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in巷空间设计布局研究
2018-02-15吴锐
吴锐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 245021)
前言
古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乍看上去是矛盾对立的两方面,我们对徽州的第一印象,一直是幽深巷弄、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如何在这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核心地带通过空间的合理布局,创造出崭新的现代的、大家喜闻乐见的旅游景区,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是这次设计面临的紧迫课题。我们要在这里不仅要体现出有黑白的徽州古韵味道,还要有时尚与古典的巧妙混搭。在这里,人们的生活节奏变慢了下来,大家都在闲情逸致中来消磨时间和享受生活的美好。
1 背景与现状
自古以来,黎阳就享有“三江交汇,叁省通衢”的绝佳地理优势,这就使得黎阳成为新安江的码头重镇以及皖,浙,赣边陲的商业中心,“三江”是指横贯黄山市的横江和率水,以及在此汇合成的新安江水系。自古黎阳镇依靠其四通八达的水系造就了河流两岸生活气息及其浓厚的商铺和河流上船只不断欣欣向荣的商业繁荣景象。黎阳镇存在太多颇具价值的历史遗迹,其历史起源要比屯溪老街悠远很多,这也为此地添加了不少人文历史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黎阳古镇往日的繁华已经不在了,街巷逐渐变得破败不堪,房屋损毁越来越严重。为了对此地进行改造升级,让其恢复昔日的光彩,经过专家们的现场勘察,场地里贾宅和石宅保存较为完好,也是市级文物保护建筑,要完整保留。另外,还要8栋古建筑外观基本保存完好,可以先对其修缮后再利用。黎阳in巷在整体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古建筑的现状分析分类,采用保护,移植,创新的设计手法,打造出黎阳优秀的商业建筑群,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带动屯溪的经济发展,还有人文价值,品牌效应,在黄山市形象打造等方面也发挥及其重要的影响。
2 整体布局
整个基地呈鱼形布局,黎阳in巷规划设计中内部有几条街道纵横交错在一起,将丰富复杂的建筑街巷空间以线状布局、将变化多端的院落空间以点状布局,将开阔静态的广场空间以面状布局,达到步移景异,因地制宜,可看可游可居。基地内有一条主街道,两边商业店铺有机灵活布局,大部分都是单体两层,也有局部三层的,有的地方会有老建筑原地保留的,也有的是异地搬迁的,还有的是把旧建筑上的片墙剪切在新建筑之上的。靠近江边的风景较好,布置形成特色时尚酒吧休闲街,并配以大面积线性广场和码头,周边新老建筑结合,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该基地与屯溪老街仅一桥之隔,相离较近,为该基地也带来了较好的经济和文化传播效益。基地内的建筑体现徽派建筑的特点,粉墙黛瓦、小青瓦、马头墙、青石板铺地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元素,保存了黎阳古镇的街道肌理、记忆和印象,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流连忘返。
3 内外交通
外:黎阳in巷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是合铜黄高速、徽杭高速、机场、黄山风景区的必经之路,是黄山市市中心地带,到飞机场车行不到5分钟。
内:基地内道路结构为:“五横一纵”的街巷体系。主要纵向轴线是原有的黎阳老街,贯穿整个基地。五横是向滨江方向延伸的五条主要街道,通过纵横街道把整个基地划分成若干个组团。在新街巷中设置重要节点空间,沿老街原有的青石路基座边和主要街道引入水系,形成水街,水系上搭置石板、石桥等,入口广场有个醒目的牌坊。在基地的中心位置布置了戏台作为核心,戏台屋顶形式是传统的重檐歇山顶配以大木柱,传统味道十足,戏台前是广场空间方便人们聚集和交流,类似徽州村落中祠堂前广场,成为街区重心,并配以西式教堂,美术馆等公共建筑使公共空间更加丰富,西式教堂的塔也是基地的制高点。
4 建筑空间
建筑设计是以“回”字型作为围合空间的基本模式,然后在适当位置将这个回字打开,形成四个“L”型,然后将“L”型建筑空间进行转换,使空间由院落式逐渐转变为街巷。
由于黎阳in巷是以餐饮、商业、娱乐、旅游等功能为主的建筑,因此对建筑单体的朝向和采光无特别要求,相互围合的“L”型建筑单体能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同时还能营造出特殊的建筑空间效果。
从相关资料查询和实地调研中我们可以发现,东西向的主要轴线——黎阳老街,保留了千年古镇原有的鱼骨状街、巷、院肌理和空间尺度等。
总之,地块大部分采用“L”型平面布局,围合成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院落空间,院落内布置景观来提高品质,既有室内空间上的对话关系,也可以与街巷联系,加强了整个内外空间关系。
5 不足与完善
虽然整个建筑空间恬静怡人,但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商店功能同质化,徽派古建筑保留的数量非常有限,自然景观与建筑融合度不高等不足,因而不能充分展现出古徽州的自然山水城市效果。
总结
黎阳in巷的改造和更新都是很成功的,标准的建筑形式通过旋转,拼接表现处不同的空间环境特征,从整个学习探索过程中,可以发现该项目中运用了很多徽州传统村落的内容,结合现代建筑设计,实现传承与创新。自己在今后的学习设计这类建筑过程中,也要重视将规划,建筑,景观这三者科学地联系,深思良好的外部空间对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塑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