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设交通强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思想与理念创新研究

2018-02-15王战权郭培宏

关键词:强国交通规划

王战权 刘 韬 郭培宏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北京 101601)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赋予了交通运输在新时代的新使命。建设交通强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交通运输工作的指示,发挥好交通先行作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支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取得了重大成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特大桥隧、深水筑港、大型机场工程等建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基础设施总规模、运输总需求以及部分领域的技术优势在一些领域已经占据了制高点,具备了建设交通强国的必要条件和综合能力。但我国交通运输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基础设施还有短板、服务水平还不优、物流业还不发达、科技和装备水平还需奋起直追、治理能力还需提升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交通领域表现为供给能力质量效率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此,必须加快构建一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效交通运输体系,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创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思想和理念,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利于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推动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形成新的更加安全、绿色、高效、便捷、经济的运输服务产品,对加快交通运输发展和加快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创新的必要性

(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不断深化和完善,基本形成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思路、方法和体系。特别是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规划编制体系逐步建立、规划架构布局基本形成、规划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全国层面和各地普遍重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建设,将其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通过规划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引领发展的作用明显体现。但是,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进入新时代,在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存在思想和理念落后、内容和深度不一、层次性和约束力不够、制度和体制机制不健全、理论和技术方法不完善、实施影响和评估不到位等问题,不适应交通强国建设要求。

(二)面临的发展形势

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交通运输发展也进入一个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编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面临严峻形势: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技术群广泛渗透、交叉融合,交通领域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时出现,这就要求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方案的制定与评估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二是我国正处于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构建与交通强国相适应的框架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这就要求不断加强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思想和理念创新,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三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强大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支撑,需要建设与周边国家的综合运输大通道,这对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创新提出更新更高要求。

(三)规划思想和理念创新的必要性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是确定综合运输发展目标,方案的设计以及达到目标所应采取的对策,是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的指导文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一个基础。该规划可以引导城镇空间体系合理布局、引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指导各个专项交通规划编制、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交通运输正在由适应发展转为创新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作为引领交通运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须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交通强国对综合交通提出的新要求,大力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思想和理念的创新。

二、思想与理念创新的着力点及路径选择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必须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交通强国对综合交通提出的新要求,大力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思想和理念创新,从传统的以促进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规模绝对增长为目标的物质空间规划向满足人的美好需求的规划转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规划的政治性、人民性、协调性、实践性、严肃性,积极推进思想和理念创新。

思想与理念创新必须跳出传统的规划思想与理念模式,突出战略引领性,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思想与理念。重点从进一步强化政治导向、落实建设交通强国战略、促进交通运输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交通运输软实力、进一步突出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等方面提高统筹贯穿规划思想与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找准规划切入点,把握好规划着力点,引领交通发展从基础设施建设向运输服务转变,推进交通建设硬发展与行业文明软实力硬实力同步发展,切实发挥交通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实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支撑“一带一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等国家战略实施。

(一)进一步强化政治导向

1.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交通强国建设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根本标准。

3.加强党的统一领导

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是建设交通强国的政治前提,坚决不可动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中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管交通,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交通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交通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4.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新问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必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二)落实建设交通强国战略

1.瞄准交通强国建设目标

建设交通强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综合作用于交通运输的集中体现,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要瞄准交通强国建设目标,与其保持一致。

2.助推交通强国建设重点

建设交通强国重点是当代及今后领先世界的舒适且高速的运载工具和先进的装卸工具、支持这种运载工具的网络化线路和枢纽,精准的信息传输,高效的交通组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要能够助推交通强国建设重点。

3.支撑交通强国建设体系

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需要,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力支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构建与交通强国相适应的框架体系。

(三)促进交通运输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1.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经济规模中高速增长态势将带动综合交通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对运输服务质量的提升,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服务的安全、便捷、舒适提出更高要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理顺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协调好交通、产业和空间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2.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交通运输传统的依靠大规模资源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土地、资金、环保等压力越来越大,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要能够引领交通运输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

3.融合产业发展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应把握产业集聚与运输成本之间的互动机制、产业集聚规律和结构优化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之间的互融关系;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综合交通枢纽等空间布局和合理规模,加强各类要素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注重发展战略、空间布局、建设规划的统筹管理与衔接,推进“多规合一”“多规融合”;加强交通规划与产业规划、国土规划、城市规划、环保规划、区域规划等的衔接,强化交通与物流、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融合。

4.协同空间布局

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主要联系纽带,是人口与经济区域分布、空间结构形成和改善的决定性因素。城镇体系规划决定了交通运输规划的前提、依据、环境和条件,交通运输规划决定了城镇体系规划的形态、布局、网络和动脉,土地利用是交通的“源”,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运输规划密不可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等同步编制,并通过规划的实施有效、合理引导空间开发秩序,促进空间结构的均衡发展。

(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1.加强资源集约发展

统筹优化运输通道,集约利用通道,保护节约土地资源,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建设和形成装备与设施协同的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大程度上融合,引导调整不合理的运输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实施科技创新驱动

新技术应用将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产生全面的、深刻的影响。推进交通运输规划的数字化应用,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和核心驱动,以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深度融合、交互作用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为特征的数字交通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依靠海量动态数据,综合利用大数据模型工具,实现交通规划的历史可追溯、现状可评价、规律可发掘、趋势可预测、目标可推演、实施可跟踪、效果可评估,促进全面提升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3.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中,集约利用通道岸线资源、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效率,构建与环境相协调的绿色交通体系。

4.完善宏观调控机制

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在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要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布局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运输企业深化改革等,引领交通运输发展,提升交通运输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五)着力提升交通运输软实力

1.切实增强治理能力

建设交通强国,不但在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装备技术等硬实力方面位居世界前列,还要拥有与硬实力相匹配的交通运输软实力,建成成熟的现代行业治理体系、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具有引领性的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外开放体系和一支与强国地位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2.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以转职能、优服务为立足点,进一步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维度破除障碍,坚持使市场在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切实把市场和政府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创新监管方式,全方位地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服务水平。同时,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坚持落实安全责任。

3.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以“两路”精神为核心的交通文化,是行业发展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新时期要大力弘扬和坚持。在综合交通规划体系规划中,充分体现现代交通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传统优良文化,大力弘扬“两路”精神,创新传播手段,推进传播能力建设;全方位提升交通文明,加强社会沟通,提升全体交通参与者的法制素养、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和道德意识,构建安全、绿色、文明的交通出行环境。

4.主动拓展国际视野

我国交通运输正在由“国内发展”转向“国际拓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除了满足国内交通运输发展要求,更要拓展国际视野,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为重点,开展国际合作。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行业高水平开放发展,积极参与国际交通运输治理,营造交通运输“走出去”良好舆论氛围。

(六)进一步突出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

1.引导新技术研发和应用

全球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转换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深度应用,将驱动交通运输实现精准管理和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不断创新,能源动力电动化技术、载运装备轻量化技术、交通基础设施性能保持与提升技术、交通系统智能化技术、载运装备谱系化技术、交通运输系统一体化技术、交通运输服务泛在化技术、交通运输走廊化技术和交通运输跨国互联互通技术等技术创新会显著改变和深刻影响交通运输领域的面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必须实现交通基础设施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联通,并与之相匹配的新一代交通基础设施。

2.推动新装备开发和利用

交通运输工具的创新发展,将产生自动驾驶汽车、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磁浮超高铁路、超音速客机、核动力海上民用平台和船舶等新型交通工具。交通运输装备领域创新,将实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电动化、高效化、清洁化,以及交通装备设计制造的轻量化、数字化、模块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要结合未来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超前谋划考虑科技创新带来的交通运输工具和装备这些变化需求。

3.谋划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传统交通运输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行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交通”新业态、新模式用想象不到的形式在颠覆传统交通运输,并对行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变革。因此,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方面,要根据交通运输发展趋势,重视交通运输行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超前布局规划,支撑交通运输行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三、结语

本文针对建设交通强国目标要求,结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的思想与理念创新的思路和途径,目的在于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理论、规划方法、规划内容等方面研究有所启示。

猜你喜欢

强国交通规划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繁忙的交通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小小交通劝导员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