艺遭遇的困境也是当代设计的机遇,而这些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在被日益关注的大环境下,如何做到还原本身滋味的同时,又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大家都认真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的此篇论文仅仅是贵州丰富的民族艺术文化中的一个较具代表性的案例,为民族艺术文化的研究选择一个新的视角,希望所作的分析和阐释,能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抛砖引玉的作用。

注释:

① 引用自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洪福远/5369709?fr=aladdin

② 杨文斌:贵州工艺美术大师、蜡染大师

猜你喜欢

龙纹蜡染纹样
苗族蜡染
蜡染的纹饰探讨
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蜡染手绢寄深情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蜡染在现代中式服装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