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及其路径研究
2018-02-15杨帆
杨帆
(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校以育人为本,师以铸德为重”,道出了学校与教师的重任与职责。健康乃生命之本,崇尚健康,发展体育兴趣,强健体魄,正是新时代所追求的美好理想,体育教师承担者无比重任。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包含思想素养、专业能力、体育知识和体育心理,对学生无不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的这些素养将影响学生体育兴趣、体育动机、体育知识、及体育心理的发展。纵观当前的中小学,在价值多样化时代背景的冲击下,学校体育教学的不适症状接踵而至。追述问题的究因,体育教师基本素养的缺失,必然导致习得主体对体育学习的片面化与零碎化,减弱体育学习的流畅感[1],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与此同时也阻滞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的提升不仅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还对当前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体育教师基本素养缺失的根源
1.1 体育教师在认知上有失偏颇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对创新教学有所理解但不够深刻,潜意识中不自觉存留“为教案至上、照本宣科”的灌输试教学思想,没有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理念,而是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自主性功能强烈,思维固化,重技术技能教学,轻身心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上,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传授学生技术,而忽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及体育兴趣的形成。在教学内容安排与选择上,也以完成教学计划及长期教学经验为主,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重技轻文”的理念影响着体育教师的认知平衡,也阻滞体育课堂生动活泼的发展。
1.2 学校对体育教师基本素养的淡漠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与提高青少年身心素质和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体育的重要性没有得到突显,正所谓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如此敷衍的态度,使学科上的不重视,造成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不平等。体育教师的教学,无论是照本宣科,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还是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对体育教师基本素养的淡漠,,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还将影响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1.3 体育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升学率一直以来作为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各中小学学校间比评的首要因素之一。由教育部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综合评定,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不仅影响学生的评优评先,还成为能否顺利毕业的附加要求[2]。因此,体育教师在升学率与平均分两根指挥棒下自上而下,迫于学校及家长的压力被层层强化。为了在考试中拿到分数,完全违背了教育部制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初衷,为了分数而运动,但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却仍然得到大众的默许。
1.4 功利主义取向思想对体育教师基本素养的冲击
当今在社会信息化、利益多元化、价值多样化的时代背景冲击下,受纷繁多变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3],体育教师过于注重把获取文凭,取得学位放在首位,淡化弱化了体育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广泛的兴趣爱好。一味的以应付当前岗位需要而进行学习,体育教师的自我发展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明显。此外,在教育教学上,一些教师急于求成,在工作评定,量化考核中为了取得竞争优势,把学生的训练成果,比赛成绩当作评比筹码,过度过量进行体能技能的训练,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这种过于重视眼前的短期效益,忽视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的做法有失妥当。
2 新时代体育教师基本素养的路径研究
2.1 转变单一灌输式教学,实现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教学方式的墨守成规,不仅抑制了教学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也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形成[4],且极容易使课堂氛围变得呆板、沉闷,成为专制型课堂,与当前的教育改革理念相悖。而体育教学内容片面单一,“重技轻文”的理念使体育课堂中缺乏意志素质、道德品质和体育活动情感的体验式教育,使体育运动丧失了自身的娱乐性与教育性。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方式动态教学,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为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体育学习的乐趣,有所进步有所成长。
2.2 强化体育的跨学科融和交流,拓宽知识广度
当今社会,体育表现出特有的社会功能日趋突显,随之所提出的更新的更复杂的问题需要体育的跨学科融和交流来解决。体育教师身处基层教学一线,对体育现象和问题有着切身和直观的理解和感受,体育教师助力于学科问题的解决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这需要克服体育学科文化障碍,创建学科之间的对话平台,促进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跨越性融和交流,使学科间文化相互渗透。借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跨学科教学模式,由包括体育学科在内的四个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5]。在基于解决同一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对话与互动,在合作中,各学科知识的交流与穿插,使体育教师的价值和地位得到平等对待,消除学校和个人对体育教师的偏见,同时使体育与各学科交叉学习不同领域知识,拓宽知识广度,创新问题解决思路。
2.3 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提升师德层次
体育教师应升华精神层面的追求,淡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无论在教育教学工作还是体育科研工作都应立足于科学,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包括身体素质的可持续提高、能力的可持续强化,体育知识的可持续积累等,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应有不断创新的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接受并运用新知识新观念,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6]。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锻炼的好习惯,建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还要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做为一个重要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有崇高的思想修养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4 积极进行教师职业培训,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
体育教师进行职前职业培训是个体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老师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首先要对自我科学定位、客观评价,明确自我是否适合学校的工作岗位要求。而不是仅凭对工资待遇和个人喜好的偏向,通过招聘考试而进入工作岗位。例如,每年一些非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顺利的通过招聘考试,而进入工作岗位后,对体育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都说不全。因此,进行职前培训,严格考核教育单位用人,是必要手段。为了使体育教师不断的获得与提高职业知识与技能,以满足新时期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职教师也要积极进行职业培训,将职业技能培训目标与岗位能力要求融为一体,根据不同学校的办学要求和个别专项特长的体育教师的不同,确定培训标准与规格[7]。新时期体育教师积极进行职业培训,不断接受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使之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思想素养,成为教育的中坚力量,才能更好的为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琦灵.以爱为名——浅谈教师的基本素养[J].华夏教师,2017(10):86.
[2] 代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现状的反思[D].华东交通大学,2010.
[3] 张强峰,孙洪涛,颜亮.核心素养视阈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08):68-73.
[4] 董梦婕.浅析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与评价,2017(12):110.
[5] 李永宪,刘波,肖宇.体育科学跨学科研究初探[J].体育学刊,2010,17(08):11-16.
[6] 宋永进.浅谈新课标下体育教师应树立的几种教育理念[J].网络科技时代,2007(08):11.
[7] 高卫哲,马春兰.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