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直裾袍服在现代“汉服热”的设计研究
2018-02-15王旭贤袁斐
王旭贤,袁斐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直裾袍服是中华传统服饰文化中的一种,东汉时期直裾袍因行动便利逐渐取代了曲裾袍服,成为了当时的主潮流,近年来,“汉服热”伴随着“国学热”在逐渐兴起,“汉服”不仅受到当下国内人们的喜爱和关注,而且也吸引了许多其他国家民众的目光,虽然这其中不乏有人认为“汉服热”是一种“商业秀场”,又或者成为了一些人的“文化穿越”的一种借口,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这些问题带来的热度,更加有助于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兴起和传播,所以“汉服热”必然会为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汉代直裾袍服的特点分析
汉代时期的袍服,在形制上承袭了秦代,秦统一全国后,废除了周王朝遗留下的礼制,汉代袍服在秦代的基础上保留并兴盛起来。曲裾是由直裾演变而来的,但最终的极端化发展使曲裾又被直裾所取代,其实是下装的变化所带来的原因,在西汉时低层劳动者流行穿一种短裤,名叫裈,形似犊鼻,故又叫做犊鼻裈,这种短裤有裆,所以不需要再用袍服罩在外面,方便于劳作,于是,曲裾袍的遮掩功能就逐渐无用,而比较方便的直裾袍则受到欢迎,广为流行起来,至东汉时期直裾袍逐渐代替了曲裾袍,成为了正式场合所穿礼服。直裾袍和“禅衣”在款式上较为相同,但直裾袍和“禅衣”的区别有很多,禅衣一般做夏衣,也可以穿在袍服之内来御寒;直裾袍裾平直,底部方正,在袍的下端缀以三角形装饰,一般采用多片,先秦及秦汉时期,概行曲袷交领,主要款式第一纽扣(小带的扣带)在右腋下[1],所以,直裾袍和“禅衣”的穿着功能、成衣工艺和穿着场合都不一样。直裾袍的结构设计剪更加简单,穿着更加便利,所以直裾袍在东汉逐渐地取代了曲裾袍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2 当代“汉服热”的概况
“汉服热”近些年越来越火,从“开笔礼”、“成人礼”乃至“汉式婚礼”,千年之前的“古风”开始吹过21世纪。很多人认为汉服就是汉朝的服装,其实是误解,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简称,是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一直到清代以前的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变化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的,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虽中间尽管历经变化,但其最主要的形制,“交领右衽,上衣下裳”是各类“汉服”的共同基因。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是“重神轻形”,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那么要延续传统文化需要的是诚意而不仅仅只是“汉服”,所以设计师们更顺应时代的潮流、对服装适当做些改变会更加利于汉服的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要做的是发掘精神内核,而不只是形式复古。
3 汉代直裾袍服对“汉服”的设计启示
3.1 汉代直裾袍造型的借鉴
服装的轮廓是最先进入人们视线的,不管是对于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言,还是对思想文化,亦或是对道德文化的发展,都应是多形式化和立体化的,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汉代直裾袍宽松自然,含蓄内敛,顺应当时人们的需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代表了时代发展特色,包含华夏质朴厚重的思想,造型裁剪采用平面剪裁的手法,线条平直,不去刻意展现女性的柔媚和曲线美从而显得庄重宽博[2],汉代直裾袍的剪裁造型,整体对人的身形具有包容性和修饰性,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发扬与创新,顺应时代,在精神与物质的共同作用下,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3.2 汉代直裾袍服纹样的设计运用
在汉代纺织印染刺绣技艺有着迅速的发展,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服饰纹样发生了变化,从相对简单的中心对称、重复排列几何纹样到发展为动感较强的云气禽兽纹,手法工艺越来越复杂精美,这些纹样重叠缠绕、气韵流动、装饰性很强,可谓汉代工艺美术的特色代表。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袍服来看,服饰图案纹样主要通过刺绣和印花两种工艺来实现,其中,刺绣根据花纹的不同又包含了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云纹绣等等,从绣品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这些图案都代表着吉祥美好的寓意,在现代“汉服”的创作之中,应保持汉代服饰文化精神,深入体会和领悟汉代服饰纹样的内在精神,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这样创作出来的现代设计作品才会变得更丰富,更具内涵和时尚性[3]。
4 结论
推动“汉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应是拘泥于“活在过去”的刻板的形式,应当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传统精华”融入到当今一些现代的文化载体中,在汉语里,有“穷经皓首”之言,指的是学习过程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事情,不容半点浮躁,所以对探索“汉服热”的正确道路、对汉代服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应当是渐进式推进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不然就会成为一些声音所说的“商业秀”。“汉服热”虽然现在是一种流行风尚,但却不能仅仅满足于停留在当下的“热”,设计师们更注重对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出新,这样才能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意义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