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密封标准化工作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2018-02-15福建省闽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谢紫苹郑华婷
福建省闽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朱 斌 谢紫苹 郑华婷
1 引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坚持不懈地沿着改革开放这条道路行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在机械工业方面,不管是科研技术发展,还是标准化建设,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突破。其中,机械密封产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性产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道路上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机械密封是一种用来解决旋转轴与机体之间密封的装置,常用于泵、压缩机、反应搅拌釜等旋转式流体机械,也用于齿轮箱、阀门、旋转接头、船舶尾轴等密封。因此,机械密封是一种常用的轴封装置。最早在19世纪末出现雏形,经过长时间发展,现如今,机械密封在技术层面上已有了质的飞跃,应用领域不断增加,特别是在石油和化工等工业中,机械密封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后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机械密封技术开始向着零逸出、高可靠性、长寿命、低磨损的方向发展。同样的,机械密封标准化之路也一直在行进。自古 “车同轨,书同文”,标准和标准化,组织人类现代化生产、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开展国际交流、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械密封行业发展40多年来,通过标准和标准化,在技术、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等等都得到了快速有序的发展。
2 我国机械密封标准化发展历程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机械密封标准化工作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改革开放前的20世纪70年代
对机械密封的研究,我国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的,相比国外机械密封行业发展而言,起步较晚,在当时也还没有任何关于机械密封的标准形成。直至70年代,随着对机械密封研究的深入以及实际生产的需要,才逐步有机械密封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在1975年,由机械工业部 (现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颁布了JB/T 1472—1975《泵用机械密封》。在1978年,由化工部批准颁布了HG5-748—1978《釜用机械密封基本型式及参数》、HG5-751~756—1978系列釜用机械密封标准。泵用和釜用两大系列标准的形成,奠定了我国机械密封行业的基础,据此,机械密封行业标准化工作初见端倪。而后随着1978年12月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机械密封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得到迅速发展,产品品种、产量不断增长,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客观上对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推动了机械密封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步伐。
(2)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机械密封的技术要求也逐步提升。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加速密封技术的发展,1980年以后陆续引进英国Crqne Packing有限公司、美国Sealol公司的普通机械密封,西德Burgman公司热流体动力型机械密封,日本Eagle公司反应烧结碳化硅密封环,通过攻关、消化引进技术,机械密封在品种、材料、技术参数等方面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据此,机械密封行业标准化工作在80年代也得到了迅速有效的发展。国家标准化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部门先后在1985年、1986年、1988年、1989年颁布了JB 4127—1985《机械密封 技术条件》、GB 5894—1986《机械密封名词术语》、GB 6556—1986《机械密封的型式、主要尺寸、材料和识别标志》、ZB J 22002—1988《机械密封用O型橡胶圈》等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计12项,对机械密封行业的技术条件、材料选择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标志着我国机械密封技术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随着机械密封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密封技术覆盖的领域也在不断增加,同时期在船舶行业领域,机械密封行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船用机械密封标准化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界定。于是,1980年9月成立的全国船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1988年批准并颁布了两项适用于船用泵轴的机械密封标准CB 3345—1988《船用泵轴的机械密封》和CB 3346—1988《船用泵轴的变压力机械密封》。
此外,对于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工作,我国在1982年、1984年、1986年分别召开了全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会议,对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所以,机械密封行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工作方面在这个年代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进展,如在1985年,由国家标准化局批准和颁布的GB/T 5661—1985《轴向吸入离心泵 机械密封和软填料用空腔尺寸》就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3069:1974《端吸离心泵 机械密封和软包装的空腔尺寸》,由此在我国推行ISO标准的过程中,各机械密封生产厂家也陆续开发了一些符合ISO 3069标准的机械密封产品系列。随后,结合我国实际和机械密封行业发展需求,又先后采用修改、非等效的方式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借鉴,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机械密封标准。至此,机械密封行业标准化之路的发展有了新一次的腾飞。
(3)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机械密封在接近国外先进技术水平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尤其在泵用机械密封设计上,已基本赶上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这时期,机械密封标准化工作也出现了显著的高峰,不管是在标准制修订上,还是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上都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90年代,共计制修订机械密封标准57项,其中,通过非等效方式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包括美国标准API、德国标准DIN、日本标准JIS)的机械密封标准九项,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机械密封标准数量增加了41项,并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重要的机械密封标准,如:1993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了国家标准GB/T 14211—1993《机械密封试验方法》,1999年由国家机械工业局修订了JB/T 4127.1—1999《机械密封 技术条件》和JB/T 4127.2—1999《机械密封 分类方法》,一定程度上为机械密封技术接近于国外先进水平提供了保证。一项标准的产生需要很多环节。标准制修订就是要把人类社会在该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成果加以总结和提炼,纳入标准,最终形成规范的过程,并且在实施普及过程中,继续积累新的经验,将新的经验纳入标准修订过程。如果标准不能与时俱进,只是一味地采用滞后老化的标准去衡量,显然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标准的适时修订,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我国机械密封行业的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之举,对我国机械密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期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式机械密封产品品种、材料、技术的发展以及适用行业的逐步扩大,也进一步加快了适用不同行业类型的机械密封产品、材料和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机械工业局、全国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工业专用密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相继颁布了相应标准,如JB/T 6619.1—1999《轻型机械密封 技术条件》、JB/T 6632—1993《机械密封系统用过滤器》、JB/T 8725—1998《旋转接头》等几十项标准,这时候,机械密封标准已初具规模。
(4)改革开放后的21世纪
进入21世纪,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机械密封行业在多年技术积累和发展之后,技术日趋成熟,标准化工作的稳步推进,也为机械密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2000年到2009年期间,机械密封行业标准化主要以修订为主,同时对机械密封新型品种 (如泵用高压机械密封)、材料 (如氟塑料全包覆橡胶O形圈、圆柱螺旋弹簧)等进行标准的制定,共计制定标准六项,修订标准17项。其中,随着国际标准ISO 3069版本的修订,2004年修订的GB/T 5661—2004《轴向吸入离心泵 机械密封和软填料用空腔尺寸》亦采用修改的方式参考了ISO 3069:2000《端吸离心泵 机械密封和软包装的空腔尺寸》版本的标准。
2009年12月,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筹建,在厦门召开了全国机械密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491) (以下简称 “机械密封标委会”)成立大会,其主要负责泵及风机、压缩机、冷冻机、分离机、洗衣机、减速机等旋转机械用机械密封装置,釜及潜水电机用机械密封装置,旋转接头,干气密封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标志着机械密封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有了更为统一、规范的管理。自成立之后,机械密封标委会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标准化工作进程,在成立之后召开的一届一次会议上就对JB/T 8873—1999《机械密封用填充聚四氟乙烯和聚四氟乙烯毛坯技术条件》和JB/T 11242—2011《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用机械密封》两项标准进行了审查,此后,逐年召开标准审查会议,制定标准工作计划。2015年6月1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机械密封标委会换届工作的通知,当前机械密封标委会已为第二届,现任委员48名。在2010年到2018年期间,共制修订机械密封标准35项,其中,由机械密封标委会归口的标准共计27项 (现行国家标准五项,行业标准22项)。
3 我国现行机械密封标准
我国机械密封标准化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从1975年发布的第一项机械密封标准开始,截止2018年6月,共计发布机械密封标准137项,其中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6项,作废的76项,废止的五项。
截至当前,我国机械密封产业国家标准的数量仍有限,国际标准化参与程度几乎空白。归纳原因:其一,机械密封与其他机械工业子行业相比,行业规模较小,许多传统产品作为配套基础件,适用范围有限,总体实力也仍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其二,尽管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机械密封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创新能力依然较弱,高端产品领域几乎被美国、日本、德国等强国垄断,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差,导致无法稳步跻身于国际市场,国际标准化参与程度低;其三,标准滞后或标准制修订周期长,跟不上新材料、新技术、新市场的发展步伐,落后的标准没能引领行业的良性发展,例如有些产品指标、性能要求、使用寿命等与国际上标准相比,国内标准指标设定值明显偏低,直接导致产品某方面无法达到国际市场需求,同时,现有机械密封标准大都适用于一般工业用途的通用机械密封产品,而高端领域,如核电领域中核级泵用机械密封标准尚属空白。
4 机械密封标准化工作建议及展望
(1)加快机械密封标准制修订进程
适时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机械密封标准体系,进行标准的制定和复审。目前,大部分机械密封标准的标龄已超过五年,有的甚至十几年、二十年,标准的复审工作刻不容缓。标委会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各级主管部门应立即对归口管理的超龄标准进行审议,及时淘汰废止不符合需求的标准,或进行修订,同时每年或按一定周期对归口管理的标准进行复审,制定标准复审计划,相关主管部门可加大经费补助政策,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参与标准的复审工作,这将大大提升机械密封标准的复审进程。同时,对新技术、新要求的产生,应适时进行研究分析,制定适合我国机械密封行业发展的标准,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2)加强机械密封标准化人才培育工作
单靠现有的机械密封标准人才支撑是不够的,需要不断注入新的能量,才能让机械密封标准化工作一直绵延不断地继续下去,发挥其良好的促进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和政策保障,加大国内外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健全用人机制,规范人才聘用、聘任管理工作,建立标准化专家人才库,实行标准化专家人才的动态管理,注重标准化人才的使用,注重发挥老专家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机械密封相关企事业单位应重视机械密封标准化人才培养,将科技开发与标准研制紧密结合,在企业内培育具有技术才能的标准化人才,这将为我国机械密封行业标准化人才的建设创造良好条件;此外,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标准化人才培育模式,专门开设各行业标准化学习课程,提高高校学生标准化意识,进而为我国标准化工作提供专业性人才。
(3)加大采标力度,进军机械密封国际标准化舞台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措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六次召开了全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会议,对采标工作体现了高度的重视。机械密封行业标准化工作应加大采标力度,结合我国国情与机械密封行业实际发展需求,积极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升自身机械密封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为进军国际市场打好基础。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现今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跻身国际标准化舞台,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制修订国际标准等获得国际市场话语权。国际竞争日益强烈,所以,机械密封行业标准化工作要想持续有效地发展注定离不开国际标准化,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让我国机械密封标准化工作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5 结语
可以看到,改革开放40年来,机械密封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机械密封行业标准化工作顺应机械密封行业发展需求,也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 “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机械密封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应发挥积极作用,继续为我国机械密封行业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