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专项运动员跟骨骨密度值测试与比较研究
2019-01-10李才旺王志斌
李才旺,王志斌
(1.华东交通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江西 南昌 330000;2.华东交通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1 引言
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量,是指骨矿物和骨基质的总和,在临床上,一般以骨矿物的含量代替骨量进行BMD测定。BMD及骨矿物含量是衡量骨质水平最有效的指标 之一。运动是改善骨代谢、提高骨密度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几乎所有研究都提示运动与骨量变化有明确关系,并能改善骨的生物力学性能。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以华东交通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体育舞蹈专选班学生、散打专选班和俱乐部学员、运动训练田径专业学生、网球专选班学生和部分俱乐部学员为研究对象,共计32人,其中,每个专业8人,男女各4人。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法。选用仪器:韩国OsteoSys 超声骨密度仪
检测指标:骨矿物密度指标:骨密度(不同专项运动员跟骨骨密度)。
形态学指标:瘦体重、训练年限。
2.2.2 文献资料法。运用学校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以及Google等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如国内外学者对人体BMD的研究现状,参阅他们的研究成果等,并据此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为本研究提供参考,找出不同专项运动员跟骨骨密度值差异的原因。
2.2.3 专家访谈法。咨询运动医学、运动解剖学和体育舞蹈、散打、田径及网球训练等方面的专业教师,了解、探讨相关的知识。为本研究提供建议及帮助。
2.2.4 数理统计法。将实验获得的数据用SPSS20.0进行均值比较及单个样本T检验,并对数据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专业运动员骨密度均值比较分析
表1 不同专业运动员骨密度均值
实验结果表明,四个不同专业运动员中,田径专项运动员平均跟骨骨密度值最高,网球运动员平均跟骨骨密度值次高,体育舞蹈运动员平均跟骨骨密度值次低,散打运动员平均跟骨骨密度值最低。
在此次试验中田径专项运动员,均为跳远运动员。在试验前也对田径运动员的教练进行访谈,得知,在这几位跳远运动员的辅助性训练中,经常采用垂直纵跳、连续纵跳以及蛙跳,这也是反映跳跃能力的重要指标。袁春华,陈佩杰,陈敏雄在《男性青少年骨密度与下肢跳跃能力的关系及运动训练对其影响》中指出反映下肢力量的跳跃能力指标,包括垂直纵跳、连续纵跳高度等与BMD均呈显著芷相关,这种相关度在运动组与非运动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提示下肢力量强的人BMD值高。还有研究指出,规律性的运动对BMD值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而有跳跃、爆发力在内的运动方式比单纯跑步更能促进BMD值的增加,且能显著增加下肢和骨盆的BMD值。本实验研究结果也表明,反映以下肢跳跃为主要形式的运动BMD值比其他专业运动员BMD值高。
而在此次试验中,散打运动员的BMD值最低,这主要和散打运动的技术特点有关。散打是拳、脚、摔并用的运动项目,在这个项目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平衡发展,对身体上下肢骨骼的BMD应该产生同样的影响,所以,在散打运动员身体的BMD方面应该不会出现像跳远运动员的部位特异性的现象,即跟骨BMD值较高。有研究表明,散打运动员7个身体部位(近节指骨、掌骨、尺桡骨、腰椎L2—4、股骨、胫腓骨及跖骨)的BMD的变化总体趋势(上肢末梢——躯干——下肢末梢)是先升高再下降。
3.2 不同专业女运动员跟骨骨密度均值比较分析
图1 不同专业女运动员跟骨骨密度均值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专项女性运动员中,田径运动员(跳远专项)跟骨BMD值最高,散打运动员跟骨BMD值次高,体育舞蹈运动员跟骨BMD值最低,网球运动员BMD值次低。
女运动员中田径运动员(跳远专项)跟骨BMD值最高,主要是因为其运动特点所产生的特异性变化。而女散打运动员跟骨BMD值高于网球女运动员和体育舞蹈女运动员,这不仅和受试对象的运动特点而且和其瘦体重有关。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专业女运动员中,田径运动员(跳远专项)瘦体重值最高,散打运动员瘦体重值次高,均高于网球运动员和体育舞蹈运动员。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青春发育过程中,BMD与生长发育指标中的体脂率呈明显的负相关,与瘦体重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发现运动训练可以影响BMD值,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影响BMD与瘦体重的相关度。其原因可能是体重对不同部位骨骼产生的作用不同所致,因体重是作为机械负荷而发挥其促进骨骼形成的作用。对于非承重部位,瘦体重、肌肉组织量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有人认为,不同位置的肌肉组织量对不同位置的骨骼产生的作用不同。脂肪组织的重量与松质骨为主的骨骼部位的BMD有关,而肌肉的重量对足跟、桡骨远端的作用较对脊柱的作用大。
运动训练作为一种生理性应激,能促使肢体功能与形态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如肌肉的瘦体重增加(肌肉壮大,肢体围度增加),体脂减少,骨质坚硬,心肌肥大等。依据散打运动的特点可知,散打运动训练对对肌肉瘦体重增加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表2 不同专业女运动员瘦体重均值
3.3 不同专业男运动员跟骨骨密度均值比较分析
图2 不同专业男运动员跟骨骨密度均值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专项男运动员跟骨BMD值均值中,体育舞蹈运动员跟骨BMD值最高,田径运动员跟骨BMD值次高,散打运动员跟骨BMD值最低,网球运动员跟骨BMD值次低。
体育舞蹈运动员均从事拉丁舞训练,在其训练和比赛中,脚踩地板的力最重要,并且在其训练中经常伴有快速旋转、跺脚等动作,脚的运动负荷对肌肉及骨骼的刺激明显比网球和散打项目高,但和跳远运动相似。目前的研究资料均认为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时,肢体不断地移动,肌肉急剧的收缩,强有力地牵拉所附着的骨骼增加了骨的机械负荷,从而改善了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阻止骨的流失,有效刺激了骨细胞的生成。同时,机械负荷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人体内的钙及其它物质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吸收的钙及其它矿物质不断在骨架中储蓄以增加骨密度的峰值,补充巩固骨微细结构。一方面减少了骨质的丢失,另一方面使骨质含量增加,因而引起了骨的良性影响,防治和延缓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
有研究表明,男子散打运动员的上肢骨骼(近节指骨、掌骨、尺桡骨)和下肢骨骼(股骨、胫腓骨、跖骨)的BMD都是远端低,近端高,从肢体远端到近端的BMD变化星逐渐升高的趋势。运动是改善骨代谢、提高骨密度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引起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和参加散打运动训练的年限有关。男性受试散打运动员平均训练年限为9个月,女性受试散打运动员平均训练年限为14.5个月。而田径运动员(跳远专项)训练年限为42.5个月。
表3 不同专业男运动员平均训练年限情况
4 结论
4.1 不同专项运动员BMD值具有项目特异性差异,以足为主的运动项目运动员跟骨BMD值较高。
4.2 不同专项运动员BMD值具有性别差异,男性运动员的BMD值普遍高于女性运动员。
4.3 运动员BMD值与瘦体重呈正相关关系,瘦体重指数越高的运动员BMD值越高,反之则越低。
4.4 运动员BMD值与其参加训练的年限成正相关关系,运动年限越长的运动员BMD值越高,反之则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