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民族地区畜牧产业发展的建议

2018-02-15李雅楠徐振飞窦晓利

畜牧兽医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庆阳市畜牧业少数民族

李雅楠,徐振飞,窦晓利

(1. 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庆阳 745000;2. 甘肃省庆阳市农科院; 3.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少数民族群众充分发挥自身内力,埋头苦干,勤劳致富,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高。2012年以来,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较为关注,我们在科技培训、入户指导、实施项目、产业发展调研等工作中,深入基层和场户,对其畜牧产业发展做了调研。

1 庆阳市民族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1.1 生产现状

庆阳市是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共有回、藏、满等29个少数民族,人口15 120人,主要分布在正宁县、西峰区、庆城县、宁县、环县、镇原县等6个县(区)的1个乡、9个民族村。因历史原因,多位于偏远山区,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少数民族乡、村长远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攻坚、整村推进”的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为重点,以少数民族群众增收和人才培养为关键,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促进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市少数民族地区的畜牧业欠发达,但发展较为迅速,无论是肉蛋奶产量还是畜禽出栏率均逐年增加,畜牧业总产值逐年增长,畜牧业已成为民族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前进、社会进步、民族和睦提供了有效保障。近年来,各级畜牧主管单位大力推广畜禽和饲草新品种,并不断地推动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和科技普及推广,极大地推进了民族地区畜禽产业水平和养殖效益。

1.2 资源优势

少数民族聚住区地处偏远,拥有较大范围的荒山、草坡,近年来,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指引下,民族地区通过退耕还草、人工草地建设,加快了种草进度,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家畜饲养量持续不断增长,畜牧业发展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畜种资源也较丰富,拥有我市境内一些优良地方畜牧业资源物种,如陇东紫花苜蓿、早胜牛、陇东黑山羊、庆阳驴、环县滩羊、八眉猪等,还有一些改良或培育品种,如利木辛杂改牛、陇东白绒山羊等。一些地区特种养殖发展也较快,如正宁县五顷塬回族自治乡发展蜜蜂产业,2015年,仅龙咀村牛、羊、蜂养殖户达到150多户,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

1.3 政策优势

从2011年起,为了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庆阳市制定出台《庆阳市“1+9”少数民族乡村三年发展规划(2011-2013年)》(即1个少数民族乡和9个少数民族村),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1+9”少数民族乡村发展,总投资累计达到3 000万元,共扶持1个民族自治乡、9个民族村138个重点建设项目,使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不断优化,人口素质全面提高,农民增收渠道有所拓宽,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民族地区科技兴农、兴牧力度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增长速度2015年底已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123元增长到4 100元左右。2015年,市政府决定延长“1+9”发展规划实施年限,出台了《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继续实施“1+9”规划促进少数民族乡村加快发展的意见》(庆政发[2015]2号),计划从2015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促进少数民族乡村加快发展,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为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畜牧产业发展方面,着重加强富民产业培育工程,第一期投资800多万元,在正宁县、庆城县、宁县、镇原县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7处,购置种牛334头、肉牛1 360头、羊2 460只,通过购引良种肉牛、肉羊,建暖棚圈舍,种植紫花苜蓿、饲草玉米等优质牧草,投放铡草机等畜牧业生产机械,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外出考察学习、举办各类培训班、培养科技明白人和技术骨干等,在政策、资金、服务、人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扶持和服务,助推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截止2014年底,全市民族乡村牛存栏3 680头、羊存栏11 000只,产业开发为民族乡村群众提供人均纯收入2 100元,带动全市860户群众进行散养,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 860元。

2 庆阳市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因劳动力缺乏致养殖业发展缓慢

大多数农村有60%左右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村中留守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妇、幼,这部分人整体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对效益农业接受程度较低,劳动能力有限。目前各村畜牧业经济虽有所发展,但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提升。

2.2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使科技推广到户难

少数民族村级集体基本上无经济收入,村级集体经济主要依靠帮扶单位给予解决,部分乡村基本没有税源,乡村两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同时,随着各村劳动力外出的增多,先进科技进村入户难度大,缺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2.3 因生产规模过小致使农业生产效率低

一些少数民族村人均耕地少,加上农户生产经营地块零碎、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这不仅给科技推广、科学生产和土地有效开发利用等带来了很大困难,而且畜牧业生产相对成本高。同时由于缺少投入,管理粗放,组织化程度低,导致畜牧业生产效率低下,直接影响村民收入,农民的养殖积极性受到打击。

2.4 居住较分散与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并存

由于地理环境制约,民族地区村居分散,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依然延续陈旧的生产形式,种植结构单一,对饲草料资源未能节约使用、有序开发,难以形成集聚效应,缺少发展空间,不利于民族地区草畜产业的持续高效发展。因此, 积极探索发展畜牧业经济的新路子,成为摆在当地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新课题。

2.5 民族企业缺乏

庆阳市几乎没有民族企业,多以个体小规模经营为主,产业种类单一,80%以上民族企业经营肉牛养殖和牛羊肉产品初加工业,产品种类较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差,抗市场风险能力低。多数个体经营者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加之流动资金短缺、用地紧张,发展后劲不足。

3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思路及建议

3.1 增加民族地区资金收入

牢固树立“产业致富”意识,将产业开发和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行动统筹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少数民族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全面加快产业开发进程。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政策,使各项优惠政策更具有可操作性,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以及加大资金筹集力度,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的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起来,让少数民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村的经济发展。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采取结对帮扶、培育优势产业、资助公益事业、开展扶贫解困活动等多种形式,支持民族地区产业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群众积极参与及市场调节等机制,有效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进程。

3.2 整合资源并充分利用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有利契机

就当前而言,由于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缺乏,地理环境缺乏有利的先天优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对畜牧业的投入偏少,使畜牧业的生产发展遭遇较大制约,优良品种及先进科技的推广范围小、效果差。但由于畜牧业自身的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又面临着较多的机遇。同时,民族地区是清真食品的主要生产加工地域,政府可通过抓紧抓好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建设、稳定牛羊肉市场,提出在民族地区以饲养牛羊为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发展牛羊生产已成为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客观需求。

3.3 加快饲草料基地建设步伐

探索构建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不断进行灭鼠治虫,消灭防治毒害草,进行围栏轮牧,降低养殖效益和风险。同时,进一步抓好退耕还草、种草养畜及撂荒地、弃耕地利用,不断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实现牧草种植、收购、加工和流通一体化生产。此外,广泛扩大饲草料来源,进一步运用农作物秸秆青贮、黄贮、微贮等处置技术工艺及农作物副产品的合理化利用,推广科学饲养日粮配方,有效提升畜禽养殖效益。

3.4 加大现代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

立足少数民族乡村资源优势,将“请进来”和“派出去”有效结合,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利用广播、电视、板(墙)报、图片展板、技术讲座、技术咨询、科技赶场、考察学习等形式,采取课堂理论培训、现场技术指导、散发科技资料、走访慰问贫困户等方式,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开展无害化、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品牌化畜产品生产及营销知识等方面的普及性培训,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养殖能手,使广大农户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乡村农民科技素质和增收致富能力。

3.5 优化品种以提升畜禽个体单产能力

作为畜牧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良种化程度越高,生产周期越短,生产性能便会越强,畜产品数目也会逐步丰富,品质得到提高,成本更加低廉,创造的市场价值也更高。因此要大力发展草食节粮型牛、羊、兔等家畜,积极推广草、畜优势品种,如陇东紫花苜蓿、甜高粱、燕麦、三叶草、黑麦草,早胜牛、秦川牛、利木辛、安格斯,陇东黑山羊、辽宁白绒山羊、波尔山羊、湖羊、萨福克、陶赛特、杜泊,丝羽乌骨鸡、艾维茵、海兰褐,獭兔等。加大畜牧业发展中良种化所占比例,并不断提纯复壮,以有效增强畜禽个体产能,进而不断增强其质量,促使每个优良品种均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最佳生产特性。改良畜种并非一蹴而就,需坚持杂交改良、纯种繁殖及本地良种选育相结合,通过地选择有效手段和途径,因地制宜地搞好选中培育任务。

3.6 发展特种养殖或特色畜牧业优势

随着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畜牧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人们对特色畜禽产品的需求种类和需求总量快速增长,对产品的安全、营养、生态等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特色畜牧业,对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少数民族乡村可有效利用资源优势、民族优势、生态优势、地域优势,发展地方土种家畜、蜜蜂等及林下养殖、生态养殖,提供绿色环保、有机食品等,提高养殖效益。

3.7 实行动物强制免疫

要切实重视畜牧业生产中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农牧部门、乡兽医村防疫员确保疫苗供应,防疫质量做到五不漏,即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畜。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更要把贯彻实施《动物疫病防控条例》作为促进畜牧业有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持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防控责任,规范畜禽调运,做好引种和运输检疫,加强政策、科技宣传与技术指导、疫苗调运、保存、配发及注射服务,并进行科学、准确、全面的疫情监测预警,依法行政,努力构建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大规模疫情的出现,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为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庆阳市畜牧业少数民族
中秋节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庆阳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北海道黄杨在甘肃庆阳市的引种观察及繁育技术
庆阳市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基于12所中小学的调查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