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基于鲁西北地区乡村建设

2018-02-15刘金英

西部皮革 2018年10期
关键词:战略农业农村

刘金英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建国以来,鲁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虽然取得了重大的成效,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滞后等问题日益突出,乡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大创新。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升级,强调要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综合多维目标,强调农村和城市具有同等的地位,是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1 宏观角度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再一次强调了”重中之重“地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定论,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大创新。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起点新征程。

新时代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经济收益倍增的时代,是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时代,是生产力极大解放的时代。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农业连续13年实现丰收,2013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说明我国农业经济得到发展;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五年快于城镇居民,同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养老制度开始并轨,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6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民的基本福利得到保障;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农业增产的原因一多半是基于科技,并非基于种植面积的扩大。

我国乡村地区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是乡村发展速度虽然高于城镇,但是发展的质量并没有实现同步;二是乡村地区的发展虽然相对过去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是近几年来却缓慢发展。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求。

目前制约国家发展速度的地区主要是乡村地区,农业农村是最薄弱的环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是最突出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我们要充分认识“三农”的现实问题:农村在国民经济中基于基础地位,农民是最值得关怀的最大群体,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其次我们要充分的了解乡村地区发展的五个不平衡和不充分。五个不平衡是指农产品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农业生产的规模与效益、农业的生产与生态功能、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利用以及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五个不充分是指农业的质量发展、农村效益的实现、农村的生态功能的发挥、农业国际市场和资源作用发挥、小农户分享现代农业化成果。

1.3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分别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阶段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是农业现代化依然是短板。我们同样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迈进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是: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依然在农村。

2 基于鲁西北地区乡村发展现状阐述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鲁西北地区土地面积为28515km2,人口约14465万人,从地理位置来看,属于东部地区,但是经济发展却相对的落后。“三农“问题更加显著,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2.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鲁西北地区农业土地资源的劳动承载力突出问题的有效举措。

数据统计显示鲁西北地区约有53.3*104个劳动力需要转移,剩余劳动力约占农林渔牧业总劳动力的14.9%,规模种植压力指数K=1.18>1。数据说明目前鲁西北地区单位农林牧渔业劳动力的数量过多,但是相对应的耕地的面积较小。这些最终导致了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缓慢,乡村经济的发展迟缓。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统筹地区发展问题的重大举措。

2.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鲁西北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以及农产品加工滞后的问题的重要手段。

鲁西北平原的乡村经济发展迟缓,与全省的经济的增长速度不匹配,过度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忽略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呈现不均衡的状态。但尽管鲁西北是平原,第一产业发展比较快,但是产品的出售几乎是原型,忽视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商业性,农产品加工基础薄弱,导致农业的效益低下,使整个地区呈现“农业大区,经济小区“的特征。

2.3 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是解决鲁西北地区乡村人口素质不高问题的关键举措。

由于鲁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第一产业上,因此加剧了该地区外出务工人口的数量。受教育程度较好、劳动力素质较高、思想意识较为开放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致使本地区缺乏新鲜的血液,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有利于改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吸引劳动力回流。

3 结合鲁西北乡村发展现状,探索乡村振兴的实施与路径。

3.1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鲁西北地区各县与周围地区的联系。

走城乡融合的发展之路,强调市场的重要性。具体是指在市场自发的作用下,实现农村和城市的联系与交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坚持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推动鲁西北地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劝你那发展。同时要加强与周边县区的联系合作,实现区域生产的规模化以及现代化。

3.2 吸引劳动力回流,走共同富裕之路。

鲁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因此导致该地区建设的人才资源不足,因此传统动力有所弱化,增长速度逐年放缓。所以,吸引劳动力回流是关键。鲁西北地区更要均衡产业发展,紧跟中央政策,狠抓“招才引凤”、培育“三农”队伍,将互联网思维和文化创意以及电商带入农业。利用平原的地势优势,实现规模化、机械化、集体化经营。加紧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三权”分置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村承包权的落实。

3.3 坚持效率与质量的协同发展、效益与环保共同发展,走质量兴农之路、绿色发展之路。

由于鲁西北地区以第一产业发展为主,加之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因此在发展的时候,过度追求速度,而忽视环境的建设,加上人们对效益的追求高,建设的过程忽视环境的维护,导致生态坏境受到破坏。因此,地区应当协调一、二、三产业的齐发展,同时实现一边保护一边发展的战略。实现对荒地的保护,对水污染的防治和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的合理利用问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

3.4 实现精准扶贫,走特色的减贫之路。

精准扶贫是脱贫的关键。主要是指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等方面的精准,实现根据农村发展的不足之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措施与问题的一对一连接。同时,走扶贫之路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开发路径的转变,实现粗放的治理模式向精细的治理模式的转变;二是资源使用的转变,实现资源使用由分散供给像集中供给的转变;三是开发模式的转变,更加重视可循环资源的利用;最后是考评体系的转变,实现侧重考核地区经济发展的指标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的转变。实现精准扶贫,促进鲁西北地区乡村发展的均衡,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振兴乡村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鲁西北地区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一部分,更应该响应国家政策,分析地区发展的缺陷,找寻积极的解决措施,在促进本地区发展的同时,给其他地区提供更好的治理经验。

参考文献:

[1] 阎建苹.陈玉福.鲁西北传统农区经济发展研究——以德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技,2008-08-10(03):

[2] 邵晓梅.张洪业.鲁西北地区现状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模拟[J].自然资源学报,2004,5(03):324-330.

[3] 韩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八个关键性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04-24(04):

[4] 高云才.乡村振兴,顺应亿万农民新期待[J].人民日报,2018-01-14.

[5] 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人民日报,2017-12-11.

[6] 郑风田.如何落实十九大报告中的乡村振兴战略[J].新华网,2017-11-08.

猜你喜欢

战略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战略
战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